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战国末期赵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率领赵军攻伐齐国,大获全胜,并夺取阳晋等地,赵惠文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勇猛果敢,战无不胜,足智多谋,战功赫赫,屡立战功,闻名于诸侯各国,靠军功赢得荣誉和尊重。

负荆请罪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负荆请罪)(1)

唐建中三年,唐德宗追封的古代64位名将中,廉颇位列其中。至宋宣和五年,宋廷依照唐制,为古代名将设立庙祭,世受香火,廉颇位居72位名将之列。

蔺相如,赵国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曾面对强大的秦国国王,据理力争,机智周旋,使“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上当面斥责强秦君臣,不辱国体,使赵王免受屈辱,被赵王封为上大夫,官居廉颇之上。

负荆请罪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负荆请罪)(2)

消息传来,廉颇大为不悦,觉得这个任命有失公允。自己有万夫不挡之勇,攻城野战的能力,攻无不克的胜绩,对朝廷的耿耿忠心。拼上身家性命一点一点挣来的军功,凭什么屈居蔺相如之下,况且蔺相如手无缚鸡之力,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和一些雕虫小技,居然位居百官之长。这使他感到羞耻,决计不与相如为伍,并扬言一定要羞辱他,使他颜面扫地。

负荆请罪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负荆请罪)(3)

蔺相如听说后,始终躲着廉颇,以免发生直接的冲突,告诉下人说:“廉颇将军是赵国的依靠,是我敬重的人。秦国虎视眈眈,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是因为有一文一武我们两个的存在,如果我们两个人有了矛盾,发生了内斗,正中秦国下怀,却损害了赵国的利益。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恩怨和得失又算得了什么”?

这话传到廉颇耳中,顿感羞耻,于是脱掉上衣,背负荆条,来到相如面前请罪。

从此,赵国将相和睦,同心协力一起治理国家,赵国呈现出国富民强的盛况。

负荆请罪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负荆请罪)(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