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一直在电影中饰演反派角色并得到观众喜爱的著名演员安震江,1977年9月在参加影片《巨澜》拍摄时,被猝发的心脏病和脑血栓夺去了生命,年仅49岁。

安震江主演的老电影(倾情塑造反角的安震江猝别银幕)(1)

安震江从影24年间,塑造的一系列银幕艺术形象,几乎都是坏蛋、反派。他总是能根据时代、民族、身份、性格的不同,赋予角色完全不一样的光环。

安震江塑造电影人物形象,非常注重刻划角色的独特个性,善于探求人物的本质,既不脸谱化,又不落俗套,在每一个角色的创造中,都力求创新。

安震江生前说过,反派艺术形象,实际与英雄形象一样,都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反派形象可以使人们加深对丑恶事物的认知,唤醒人们去铲除黑暗和反动···。

因此,他十分热爱自己从事的演员职业,坚持真情实意,工作充满激情。

安震江1928年生于北京昌平,不满8岁时被送到崇文门外一家私塾学堂读书。1942年毕业于北平私立德新小学,又在北平市立九中、北平汇文中学、北平私立辅仁大学附中度过中学时代。

他自幼天性活泼,爱说好动,读小学时便接触到电影和话剧,对表演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一次登台表演,是他在读初中时,为欢送毕业同学,他在话剧《艺术家》中饰演艺术家。

回忆起少年往事,安震江说:“这是我第一次上台演戏,当时的心情既兴奋又害怕,演出的效果,还算没有失败,自此增强了我演戏的信心及勇气。”后来,他考入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并加入了学校的业余剧团。

安震江主演的老电影(倾情塑造反角的安震江猝别银幕)(2)

在大学读书三年时间,他多次参加戏剧演出活动。其中在歌剧《王贵与李香香》中饰演的崔三爷和1950年在歌剧《王秀鸾》中饰演的三秃子,显露了他演反派角色的艺术潜能。

1951年3月,安震江考入北京电影学校演员班学习三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影演员剧团工作。

作为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批电影演员,安震江和他的同学们一心想的是为人民演好电影、服好务。

1954年,他在影片《沙家店粮站》中饰演尚怀宗,成为其银幕的第一个角色。

1955年,安震江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在“长影”三年,他先后在影片《平原游击队》、《虎穴追踪》、《暴风中的雄鹰》、《地下尖兵》中,饰演了杨老宗、高军如、狗眼睛营长和张德发等角色。

执着、敬业的信念,令安震江不论戏多戏少,都力求演得真切自然,使角色符合生活、符合剧情、符合观众期待。

为了避免千人一面,安震江为自己饰演的每个角色都设计了绝不雷同的结局(死法),即符合剧情发展,又让观众觉得“解渴”。

参演电影《平原游击队》,时年才25岁的安震江,把走路颤颤巍巍,却一肚子坏水的汉奸、老地主杨老宗演绎的既神似又形似。与他搭档、扮演其儿子汉奸杨守业的是演员葛存壮。

安震江较有分寸地,把这个老地主对共产党游击队和穷苦农民的不共戴天之仇,融汇于动作表情中。他把角色的淫威、狡黠、凶残,以及在日寇面前的奴性,在危难之时的恐惧,都演得淋漓尽致,既自然逼真,又丝毫不露表演痕迹。

安震江主演的老电影(倾情塑造反角的安震江猝别银幕)(3)

实际上,杨老宗在《平原游击队》中只是个小配角,戏份一共四场镜头:刺探、报告、出谋、被毙。

但就在这十分有限的小戏份里,安震江却把这个反角塑造得惟妙惟肖、形象饱满,让人至今难忘。

1957年,安震江从“长影”调回北影演员剧团工作。这以后,到“文革”之前,他参加拍摄的影片有《红孩子》、《暴风骤雨》、《红旗谱》、《矿灯》、《粮食》、《五彩路》等。

在影片《红孩子》中,他饰演白匪军大队长肖振武,不仅表现了角色对革命群众的残忍,而且表现了他在长官面前的唯命是从,摇尾乞怜。从多个角度展示了肖振武不仅仅是屠杀革命群众的刽子手,更是反动阶级的鹰犬。

在影片《暴风骤雨》中,安震江饰演被地主韩老六拉下水的农会主任张富英,他一出场,便叫人嗅到一股“酸”味。

安震江在表演中,力求让角色的每一种笑容和表情,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乃至说话的音调,都赋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安震江主演的老电影(倾情塑造反角的安震江猝别银幕)(4)

他在《红旗谱》中饰演的地主冯兰池的狗腿子刘二卯,是一个十足的奴才。有冯兰池在场,他狐假虎威,仗势欺压白姓;可是一离开主子,便现了“怂”相,露出色厉内荏的本质。

在塑造这个小角色时,安震江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分寸,通过生活气息浓郁的语言和动作,把这个配角栩栩如生呈现在银幕上,给观众留下较深的印象。

《红旗谱》公映后,安震江的表演受到普遍好评,开始被观众瞩目。

“文革”开始后,他这个经常演“牛鬼蛇神”的人,难逃受到冲击、批判,在一段时间内中断了银幕生涯。

“文革”后期他得以复出,先后参加了《侦察兵》、《烽火少年》、《沸腾的群山》、《战地黄花》等影片拍摄。

在这些影片中,安震江所饰演的角色,仍是清一色的反面人物。

《侦察兵》是北影厂1974年拍摄的黑白故事片。也是文革以后该厂的第一部故事片,由摄影出身的李文化出任导演,云集了王心刚、于洋、杨雅琴、于蓝等一大批优秀演员,还有邵冲飞、李林、于绍康、方辉、安震江等著名反派演员,其中安震江扮演的国军搜索队长王德标更是“风光”无限,给观众留下了历史性的印象。

安震江主演的老电影(倾情塑造反角的安震江猝别银幕)(5)

这一时期的观众记住了《侦察兵》----王德标,更记住了安震江的大名。

不久,安震江又在影片《沸腾的群山》中饰演了周彪。这是一个心狠手毒,颇有些流氓无赖气质的矿山把头、工贼。

《沸腾的群山》由北影厂于1976年出品。该片由干学伟、李伟、陈方千联合执导,张连文、石宝光、梁志鹏、陆连明、赵万德、安震江、吴素琴等领衔主演。

该片大概剧情是:1948年秋,矿工出身的营指挥员焦昆率部解放了辽南孤鹰岭矿区,并担任恢复矿山、支援人民解放战争的任务。在恢复生产的过程中,遇到国民党残余和潜伏特务的破坏。技术人员出身的矿长邵仁展,看不到群众的力量,而且把阶级敌人造成的事故视为焦昆蛮干的结果。焦昆依靠群众,战胜了敌人的一次次的进攻,活捉了匪首和特务。经过不到一年的努力,矿山恢复生产,支援了前线。

这部电影于1975年初春来到东北林都伊春市,在当地大西林铁矿和伊春老城区拍外景。剧组住在伊春工人文化宫后院的市广播局一栋平房招待所。

安震江在片中饰演矿山的把头工贼周彪,仍是一个配角。

因为刚刚出演了电影《侦察兵》里的搜索队长王德标,安震江在观众中名声大噪,很受追捧。

他在伊春的街头一出现,就被细心的观众给认了出来。小城不大的伊春市区,很快就传出了“《侦察兵》里的王德标来了的消息···”

自此,每次拍外景,安震江身后总跟着一些影迷呼喊“王德标!”。

银幕上凶神恶煞班的安震江,其实在银幕下非常随和。听见有人呼喊“王德标”,他总会露出“王德标”式的脸上肌肉抽动几下的微笑,赢得一片欢呼。

安震江主演的老电影(倾情塑造反角的安震江猝别银幕)(6)

(安震江在影片“沸腾的群山”中扮演的周彪)

一天在街头老五金商店附近搭建的“牛家酒馆”拍戏,剧中周彪被追赶逃跑不及,捡起一根棍子猛击了追赶者头部一下,对方应声而倒···。围观群众见此发出惊呼,以为被打者一定受伤了。

镜头拍完后,安震江拿着打人的棍子走到群众面前,用双手轻轻一掰,棍子竟然弯了。原来,这是个用胶皮管子伪装成棍子的道具,围观群众这才恍然大悟。

还有一次,几个混熟了的影迷缠着安震江,让他讲讲拍摄《侦察兵》时的故事。

安震江也不拒绝,就笑着说,以前你们看我在电影中骑马飞驰很厉害吧?告诉你们,那是我坐在汽车上拍的上半身镜头。

说着,他跳上卡车车厢,坐在一条板凳上,表演起骑马飞奔的姿势和动作,并和影迷们一起哈哈大笑不止。

影片《沸腾的群山》因为是在伊春拍的外景,又有当地群众演员参演,上映时伊春的观众格外踊跃。片中的那首插曲《支援矿山运木材》曾被广为传唱。

安震江一生多才多艺,他除了演电影,他还能写作、能说相声,表演滑稽小品。

在外景地拍片,有时生活很枯燥,为了调剂剧组同行的精神生活,安震江时常放弃休息,给大家表演相声小段,而且很多都是即兴表演,逗大家开心,因此,他的相声小段受到导演、演员、剧务们的一致欢迎。

他创作的相声小段,诸如《打呼噜》,发挥了他观察生活细、表演幽默、夸张的特点,将打呼噜分为惊醒呼、断气呼、梦话呼、吃喝呼等8种之多。每次表演,都把在场的人笑得前仰后合。

安震江也偶尔演过正面人物,比如在讽刺喜剧片《如此多情》中,他曾扮演了一个照相师。但戏份少得可怜,仅有一场戏。可是,就是这短短几分钟的戏,安震江也极其认真对待,把一个照相师的个性特征和职业习惯,都表现得天衣无缝。

安震江主演的老电影(倾情塑造反角的安震江猝别银幕)(7)

安震江戏缘好,人缘好,但却长期心脏功能不好。他出名后,经常有媒体来采访,往往应接不暇。但不管是国家级、还是地方的记者,无论大报、小报采访,他都尽量认真接待。

1966年春天,他在河北省邢台地区参加“四清”运动时,遭遇地震,曾奋不顾身地冲在前面,亲手解救出一个个压在倒塌房屋下的农民兄弟。

与他配过戏的著名演员葛存壮曾评价说:在我们这一代演员中,能把狗腿子、特务这些小人物角色演绝了的,安震江当数首位。

原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李雪健,因演技出众、刻画人物形象逼真,成为现今众多人的偶像。但李雪健也有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这个人就是安震江。

李雪健说:安震江演的全是反派,所以他是我的偶像。李雪健说,我不敢当偶像,我觉得自己没有资格。

北影厂的领导和同行评价安震江生活严谨,待人诚恳他,说他“能与所有的人合作”。

这应是对他从艺风格、为人品质的最好肯定。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