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光灿烂猪八戒》到《李卫当官》,从《人在囧途》到《泰囧》,徐峥可谓是一次次的给了我们莫大的惊喜。

徐朗的心理阴影(当徐朗不再嘻嘻哈哈了)(1)

虽然到了《港囧》,徐峥让我们感觉到有一种江郎才尽的味道,但是我想,对于一个六零后、七零后或者八零后,甚至部分九零后来说,如果还有什么娱乐方面的东西值得我们回忆的话,那就肯定是香港在那个年代的音乐和电影了。所以虽然电影本身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但也算是一部合格的搞笑回忆记录片,如果非要说有什么败笔的话,那恐怕就是包贝尔的参演了。

徐朗的心理阴影(当徐朗不再嘻嘻哈哈了)(2)

《我不是药神》,同样的老套路,一个莫名其妙的名字,再加上前期各种的宣传和网络上的只言片语,让我们很多人误以为又是一部搞笑片。但是,没想到的是,它却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现实题材的电影,而且是现实得让我们心痛落泪的现实……

徐朗的心理阴影(当徐朗不再嘻嘻哈哈了)(3)

一个卖壮阳药的小人物,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父病子幼家贫却又自身脾气很差的中年人程勇,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和另一个生病却买不起正规药的吕受益做起了买药的“生意”,紧接着认识了因为女儿生病而流落红尘的刘思慧、自己生病却仍然讲解教义的刘牧师、同样是自己生病却因为不想连累家人而离家出走的彭浩。几个人共同努力,让本地区的病患吃到了与正规药药效完全一样,价格却只有其八分之一的药品。

徐朗的心理阴影(当徐朗不再嘻嘻哈哈了)(4)

看过电影后,有业内人士说,其实药贩子虽然以情怀打动别人,但是绝大部分还是为了利益的。但是这些业内人士,有没有从病人的角度想过,当一个人连生命都保不住了,还会在乎他是为了利益还是为了情怀吗?而同样的那些买不起的药品难道不同样的是为了利益?答案是肯定的。

徐朗的心理阴影(当徐朗不再嘻嘻哈哈了)(5)

从为了自身的安全而放弃了这个“行业”,到因为好友吕受益的去世而重操旧业的过程,可谓是一个人的人性品格升华的过程。从以五百元的价格无差价为病人们提供药品,到以五百元的价格卖掉进价两千的药品,他,已然成为了真正的“药神”。却同样的,是那个年代的悲哀。

徐朗的心理阴影(当徐朗不再嘻嘻哈哈了)(6)

“铁面无私”的局长、发现问题却无能为力的警官、招摇撞骗的药贩子、苟延残喘的病患及家属、光鲜亮丽的制药厂负责人、坚持到最后一刻还在为程勇供药的印度制药厂的厂长……

徐朗的心理阴影(当徐朗不再嘻嘻哈哈了)(7)

一个个个性鲜明却又象征着这个社会的各个阶层的人物,真的是一下子打破了我们现代化的纸醉金迷。让我们明白,现实的苦难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徐朗的心理阴影(当徐朗不再嘻嘻哈哈了)(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