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说: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意思是:乾坤之道犹如巨大的风箱一般,鼓动万物生发,不会穷尽。受乾坤之道生生不息的影响,万物不断萌动、不断生发,愈来愈多。

规律一直存在,而且一直没有停止过,任何人无法阻挡。

常言道:合道者昌,逆道者亡。

你做的事情,符合规律,就会繁荣昌盛,你做的事,违背规律就会灭亡。

那么,重点来了:

什么是规律?

规律就是万事万物的自然法则,比如生长收藏、昼夜交替、物极必反。

有人会说,规律就是这些大道理吗?

其实,规律是事物的发展法则,并不是所谓的大道理、空话,它是切切实实在起作用的。

人们之所以认为规律是大道理,只不过是你自己赋予了规律感情色彩。

比如: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这句话,几乎每个人都认为是对的,而且这是句“大道理”。

因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做的每件事都符合这个要求。

你前面有人随手乱扔吃过东西的包装袋,你是要上前纠正还是默默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桶?

大概率是你不会管这件事。

那么,你这样做是不是就不符合“善小而不为”?

你的内心是否会升起一丝对自己否定的自责感?哪怕只有一瞬间。

其实,“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中的“善”、“恶”是人的感情色彩,并不是规律。

我们看问题,不能仅仅站在自己喜好的角度,还要站在规律的角度。

看见垃圾,如果你觉得捡走垃圾是有利于他人,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你就去做,而不会心有怨言:现在的人怎么这么没素质。

注意:这时候你内心升起了负面情绪,负面能量也随之升起。这会导致你,本来是做了好事,实际却对自己有所伤害,埋怨、抱怨的心态开始慢慢滋长,长此以往,你会变得怨天尤人。

所以,以规律的角度看问题,你的内心会更加平静。

如何发现规律?

我们无法穷究掌握一切规律,如果你想掌握了全部规律,然后去做事,这只不过是你的虚妄之念。

《道德经》开篇就已经讲明:

道可道,非常道。

规律是可以被掌握的,规律又在发生着变化。

正因为规律在发生变化,所以,我们根本无法掌握全部规律。

有人会问,无法掌握全部规律,如何按规律做事?如何“合道”而为?

保持内心清静。

当你保持内心清静你就会发现规律,洞悉规律,更容易按照规律去做事。

我们中国人做事讲究“中庸”。

这里面的“庸”,并不是平庸的意思,“庸”古代是“用”的意思,“中庸”其实就是“中用”的意思。

怎么做到“中庸”?

《学经》讲到了“守中”的道理:

知源而有支,守内而攻外,识浊而持清,行躁而心静,实言而行践,此谓之守;不远名利是有笃静,不弃七情而得明心,不去五味而无所贪,不离声色自居清静,此谓之中。

这里面的“守中”,与《道德经》所讲:“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的道理是一致的。

我们做事总得有方向吧,“中庸”、“守中”就是总体思想。

这能使我们做事不陷入偏执,因为过于注重细节就会失去对整体的把控,而过于注重对整体的把控,细节就会出问题。

所以,“守中”才能做到平衡。

有人看到这里,会说:这么复杂啊。

其实,看起来复杂,而要得到这些结果并不复杂,只需要两个步骤:

1.内心清静。2.知道而易行。

当你保持内心清静,放松自己的意识,你就能在复杂的现象中,发现其真伪、本质。

请记住:每个人的意识都是很强大的。

当你发现了本质,知道了要怎么做,接下来你就要去做到。

如何把自己明白的规律、道理,通过简单的方法做到,这就是智慧。

如果只是知道而做不到,那就是没有结果。

其实,你按照自己发现的规律去做的过程,已是“合道”。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

道德经与当今形势(道德经:大势势不可挡)(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