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两集标配的下集预告已经成为过去式,取而代之的是视频网站动辄10集的预告片但可惜的是10集预告片几乎全是过去剧情的复读机,真正预告内容少的可怜,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哪部剧刚播几集就获9.1的收视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哪部剧刚播几集就获9.1的收视率(剧情注水后预告也注水)

哪部剧刚播几集就获9.1的收视率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两集标配的下集预告已经成为过去式,取而代之的是视频网站动辄10集的预告片。但可惜的是10集预告片几乎全是过去剧情的复读机,真正预告内容少的可怜。

视频网站到底葫芦里买什么药,其背后又有哪些玄机?在大数据时代下,假风盛行的互联网行业是否已经遭遇信任危机?

重复剧情注水 12集预告片水分大

视频网站的下集预告片越来越多,但却有不少网友发现,这其中大多重复剧情,注水成分大。不少网友甚至认为这是一种欺骗用户的行为。

一位微博大V从业者看视界,曾就此现象发表过微博,从其评论中可以看出,这并非个案。

舆情官随机点开腾讯和爱奇艺的网页,正在热映的《急诊科医生》、《猎场》也同样存在此问题。

无独有偶,《浪花一朵朵》就被网友吐槽假预告片。

而早在《锦绣未央》播出时,就已经出现“假预告片”的情况,并开始有人质疑这是否与点击量脱不了关系。

视频网站下集预告集数越来越多,但名不副实的背后是用户的失望和质疑,难道真像一些网友猜测的那样,这跟流量脱不了关系?

以流量马首是瞻,催生“假预告”

 从国内电视剧市场发展状况来看,每年都有着近500部电视剧被输送至市面上,而在这个流量至上,数据至上的互联网时代,如何能够带来漂亮的数据,自然是视频网站需要考虑的大事,而这其中“假预告片”则是这场流量游戏中的一种营销手段。

南都记者曾专门做了一次有关视频网站播放量的采访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一部剧除了正片外,相关的各种预告片、花絮、片花等,它们产生的播放量全都会计入总点击量。

一位视频网站业内人士表示:“正片开播之后,在每一集的末尾,各个视频网站还会剪辑出大量的下集预告。在视频网站看剧的观众都能明显感受到,今年以来,每一集结束之后,下集预告多到令人发指,有时甚至能出现10多个预告片,这些预告片的播放量都会算入专辑播放量。”

“在每一集后面放10个下集预告,把每一集电视剧的“戏眼”都剪辑出无数个小视频,是不是就无形中让播放量翻倍、甚至翻了10倍?”这一点,在“下集预告”上体现得尤其明显。

至于预告片为何重复内容,滥竽充数?该视频网站业内人士表示:“为了顾及电视台的播出,电视台、片方同意视频网站预告的段落其实是很有限的,为了让下集预告更多,怎么办呢?

有的视频网站会把自己的预告、各个电视台的预告都放进去,放电视台的下集预告的时候,抹掉Logo就行了,放眼望去,一集播完,后面跟着8个预告,貌似预告到了8集以后的内容,你点不点?

但实际上,你点击进去,会发现好多下集预告的内容是重复的。可惜,如果一个人在意犹未尽的时候被卡住,总会忍不住把下集预告都看了。”

视频网站通过增加下集预告数量的方式,来获取高流量本无口厚非,但若是以“假预告片”来欺骗用户,则有些说不过去。而这一切归根到底还是利益使然。

演员,通过“爆款”成为流量明星,下部戏将收取更高的片酬;制作方,通过“爆款”完成对赌协议,拿到购片款;投资方,通过“爆款”去市场讲故事,完成金融市场资本运作;平台方,通过“爆款”进行网站广告销售,收取高额费用。

总之,大数据时代催生了“假预告片”,整个行业都在“数据”泡沫中获取利益。

假风盛行的互联网行业遭遇信任危机

流量是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核心,“假预告片”只是该行业虚假面纱下的冰山一角,有论者指出:“纵观十余年的中国互联网商业史,一切模式和思维,本质上都是流量的竞争。在当下互联网背景下,在资本角逐收割流量的背后,互联网流量数据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这当中,到底有多少人穿着‘皇帝的新衣’”?

“我们曾经派人监测各大视频网站的流量,结果发现,每到夜深人静时,不少电视剧的流量就往上狂奔,谁会在三更半夜看电视剧? 明眼人一看就是假的。”一位搜狐视频内部人士透露。

视频网站的播放量有水分、直播网红粉丝数有水分、自媒体大号阅读数有水分、网店成交量有水分……在互联网上,只要是与流量相关的指标,基本都存在水分,区别只是多少而已。所有人都知道有人在暗中造假,但这个游戏,却还不得不继续玩下去。

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给出了原因:“有些是运营平台造假,还有些是主创团队雇人刷流量,最终目的,是告诉广告商,你看,你在我这儿投广告特别值。”

但是假的永远真不了,对于观众而言,我们既没有办法参与到这场资本游戏当中挣得一毛利息,也不具备制作影视这门艺术手艺活,只能沉浸在虚假数据所带来的“萎靡”环境当中。

而广告商们面对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结果,也开始对数字营销产生怀疑。 “广告金主”宝洁最近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它在上一季度大刀阔斧砍掉了一亿美元的数字广告预算,结果却发现:对业绩并没有什么影响。

尼尔森的报告或许可以从侧面说明一些问题。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消费者平均每天的触媒时长预计将达到386分钟,其中超过一半时间花费在数字媒体上,广告主的广告投放花费也将增长近15%,数字平台占比达到54%。但与此同时,数字媒体营销的投资回报率,已连续五年以每年15%的趋势下滑。

当然,面对愈演愈烈的虚假之风,国家有关部门已经采取行动。2017年9月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其中第五条就是“规范电视剧收视调查和管理”。

同时,作为利益链条的成员,此前爱奇艺正面起诉刷量公司要求其索赔500万元,爱奇艺的这起诉讼,将流量造假这一业内通行的“潜规则”摆上桌面。尽管该案件尚未尘埃落定,但不论输赢如何,其态度远远大于结果。

国家着手整顿,行业成员开始采取行动,对于互联网行业的理性发展还是值得期待的。只是互联网时代下的流量争夺只会愈演愈烈,你死我活,在逐利的本性面前,恐怕要想真正扭转现实,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