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萍天宁法官 一直焕发新能量的(1)

“法官妈妈”陈燕萍。盛义摄

在靖江,陈燕萍是很多人敬重的“法官妈妈”。从热心帮助残疾女孩开始,陈燕萍就格外关注妇女发展、关爱儿童成长,善于从个案出发,广泛调研、深入思考、提出建议,多层面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

在承担靖江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的职责以外,陈燕萍还担任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虽然日复一日地忙碌,但她依然初心不改、恪尽职守,不断焕发出新能量。多年来,她先后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法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大法治人物”等荣誉称号。

情法容融

关爱守护妇女儿童

农村女孩出嫁后,娘家土地该如何分配?出嫁女能有自己的土地吗?在关于农村家庭财产分割继承案件中,陈燕萍在审理中发现,一些出嫁女的土地权利最难以保障。由此,陈燕萍进行了大量调研和深入思考,推动地方政府重视该项工作,也引导业内人士在相关案件审理中,切实维护妇女权益。

作为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十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陈燕萍一直将审判事业与妇女儿童的权益保障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探索创新家事审判方式,主动加强与基层调解组织、妇联等部门之间的协作,创新工作方法,推动有关妇女儿童问题的解决。

从2017年开始,陈燕萍联合市妇联探索家事审判“诉调对接”工作模式,在靖江法院斜桥法庭试点推行,通过建立由妇联基层干部组成的家事调解员队伍、开展家事调解员业务培训、设立家事调解室等举措,发挥妇联基层干部在调处家事纠纷中情况明、地缘近、善调解的独特优势,维护好家事案件中妇女、儿童及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化解矛盾。

在一起涉及家庭暴力和子女抚养问题的离婚案件中,经历多次诉讼,双方对立情绪依旧较大。陈燕萍鼓励家事调解员队伍介入调解,这支队伍通过亲情感化、理性剖析、法律释明“情法容融”的方式,逐步帮助案件的当事人缓和情绪,找到理性解决问题的出口。

就“留守妇女儿童”“女工特殊权益保护”等问题,陈燕萍不仅通过调研,及时向有关部门建议,推动问题解决,还会将有关青少年犯罪的案件审理现场搬到省靖中、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等场所,起到以案释法的效果,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

微笑调解

“四两拨千斤”

在调解很多案件时,陈燕萍总是微笑着望向心绪复杂的当事人,眼睛里投射出温和的光芒,不用过多的言语,就叫人静下心来。

扎根司法领域30多年,陈燕萍真情办案、关注民生、问政发展……在永远忙不完的事情里,她一直焕发着新能量,温情助力社会变成更好的模样。

最近,陈燕萍下基层法庭办案。一起离婚案件闹得剑拔弩张。一对年轻夫妻闹离婚,因财产分配和小孩抚养费问题产生较大分歧。

“无论你以后走到哪,再组建新的家庭,孩子的血缘是割不断的”……一坐下来,陈燕萍针对男女双方各自工作、家庭和生活等情况,以特有的细心、耐心和同理心,在法、理、情之间寻找结合点,精准切入案件,把握双方情绪的走向,对症下药。案件最终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调解最理想状态。

调处经历了一上午的时间,陈燕萍忙得连口水都没喝,但她始终面带微笑。一张笑脸相迎,是多年来她“攻心为上”的法宝,彰显出“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一位外地来靖跟班学习的法官赞叹:“这既是一种办案方法,更是法官难得的修养。”

多年来,陈燕萍经手的70%的案件通过庭外调解结案,婚姻家庭类案件的调解率更达到90%以上。

捕捉问题

做好党和人民的连心桥

陈燕萍常说:不忘初心,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份承诺和责任。

面对一起案件,陈燕萍不仅调解、审理,还会多一道“捕捉问题”的工序。她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以及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她必须在司法实践中主动履行好人大代表和党代表职责,通过案件捕捉背后的社会问题,倾听民声,做好党和人民的连心桥,并加强对社会的影响力、对社会规范的引领力。

由于扎根基层,陈燕萍在代表与法官这两个职责间实现了“良性互动”。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八大代表、党的十九大代表期间,陈燕萍先后提出建议、议案50多件,约有一半被采纳。

陈燕萍不怕倾听当事人的“牢骚”。为了方便群众求助,她成立了“陈燕萍代表工作室”,开通了代表热线、电子信箱,精心制作了便民联系卡,印上自己的联系号码。现在,很多人有什么烦心事,总爱和陈燕萍唠唠。

(全媒体记者朱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