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1)

对于鲁迅,相信每个人都不陌生,他出生在我国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浙江绍兴,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出了许多杰出人物,有王羲之、贺知章、鲁迅、蔡元培等等,还有一大帮“无绍不成衙”的师爷。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2)

鲁迅故里,绍兴市内的一条历史街区,乃绍兴的第一张名片,为国家5A级景区,1881年9月25日,鲁迅诞生在这里,从此有了故事。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3)

跟着语文课本游绍兴,是很有意思的一条线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情,感受鲁迅当年的生活情境,即使第一次来,也有熟悉、亲切的感觉,鲁迅故里景区包括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纪念馆等一串人文景点,一边参观,一边忆起课文中的场景……带孩子参观更有意义,对于理解鲁迅的作品和作品人物很有帮助。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4)

景区免门票,老远就看到了右侧的一块巨大的院墙上绘着鲁迅先生的半身像,身边的主图是一幅描绘着故居外观和街景的黑白图,描绘清晰,细节精美,前面有三个铜像,一个是鲁迅,一个是闰土,另一个是谁呢?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5)

年少时读过的课文在记忆库里浮起,好像打开了激活内存的开关,再次脑补百草园、三味书屋、乌篷船、土谷祠、咸亨酒店等一系列景象,还有孔乙己、茴香豆,都能在故里一一对应,去过两次了,每次都有新的感知。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6)

鲁迅故里分老台门和新台门,是周家族人的聚居地,现在提到鲁迅,却几乎把他的本名周树人忘记了。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7)

台门并不是门,绍兴将气派的房屋称为台门,而周氏台门在绍兴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台门上挂着的“翰林匾”更是打眼,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在同治年间被钦点为翰林,在绍兴响当当。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8)

老台门是鲁迅祖居,清朝乾隆年间建造,至今保存完好,它坐北朝南,占地3087平方米,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分四进,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前临东昌坊口,后通咸欢河,西接戴家台门,与三味书屋隔河相望。鲁迅小时候很少来祖居,只有家里祭祖或操办大事时才来。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9)

新台门才是鲁迅故居,建于清嘉庆年间,1881年9月25日天秤座的鲁迅就诞生在这里。作家迟子建说:“我是迈过鲁迅故居的门槛的,我不敢踩它”。他不敢踩,富龙我更不敢。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10)

新台门是一座大型的台门建筑,其规模、结构与老台门基本相同,分六进,有大小房屋80余间,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在内,共占地 4000 余平方米。当年新台门内居住着周氏中的六个房族,鲁迅在新台门内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11)

从鲁迅祖居到鲁迅故里,就一个感觉:大户人家。除了我们普通人家的卧室、客房、厨房外,他家还有琴房、书房、佛堂、典库、储藏室、佣房、后花园,一应俱全,不像我,祖辈三代都是穷鬼,难怪我拼搏几十年只能成为文学爱好者,想逆袭是不可能的了。

本是冲着大文豪的民族脊梁精神来的,却不料被财富刺激到了。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12)

“富不过三代”这句话被验证了,随着鲁迅祖父科场案发,鲁迅家道中落,鲁迅父亲三十多岁因其父被关进牢狱,连惊带吓,英年早逝,鲁迅母亲抚养大了鲁迅三兄弟,养育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周氏三杰”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她可与孟母、岳母齐名天下。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13)

少年时的鲁迅是个熊孩子,在百草园拔过何首乌、毁过泥墙、朝隔壁扔过砖头,皮得不行,家里人被逼疯了,不得不把他丢到当时绍兴最严厉的私塾“三味书屋”让老师管教。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14)

三味书屋并不是书房,而是鲁迅少年上课的教室,鲁迅12岁至17岁在这里就学。

三味书屋是所贵族学校,来这读书的都是富贵人家的孩子,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有一次他迟到了,被先生克了一顿,他就在书桌右上角认认真真地刻了个“早”字以自勉。上次来参观看到了这个字,这次未能进去。剧透一下,现在的这个早字不是当年的,连书桌也不是,一张破桌子早就当柴烧掉了。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1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100多米距离,富龙我怀疑鲁迅先生坐的黄包车遇到了早高峰。其实,那次是因为他父亲生病了,他要把家里的东西拿去当铺当,然后又跑去药店买药,导致迟到。我年少读书时追随鲁迅作派,也在书桌上刻了个“早”字,结果被老师骂了一阵,批评我损坏公物,差点要我赔偿。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16)

三味书屋前有一条小溪,不知那些年是否有顽皮的书童不小心溺过水。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17)

鲁迅纪念馆非常值得一看,里面介绍了鲁迅的生平、家庭背景和弃医从文、以笔作枪的过程,那一整面墙的著作十分有冲击力,这远远地超出了著作等身的标准,鲁迅先生临终前还在写作,毕生一千万字的著作是标准的工作狂。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18)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书桌前去世,摊开的稿纸上刚刚写下星期两个字,他死在工作岗位上。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19)

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为新台门周氏族人所共有,占地面积近 2000 平方米,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却是鲁迅无比快乐的小天地。鲁迅回忆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在那个没有电子游戏侵蚀童年的时代,大自然就是孩子们最好玩的乐园。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20)

民族的飞跃,先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鲁迅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也是唤起民族觉醒的伟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先生一生的写照。学生时代就狠稀饭先生的文章,铿锵有力,一针见血,总能刺痛心底最柔软的地方,鲁迅终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在日本、韩国思想文化领域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让一生傲骄的毛爷爷也敬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宁愿不要自己所有的小说也愿换取鲁迅先生的中篇《阿Q正传》,这是对鲁迅先生的高度评价。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21)

朱家台门的主人叫朱阆仙,即买下周家新台门的“朱文公的子孙”,不知当年是想接济周家才买下,还是趁火打劫。

谁也想不到一个世纪之后,老宅再次回到周家“名下”,并且成为万众游览的著名景区,鲁迅先生百年后还养活着不少人。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22)

在景区门口还一眼看到了掂着茴香豆的孔乙己塑像,一下子让我回忆起少时读过的书,孔乙己的雕像已被参观的人摸得发亮,与孔乙己铜像合个影,体验一回“多乎哉?不多也”的迂腐……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23)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24)

鲁迅故里还是了解老绍兴民俗风情的好地方,主道两边粉墙黛瓦,街区不算长,却很有江南水乡古城的风貌,街两侧店铺林立,有许多的鲁迅“周边”产品,如茴香豆、绍兴黄酒、龙须糖、臭豆腐等,可以尝尝绍兴臭豆腐、龙须糖,那气味飘得很远。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25)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26)

黄酒也是绍兴很重要的名片,到了绍兴,黄酒不能不喝的,来碗黄酒,品味一下绍兴慢生活。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27)

乌篷船是绍兴的文化符号,船体狭窄,河道也狭窄,划船的时候手脚并用,坐上乌篷船,听着桨声,咪着老酒,就着茴香豆,感受着古城的氛围。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28)

富龙我就不明白了,这温婉的水乡,是怎么培养出了硬骨头的、将笔变为“匕首”“投枪”的鲁迅?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29)

长庆寺是鲁迅幼时做过记名弟子的寺庙,距离鲁迅故居不到200米,旧为绍兴八大寺之一,始建于唐永徽二年(651年),堪称千年古刹。红色的山门上悬挂一块红底烫金的“长庆寺”匾额,寺院坐西朝东,赭墙黑瓦。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30)

进门是头殿,原有一尊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弥勒菩萨。主殿分为前后两殿,前殿供有一尊如来大佛和十八罗汉,殿内石柱上刻有两副楹联:“九品莲台狮吼象鸣登法座,三尊金相龙吟虎啸出天台”、“炳惠照于西天教开两汉,荫慈灵于中土恩普十方”。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31)

后殿是一尊木雕的千手观音像,鲁迅说过:“我的确早看见寺里有丈余的大佛,有数尺或数寸的小菩萨”,殿内还有大小匾额五十多块。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32)

鲁迅与长庆寺的关系,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他出生的那年是闰年,生日是农历八月初三,不巧与灶司菩萨同生日,按旧时的民间说法,这样的孩子是很高贵的,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但是尅星多,只怕难以养大,因为鬼神是专门要作弄有“出息”的孩子的。鲁迅的父母对于这种民间的迷信向来信以为真,先是替襁褓中的鲁迅向菩萨去“报名”,就是说他已是“出家人”了,然后再拜和尚做师父,表示他已经“出家”做了小和尚,借神灵的庇佑免遭妖魔鬼怪的侵害。鲁迅说过:“我生在周氏是长男,“物以希为贵”,父亲怕我有出息,因此养不大,不到一岁,便领到长庆寺里去,拜了一个和尚为师了。”这个和尚师父,就是当时长庆寺的住持和尚龙祖,鲁迅叫他“龙师父”。龙师父给鲁迅取法名叫“长根”,按绍兴音读法,“根”、“庚”同音,两者均有祈福增寿的意思。龙师傅还给鲁迅一块铸有“三宝弟子 法名长根”字样的银八卦,一件用各色橄榄形小绸片缝缀而成的“百家衣”,以及一条称为“牛绳”的东西,上挂零星小件,如历本、镜子、银筛之类。据说挂着或穿着这些东西可以避邪,小孩既能免遭意外,又能长命富贵。在绍兴鲁迅纪念馆的陈列厅内,你还可以看到这些物品。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33)

除了长庆寺,还可去《阿Q正传》中提到的土谷祠看看,感受一下作品中真实的场景。土谷祠就在长庆寺的斜对面,只有一间门面的宽。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34)

土谷祠祠前有跨街台亭,这台亭一年至少会演两台戏,正月一台灯头戏,五月一台平安戏。另外坊里遭天灾人祸,也临时演戏,鲁迅幼时到这里看过戏。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35)

再次去鲁迅故里,我对文学巨匠有了更直观的感知,更深刻的认识。绍兴的旅游开发自然乐意去蹭鲁迅的热点,可偏偏鲁迅却把这儿当做他的伤心地。在他笔下,除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其他的都是灰暗调的,这和王羲之说“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李白吟诵“日月照耀金银台”大不相同。别人问起他籍贯,他只说是浙江,不愿提绍兴。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36)

那个“错错错,莫莫莫”的沈园就在200米外,同样值得看看。沈园内,陆游和原配夫人唐婉的词作《钗头凤》广为流传。

三味书屋中的画(三味书屋课桌上刻的那个)(37)

唐婉与陆游因家庭反对被迫挥泪而别,多年后俩人在沈园竟然相遇了,而此时两人都已各自成家。陆游写下《钗头凤·红酥手》,而唐婉心中亦是郁结难解,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作为回应,今天的我禁不住嘘嘘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