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腊肉味 腊的味道(1)

【作者简介】昝伟,山西阳高人,曾有笔名雨墨,一枚文学、历史、爱好者。从小就喜欢写写,无力画画,在校刊、阳高广播电台、《北岳》《诗友集刊》《大同晚报》《山西电力报》《中国电力报》发表过文章,但终无所成;以前在企业从事行政工作,近年专注中小学语文培训。

“腊”的味道

腊月为一年之尾,最为寒冷的一月,最为忙碌的一月,是充满欢喜的、充满喜庆的、充满快乐的、充满幸福的。腊是有味道的,这味道萦绕千年,这味道凝重厚远,这味道传播大江南北,这味道深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腊”字是汉字中比较复杂的文字之一。它如中华文化一样博大精深,内涵深刻。腊是美食的味道。古代“腊”字读xī,不是“腊月”的意思,而是指干肉或者皮肤干裂(《王力古汉语字典》)。真正指“腊”月(农历十二月)的,应该是“臘”或者“蜡”,是《说文解字》里说的岁终时举国上下合祭众神的日子。《礼记》记载“腊(臘)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古今正俗字诂》里说,“腊(xī)”与“昔”相通,并与“夕”字同义,寓意鲜肉一夕之后变为干肉。而后“臘”简化为“腊”,并与“腊(xī)”字合并为多音字“腊”,既承担了“臘”的原有含义,又包含“腊(xī)”字的原来内容,使得“腊(xī)肉”(干肉)与“腊(là)肉”(腊月腌制的肉)都写作“腊肉”。其实各种食品都可腊,由于南方气候暖湿,不易储藏食物,当地人习惯把生肉制成腊肉,延长食物保质期。经过时间的发酵,原本只有一重鲜味的肉类变成了一种复合而神奇的味道,不止是猪肉,对南方人而言,万物皆可腊,腊肠、腊鸡、腊鱼、腊鸭等不容小觑。腊是故乡的味道。腊肉对南方人来说是神圣的,其制作过程自然也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南方农村地区,腊肉已提前制作好,等待着亲人的归来,而一桌年夜饭必不能少了腊肉的味道。对游子讲,腊肉就代表着故乡,就代表着团圆,就代表着父母亲人。而北方没有腊肉,一碗腊八粥、一块腊八冰、一坛腊八蒜,都是腊是味道,也是故乡给每位游子的记忆,冲击着味蕾。腊是梅花的味道。花有千百朵,梅分无数种,而蜡梅开于寒季,花黄如蜡,暗香袭人,是冬季花木中的观赏佳品。因它花开春前,为百花之先,所以也叫早梅;因入冬初放,冬尽而结实,故也称冬梅。你看那凌冽寒冬里,只有梅花在盛开,梅花,是当之无愧的,冰雪世界里,梅花傲然怒放,不惧严寒,为世界增添了明媚风光,送来了醉人的清香。而梅花之美,更是多面的,但人们对它的热爱却是相同的,所以才有了宋代的林逋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堪称“梅痴”。腊是时间的味道。时间是食物的挚友,也是食物的死敌。食物保鲜之余,意外地让我们获得了与鲜食截然不同,甚至更加醇厚鲜美的味道。时至今日,这些被时间二次制造出来的食物,依然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饮食。品味腊味食品,就是在品味时间、咀嚼时间。腊月更是一年的完结,是春夏秋冬的积淀,是十二个月的积累,有了从一月的柳月、六月的荷月、九月的菊月……这些鲜活的日子一天天流走,美好的希望一次次绽放,腊月便成了最丰满、最厚重、最深沉的一个月。腊是特殊的,它是旧一年的结束,也是冬天的尾巴。过了腊月,意味着新年要到了,也代表着春天要来了。在这个全民战胜疫情的第三个腊月,一切都是转机,都是起点,都在预示所有的苦难与不快都即将告一段落。时序至腊,万物有灵,腊味浓浓,腊味不同。

来源:为忠微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