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1日电 赵小兰在美国华人当中颇有名气。
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内阁成员,小布什总统执政时期当了8年劳工部长;特朗普上台后出任交通部长,肩负重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任。
在亲友乃至美国华人圈里,赵小兰还有一样很出名:孝顺。
赵小兰与父亲赵锡成接受专访。新华社记者王迎摄
赵家在女儿教育上的成功,早就出了名。包括她在内,父亲赵锡成膝下6个女儿,个个学业有成,4个进过哈佛商学院。
今年父亲节来临之际,赵小兰提前从华盛顿赶到纽约为父亲过节,并和父亲一起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用她的话说,自己有一位“百分百父亲”。
【6个女儿都争气 他每天都过父亲节】
赵锡成老先生说:“我每天都在过父亲节”。
每天晚上,赵小兰会准时给89岁的老父亲打电话。每逢周末,都尽量从华盛顿赶回纽约看望父亲。
很多公务活动,包括进入白宫、登上空军一号,接受媒体采访,总是尽可能带上父亲一起。
赵小兰采访前为父亲赵锡成化妆。新华社记者王迎摄
最容易的事情往往最不容易做到。为人子女的成年读者不妨自问,能每天给父母打个问候电话吗?哪怕半分钟?中国旧式家庭里的“晨昏定省”,连知道的年轻人也不见得很多。
更令记者动容的,还不是赵小兰每晚给父亲打电话,而是她父亲每晚接到电话的心情。
赵锡成老先生说:“站在父亲的立场,她工作那么忙,责任那么重,仍然能够每天打电话,说明她工作胜任愉快、井井有条。虽然只是几分钟的电话,但表示她这一天过得美满,这对我是非常大的安慰。”
这是一颗父亲的心,惦记的并不是女儿电话里传递的孝心,而是由于这通电话,确定女儿这一天“过得还不错”,心里感到踏实。
【女儿更需要父亲“百分百父亲”有奥秘】
作为和父亲最亲近、相处时间最长的大女儿,赵小兰怎样看待她父亲的为父之道?
赵小兰说,如果打分,我给我爸爸打100分。不是因为他完美无缺,而因为他是一位百分百父亲。
百分百父亲?她讲述了三个首要因素。
第一个因素,陪伴。
赵小兰说,在6个女儿各自记忆中,她们的父亲从来没缺席过她们当中任何一个的任何重要时刻。
“他总会在场,和我妈妈一起。他们永远把家庭放在第一位。”
赵锡成的生活可不悠闲。相反,刚到美国时,他曾为养家糊口一天打三份工,还要攻读学位。几年后创办公司经营船舶制造租赁,生意越做越大,非常忙碌。
但赵小兰说,父亲一生花费了大量时间陪伴孩子,他总是放下手头所有事情回复女儿们的电话和问题,总是积极想办法和发掘实现女儿们生命潜能的机会。
“对女儿们来说,他总在那里;需要父亲的时候,从不落空。”
第二个因素,主动。
对赵家6个女儿,父亲的“在场”从来不是一种消极的、无所事事的存在,而是往往由父亲作为主动方的父女互动。
在家庭里,不论吸尘扫地、修剪草坪还是招待客人,哪怕周日晚上让妻子休息自己下厨,赵锡成都会叫上孩子们共同去做。修理东西时,总会叫个女儿做帮手。
在家庭外,他会和女儿们一起运动、旅行、会客,教她们怎样接人待物——不是通过说教,而是让女儿们直接看到父亲怎样去做。
赵小兰说:“我们所有姐妹从很小时候就学习怎样演讲,和有趣、有成就的人打交道。”
“父亲的所有活动都会带上女儿。我们做女儿的,能够最直接地看到爸爸是一个讲信义的正派人,有强烈的原则和正确的思考方式,还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他和我妈妈那么辛苦地工作,我们不自己用功做得更好,怎能对得起父母的爱和牺牲?”
第三个因素,爱妻。
赵锡成是水手出身,年轻时跑船近十年,一年到头有十个月不着家。
即将出版的赵锡成先生传记《逆风无畏》中提到,赵小兰要出生时,他把妻子送到医院交给岳母就登船出海,一个月后才见到女儿。
跑船时,很多水手到港就荒唐寻乐,但他洁身自爱,心里感念着妻子木兰的付出。
他在书中说:“木兰为我做了很大的牺牲,我对她的爱也是无微不至的。只要她高兴,只要她喜欢,我总是依着她。”
十年生死两茫茫。爱妻身故后,赵锡成每个周末去墓园,风雨无阻。
赵小兰说,父亲“爱我的妈妈赵朱木兰。他待她如珠如宝,敬重有加。看见父亲如此以爱以敬对待母亲,我们作女儿的,从中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书房里放着妻子一双红色旧手套。采访间,赵锡成倾身拿起来。
她建议中国的年轻爸爸:“做父亲是很大的责任,女儿尤其需要爸爸。父女关系非常特别,将会塑造女儿的世界观和人际交往方式。珍爱妻子,照顾好母亲和女儿,作父亲的快乐,便有望超过预期。”
从父亲对待母亲的方式,做女儿的能看到自己的女性价值;做儿子的也能看到自己的未来幸福。很难想象,不合格的丈夫,能够成为合格的父亲,反之亦然。
【在美国坚持这样的“中式教育”】
赵家的规矩多,也是挺出名的。
家里请客人吃饭,6个女儿都要出来接待,站在客人身后布菜盛饭。赵老先生说,直到现在,他不动筷子,女儿们谁也不会夹菜吃饭;他开口说话,女儿们都会静下来听他说。
在公司,会议室里有一把他的专用椅。最小的女儿安吉虽是副董事长,不管父亲在不在,“从来不敢坐爸爸的座位”。
2016年6月6日,哈佛大学首栋以华人命名的教学楼赵朱木兰中心在哈佛商学院举行剪彩仪式,正式启用。新华社记者李畅翔摄
6个女儿都在美国文化和美国教育制度下长大成人,但赵锡成和妻子在家庭教育中,格外注重中国的传统礼节和儒学思想。
赵小兰回忆说,父亲很爱一边和女儿们一起做事,一边讲述在中国的早年生活,讲述中国的历史、文化、哲学和传统习俗。
“他总是和我们聊天,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把我们和故乡联系在一起。”
改革开放后,他把每个女儿都带到中国。赵小兰说,这使她们比大多数美国人都能更好地了解几十年来中国所取得的巨大进步。
在赵小兰看来,孝道,谦逊,与自己、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都是宝贵的中国传统美德。尽孝,是儿女自身的福祉。
“父母曾经精心照顾我们。当我们长大,他们变老,我们应当尊敬和善待他们。”
谦逊的美德,在当今世界听起来可能有些奇怪,但却是人们理解、学习对方的需要。而从长远来看,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能够使中美更好地相互理解、增强东西方纽带。
《逆风无畏》中,有这么一段话留给记者深刻印象:赵锡成让女儿相信,同时做中国人与美国人,是件好事。“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多了解一种文化,是一个优势。”
赵小兰给父亲的100分里,或许也包括这一条:
在女儿们心中培植传统文化之根。让她们对自己血脉里的文化传承拥有一种自信,能够在族裔和文化多元的美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来自何方,身在何处。(记者徐剑梅 郭一娜,编辑孙浩,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