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华商报》见证了汉中的点滴变化,从西汉高速开通,到陕南首条天然气管道建成,从2008年的5·12地震,到汉中油菜花节影响逐年扩大……每一次重大新闻事件的发生,华商人从未停止自己的脚步,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华商报11月4日内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华商报11月4日内容(华商报记录汉中嬗变)

华商报11月4日内容

20年,《华商报》见证了汉中的点滴变化,从西汉高速开通,到陕南首条天然气管道建成,从2008年的5·12地震,到汉中油菜花节影响逐年扩大……每一次重大新闻事件的发生,华商人从未停止自己的脚步。

西汉高速全线通车 天堑变通途

2007年9月30日,国家高速公路(北)京—昆(明)线西安至汉中高速公路全线正式通车!至此,京昆高速陕晋界至陕川界625公里高速公路全线贯通。

西汉高速公路穿越秦岭和巴山,连接关中平原和汉中平原,通往成都平原,是国家高速北京至昆明高速公路在陕西境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陕西省“三纵、四横、五辐射”高速公路网的重要路段。

西汉高速的通车让“昔日两天翻秦岭,今日一晌到汉中”的梦想变为现实,驱车从西安到汉中只需要3个小时,比走宝(鸡)汉(中)路、周(至)佛(坪)路分别缩短行程约250公里和150公里,减少时间5到7个小时。

西汉高速公路让陕南地区打破瓶颈制约,长期闭锁于秦岭之中的陕南各地一下子拉近了与外界的距离,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绿色食品也拥有了更加快捷的进出通道。目前,汉中市已开始大力包装推介当地以“两汉”“三国”为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加快开发当地丰富的蔬菜、药材等绿色食品资源,以迎接随着高速开通到来的商机。

“西北和西南的两大中心城市———西安、成都,通过西汉高速公路连接,有利于西北与西南的合作。”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的专家认为西汉高速开通意义重大,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把关中—天水(大关中)、成渝、环北部湾(广西)确定为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三大战略高地,西汉高速公路将关中和成渝相连,加强了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撑和带动作用,通过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必将共同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多位专家认为,西安处于中国的版图中心,是高速公路辐射最多的中心城市,西汉高速公路突破了我国的南北分界线——秦岭大屏障,就等同于将北京—昆明高速公路打通,也意味着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地区的连通。西汉高速公路的开通,对于促进今后的东西部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5·12地震波及汉中 八方支援灾后重建

历史不会忘记,2008年5.12震魔突袭,顷刻间,汉中十一个县区四十多条生命罹难,无数家园被毁,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亿元。

人们记忆犹新,灾难发生的那一刻起,各级干部火速扑向抗震救灾第一线,抢救伤员、转移群众、安抚遇难者家属、组织恢复重建。

2013年5月,时针又一次触发地动山摇和疮痍满目的刻骨记忆,然而,当我们穿越汉中地震灾区,目之所及,耳之所闻,是旖旎风光中,一幢幢在废墟上傲然屹立的坚固而漂亮的新居,一张张充满由衷的感激和喜悦的笑脸,一处处热火朝天恢复重建的繁忙场面。短短几年,遭遇百年罕见特大地震创伤的汉中市灾后重建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心协力建家园,天汉大地奏响新世纪的时代壮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千钧在肩勇担当,汉中人民挺起永远震不垮的脊梁。

略阳和宁强,是当时汉中受灾最严重的两个县。2013年5月,华商报记者在灾难发生5年后,对两个县的灾后重建进行了回访。

徐家坪是地震中略阳受灾最严重的地方。5·12地震中,县城95%以上的房屋受损,60%成危房;农村三分之二以上房屋受损。

村民杨建学正在加盖自家的二层楼房,附近的邻居都赶来帮忙,一群人欢声笑语。杨建学说,5·12地震那天,家里的土坯房塌陷,他从废墟下抢出一些粮食,和村民搭伙吃饭。2008年11月8日终于入住新房。地震发生后,这个仅有146户的小山村,有126户受灾,一半农户房屋倒塌或受损,这只是略阳受灾的一个缩影。

几年过去了,灾后重建早已告一段落,村民们渐渐翻过这悲伤的一页。4月26日上午,在徐家坪镇上坪安置点,放眼望去,几排统一规划的居民房散落在平地上,门前道路已硬化,家家户户种植的樱桃已经成熟,每天都有开车到家门前收购樱桃的商户。

在略阳县高台小学,校长冯国斌和副校长李华感慨:现在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5·12地震中,宁强是陕西省距离震中映秀镇最近的一个县。据统计,宁强县受灾人口达24万,因灾死亡11人,受伤1078人;农村房屋因灾受损43399户150089间,城镇居民房屋受损7496户23144间,全县城乡共有22705户居民需重建新房。

宁强县广坪镇广坪河村一个灾后重建安置点,村民李忠义回忆,汶川地震时,他正和老伴在屋内看电视,突然房子轰轰响,瓦片哗哗往下掉,他一把将老伴拉出门外,身后便扬起一阵灰,房子塌了,“啥都没有从屋里拿出来。”

在帐篷中艰难度过数月,每天余震不断。李忠义说:“经历了那次地震,啥也不怕了,开始余震的时候还往外跑,后来一天余震几十次,都习惯了。”同年年底,李忠义一家搬进了灾后重建的新房,“每户三间,有厨房有厕所,房子修得结实,住着很放心。”

宁强县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大地震后,宁强县灾后恢复重建的投资总额相当于改革开放前3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的近200倍,占改革开放30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六成以上。引用当年宁强一位领导的话说:“中央的支持、天津的援建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使年财政收入不足4000万元的宁强县的住房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至少推进了10年!”

城市与狗的战争之后 汉中出台犬只管理办法

2009年3月至6月,汉中11人患狂犬病死亡,约6000人被咬伤或抓伤。当地紧急行动,累计捕杀犬只约3万只。然而,一张张血肉模糊的杀狗照片很快被传到网上,杀狗行动也因此引起巨大争议。

紧跟着3月份盛开的油菜花,狂犬病17年后在汉中又一次爆发并开始蔓延,疫情在两个月后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汉中市委、市政府决定对未拴养、圈养的犬只、野犬、流浪犬进行大规模捕杀。

2009年5月下旬开始,汉中在全市城乡集中开展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专项整治工作,组织以公安部门为主力的灭狗队伍,对未拴养、圈养的犬只、野犬、流浪犬和进入学校、医院、市场、机关、市区广场及旅游景点的犬只进行捕杀。

来自汉中市公安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期间公安机关抽调警力817人,成立防控工作队伍172支,出动车辆142台。目前累计捕杀犬只数约3万只。

华商报记者所获悉的数据是,5月7日至5月21日,汉中市免疫犬只9.35万只,捕杀狂犬、野犬数为2650只。正是这一切迫使汉中市政府在5月22日的会议上,决定采取严厉措施——包括大规模捕杀。会议召开次日,汉中市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从汉中市汉台区到各个县,不少社区可看到政府的通告,街头也常见手持棍棒围住犬只的打狗队伍。

伴随着大规模的杀狗行动,一张张街头打狗的照片也开始在互联网上流传,由此引来一片批评之声。5月底,关于“洋县要杀掉全县所有犬只”的传言更让这种批评达到顶峰,引起全国的关注,有网友用“惨绝人寰、丧失人性”等字眼来形容“洋县全城杀狗”事件。尽管洋县在5月31日做出澄清,但批评声并未停止,反而波及整个汉中市。

显然,相比“捕杀”这一“亡羊补牢”式的激烈行动,之后的长效机制的建立,更值得期待和关注。且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应尽快建立的机制还被寄予了这样的厚望:为我国太多在犬只管理规范尚属空白的城市,提供一个范本。

为进一步加强犬只管理,从2009年5月份左右开始,汉中市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制定犬只管理办法。2010年1月,《汉中市犬只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当月底开始施行,汉中市每只狗都须佩挂具有编码的免疫标识,此标识既是免疫号码,同时也是犬只的“身份证号码”。

陕南首条天然气管道 宝汉线通气点火

2010年3月19日,陕南第一条天然气长输管线——宝鸡至汉中管道通气点火,标志着“气化陕西”工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6000多户汉中居民成为陕南首批用上管道天然气的用户。至此,全省天然气长输管道总里程达到1550公里。

由省天然气公司投资建设的宝鸡至汉中天然气长输管道北起眉县,经岐山、太白、留坝,南至汉中汉台区,全长227.68公里,气源主要来自中石油长庆油田,投资总额为5.87亿元。该工程自2008年10月开工建设以来,全体参建人员克服秦岭山区复杂地质地貌给施工带来的困难和沿线河流洪汛的不利影响,采用先进的大型机械设备,精心组织,科学管理,确保了工程顺利进行,整个管线共穿跨越河流水库27次,提前7个月完成建设任务,通气点火,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2012年“气化陕西”目标奠定了基础。不仅结束了陕南地区没有管道天然气的历史,实现了全省天然气资源的南北贯通,也为川气入陕、形成我省多气源供给格局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增强了我省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后劲。

汉中油菜花节成为汉中旅游新名片

陕西生态旅游的精华在汉中,汉中最美的季节在春天。汉中是中国最早的天府之国,自古以来,广种油菜。目前,种植面积百万余亩。阳春三月,汉中大地万物更新,各种鲜花竞相绽放,特别是汉中油菜花金灿灿遍布了汉中每一个角落,美不胜收。

每年春天,整个汉中盆地一片金黄,山川、村舍、河流、道路皆融入油菜花海之中,处处充满诗情画意。置身一望无垠的花海之中,一簇簇、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春风里,花浪摇曳着曼妙舞姿,细说汉中春天的无限美好。

汉中油菜花被誉为“最美油菜花海”,这是由2009年旅游频道主办的“中国最美油菜花海”评选活动评选出来的结果。2009年3月30日至4月29日历时30天,全国共有15个知名油菜花观赏地区参与评选,吸引了全国100多万网友竞相投票。最后素有“小江南”之美誉的汉中艳压群芳,成为中国最美油菜花海。因为仰慕油菜花海的美丽,每年3月,大批游客慕名来到汉中,观看片片金黄的油菜花海盛况,汉中市政府每年都会举办油菜花节,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们。

2010年3月26日,“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文化节”首次举办,主会场设在南郑县协税镇张坪村,同时在汉台、勉县、城固、洋县设分会场,首届油菜花节有六项花海系列活动,节会期间,主办方组织千车万人自驾车畅游汉中油菜花海,西安市也举行了千车万人游花海首发团启动仪式。

从2010年至今,“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文化节”已连续举办6届。每年3月,汉中市都要组织举行盛大的油菜花节,以油菜花片区旅游为依托,举办采茶、制茶、赛歌会、乡村游启动仪式、招商项目洽谈、旅游精品线路推介、地方名优商品展销,以及文艺演出、书画展等活动,全方位展示南郑“城市魅力、山水魅力、旅游魅力、文化魅力”,精心打造“文化搭台子、旅游聚人气、经贸唱大戏”的发展平台,树立对外开放的崭新形象。

汉中盆地是油菜花的故乡,油菜花的天堂。每年花开时节,犹如一片金色海洋,百万亩油菜花同时怒放,天地之间,浮光跃金把汉中装缀成一只巨大的山水盆景,是中国最秀美的山水风光之一。

本版稿件由华商报记者 王亮 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