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i看i想,今天我们来聊一下: 1910年东北爆发大鼠疫,轰动全国,受命于危难的伍连德,是如何完成使命的,与凶残的侵华日军有交集?

东北鼠疫与伍连德的反思 东北鼠疫临危受命展显才华(1)

CCTV4国家记忆对伍连德如此评价:

“110年前,他在东北拯救了一座城市,挽救了数万人的生命

  他亲手实施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例疫区现场人体解剖

  他发明了简便实用的伍氏口罩并在全国创建了20多所医学卫生机构

  他是中国第一位被提名的诺贝尔奖候选人

  他,就是伍连德”

世界鼠疫大流行史

日本731部队在中国搞细菌战之前,在世界历史上就已经有3次鼠疫大流行。第1次是在公元542年,爆发于东罗马拜占庭帝国,鼠疫高峰期时每天都有近万人丧命,几经传播,在欧、亚、非持续了近200年,造成全球死亡人数超过1亿;第2次是在1347至1353年6年时间里,这场大鼠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丧命,这个比例数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500年后即1894年人们才被发现:引发鼠疫原因是“鼠疫杆菌”。第3次是在1910年爆发于我国的东北,6个月内死亡的人数就高达六万人。

东北鼠疫与伍连德的反思 东北鼠疫临危受命展显才华(2)

伍连德纪念馆

鼠疫,又名称叫“黑死病”,由死者周身发黑而得名。大家对它也了解的可能不多,多是通过有关日本731部队在我国搞活体实验、细菌战信息了解到的。

而恰恰是1910年爆发在我国东北的这次鼠疫,让世界对鼠疫及科学抗疫有了新的认识。

东北鼠疫大爆发

俄国人为了获取毛皮来保暖,从中国招用大量廉价劳工,大肆捕抓杀一种名叫“旱獭”的动物,拿到皮毛后,随手丢掉尸体。

东北鼠疫与伍连德的反思 东北鼠疫临危受命展显才华(3)

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在1910年10月,俄国的西伯利亚爆发了鼠疫,俄国政府把染上鼠疫的中国劳工赶回中国满洲里,经中东铁路传入哈尔滨,当时民众对鼠疫并不了解,更谈不上有防范措施,鼠疫迅速蔓延。哈尔滨每天都有几十人因此毙命,并且往往是一人染病,全家丧命。任何接触到病人的人们也会很快染病死去,疫情信息难以传出。

2个月后,晚清政府才得到了消息,此时吉林、黑龙江两省已有接近4万人死亡。此时的晚清政府对此疫情更是手足无措,当时医学界的人大多都退避三舍,不敢应对。世界各国都在看着中国如何应对,日俄借机也希望能插手中国捞取更多利益。晚清政府最后任命伍连德为东三省防疫总医官,赴哈尔滨调查处理疫情,伍连德也不负众望。12月24日,受命于危难之中的青年医生伍连德,乘坐一辆四轮马车,悄悄来到了哈尔滨的疫情重灾区傅家甸。

东北鼠疫与伍连德的反思 东北鼠疫临危受命展显才华(4)

伍连德

伍连德:祖籍广东,1879年出生在马来西亚,17岁他就获得了女王奖学金前往英国读书,成为第一个获得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华人。1907年,伍连德应袁世凯之邀回国服务。

在疫区,伍连德除了看到民众的恐慌,听天由命的无助,官员对于事态的无知。

东北鼠疫与伍连德的反思 东北鼠疫临危受命展显才华(5)

病急乱投医,在我东北的日本人,开始大量捕杀老鼠,这个方法还被俄国效仿。他们乐观地认为自己的措施,能使疫情很快地被控制住。日本还要求晚清政府将东北的防疫权也交给他们。然而疫情仍然在继续,每天死亡人数的趋势不减。在解剖老鼠后,也没有发现致病的鼠疫杆菌。

为搞清楚致病的原因,伍连德果断决定对病人进行解剖。解剖?“逝者为大”,没有人会同意,怎么办?终于在第三天,伍连德“秘密”解剖了一具因病致死的“日本”女人的尸体,发现了鼠疫杆菌。当时大家知道跳蚤才是传播鼠疫的途径,但在这-30多度的东北,跳蚤不可能活跃得起来。那鼠疫到底是怎么传播的?伍连德开始了探索。

科学抗疫

经过实地考查总结,伍连德勇敢地提出这次鼠疫为“肺鼠疫”,主要通过飞沫传染。此结论一经提出,世界上众多有知名学者、医生都强烈反对,都认为飞沫传播是不可能的,包括法国医师梅尼。面对舆论压力,伍连德坚持了自己的观点。

晚清政府还派出北洋医学堂首席教授、法国医师梅尼到傅家甸调查鼠疫,但他对伍连德关于飞沫传染和肺鼠疫的说法表现得不屑一顾。

东北鼠疫与伍连德的反思 东北鼠疫临危受命展显才华(6)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讲述“梅尼不认可伍连德的飞沫传染和肺鼠疫的说法”

为了不因为争权夺利而贻误了防疫的时机,伍连德决定把东三省防疫总医官的职位让给梅尼,他的请辞电文写道:无论如何都要对哈尔滨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刚过去38小时,伍连德,收到来自北京的官方电报,宣布撤销对医师梅尼的派出指令。对这个电报,医师梅尼十分生气,为了证实自己的医学判断是正确的,他做出了一个以自己性命为代价的决定。医师梅尼在一次巡诊过程中,穿白服,戴手套,但没有戴口罩,就在巡诊的三天以后突然发病,很快就去世了。对医师梅尼的去世,伍连德更加确信了“肺鼠疫”是通过飞沫传染的。

东北鼠疫与伍连德的反思 东北鼠疫临危受命展显才华(7)

1911年1月30日,大年三十,各地众多尸体被就地分别集中火化,包括很多已经下葬的尸体也被重新挖出来,大家还放鞭炮庆祝。第2天,傅家甸一直飙升的死亡人数终于开始下降了,此时,傅家甸已经有6000多人死于鼠疫了。

东北鼠疫与伍连德的反思 东北鼠疫临危受命展显才华(8)

防疫措施已经全面展开,但每天死于鼠疫的人数仍在上升?伍连德发现防疫措施还存在的一个很大的漏洞,那就是染疫死者的尸体。

1911年1月30日,大年三十,各地众多尸体被就地分别集中火化,包括很多已经下葬的尸体也被重新挖出来,大家还放鞭炮庆祝。第2天,傅家甸一直飙升的死亡人数终于开始下降了,此时,傅家甸已经有6000多人死于鼠疫了。

东北鼠疫与伍连德的反思 东北鼠疫临危受命展显才华(9)

到了2月20日这一天,哈尔滨所有防疫区的死亡人数全部下降。看到中国的成绩,俄国人也开始效仿烧尸体。

到1911年3月1日,鼠疫死亡人数为零。

经历6个月,波及东三省及河北、山东多个市县,死亡人数达6万余人的流行大鼠疫,终于被扑灭。

授予“鼠疫专家”称号

1911年,“万国鼠疫研究会”在沈阳召开,有来自英、美、法等11个国家的34位医学代表参加大会,这是近代在中国本土举办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学术会议。

梁启超称赞伍连德:“科学输入垂50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伍连德字星联)博士一人而已!”

东北鼠疫与伍连德的反思 东北鼠疫临危受命展显才华(10)

为了表彰其不世功勋,晚清政府特授予他陆军蓝翎军衔,以及医科进士的荣誉称号。

1923年,伍连德众人再次赴中俄边境考察,收集到了染疫的、病疫的而死的旱獭样本。通过进行“旱獭疫菌吸入性”实验,证明了旱獭之间可以“通过空气传播”鼠疫杆菌;同理证明,人与人之间也可以直接传播病菌。更加证实了1910年他的判断:肺鼠疫可以通过飞沫传染。

由于伍连德在这方面的贡献,1935年他被推举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也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

东北鼠疫与伍连德的反思 东北鼠疫临危受命展显才华(11)

伍连德

1914年-1926年,伍连德先后倡议并创建了4所现代化西医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医院、北京中央医院(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东北陆军医院、哈尔滨医学专科学校(今哈尔滨医科大学)。据称他在全国创建了20多所医学卫生机构。

一九一九年,他焚烧鸦片一千多箱,在当时禁烟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

1927年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今WHO前身)授予他“鼠疫专家”称号。

拒绝为日军效力

伍德连努力抗疫,极大地影响了日军侵华计划。日本强占东三省之后,为掩盖侵华罪行阻止国联对侵华事件的调查,日军诬陷伍连德为间谍,在沈阳将其扣留。在监狱中,三天两夜多次审问,日军进行威逼利诱,让伍连德为日本政府效力,伍连德毅然拒绝。丧心病狂的日军,想要杀了我们的“鼠度专家”,幸亏当时的英国领事馆保释,伍连德才得以出来,并南下到了上海。

1937年抗战爆发后,大片国土沦陷,伍连德无奈离开上海,经香港回到马来西亚在家乡开了一个诊所。‬在马来西亚也被日本占领之后,日军海军也对伍连德,进行封官许愿和威逼利诱仍然被拒绝了。1960年去世,享年82岁。

东北鼠疫与伍连德的反思 东北鼠疫临危受命展显才华(12)

伍连德

成绩斐然

伍连德,1907应国家号召回国,1937因战争离开祖国,30年的青春都留给了祖国。他给中国现代医学、中国检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勇敢地创造了中国医学史上的多个“首次”:实施了中国医学史上首例病理解剖、首次提出“肺鼠疫”概念、首次将口罩(被称为“伍氏口罩”)用于预防传染病。对日本人威逼利诱从来没有屈服。

东北鼠疫与伍连德的反思 东北鼠疫临危受命展显才华(13)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赞誉他,“伍连德是我们传染病界的老前辈,对老前辈的这些功绩,大家都要把它一代一代传下去。这次新冠肺炎,几万个医务人员,勇敢地面对,积极地投身到这个战斗当中,这种精神将是我们国家的宝贵的财富。”

2021年3月10日谷歌涂鸦纪念伍连德,谷歌涂鸦的官方推特10日发推,感谢伍连德:“生日快乐!口罩背后的男人:华人病毒学家伍连德博士!你知道吗?为了抗击1910年至1911年中国东北地区暴发的鼠疫,他发明了一种口罩,被认为是现代N95口罩的前身。”

感谢你能读到此处,谢谢你[赞]。

也欢迎你的后续关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