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在众多的开国将领中,有这样一位硬骨头将军,因为性格太过刚直,一生9次被批判、撤职、降级,九上九下而无悔——他就是曾任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的黄克诚大将,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如何评价林彪元帅?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如何评价林彪元帅(如何评价林彪元帅)

如何评价林彪元帅

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在众多的开国将领中,有这样一位硬骨头将军,因为性格太过刚直,一生9次被批判、撤职、降级,九上九下而无悔——他就是曾任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的黄克诚大将。

黄克诚大将

黄克诚是湖南永兴人,家里世代务农。他20多岁时,就踏上了离家闹革命的漫漫征程。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参与领导永兴年关暴动,并率部随朱德上井冈山,相继任团长,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代主任等职。抗战期间,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长,第三四四旅政委,第二、四纵队政委,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等职。抗战胜利后,进军东北。天津解放后,任天津市委书记兼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948年底,东北华北两军会师。图为黄克诚(左一)与部分领导合影,前排左为聂荣臻、右为罗荣桓。

黄克诚是近代中国罢官次数最多的开国元勋——从参加革命之始,黄克诚的人生道路一直都是曲折坎坷的,一生历经“九上九下”:1927年,因在湘南暴动中反对和抵制烧杀政策和攻打中心城市的“左”倾冒险主义,三次被批判,一次被撤职;1930年,因反对冒险攻打长沙,被批为右倾机会主义,再次被撤职;1931年,抵制第二次肃反,险被逮捕处决;长征路上,因向上级提意见,被三次降职;抗日战争期间,因多次向华中局提出,国共统一战线时期不应主动攻击韩德勤、不该打曹甸,被批右倾保守撤职;1959年,在庐山上被打成“反*党*集*团”主要成员,撤销一切职务,仅保留党籍;此后被关押审查,蒙冤18年。

受屈蒙冤

黄克诚的一生,可谓是遭遇重重挫折,但他却从未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不盲从,不苟同,一旦有了工作机会,他仍旧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办事情。黄克诚复出工作后,适逢冤假错案平反的高峰期,还有对某历史时期与历史人物重新评价也成为当时的工作热点。对于历史人物,黄克诚有着正确的历史人物观,比如在对待林彪的个人评价上,他就鲜明地表现出了一个老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作风来。

​黄克诚大将

1983年2月,经中央军委批准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条目”列入了林彪条目。林彪条目的初稿与其他元帅不同,除了简介外,对其历史功绩与贡献只字未提。在当时的形势下,这样的处理,是有其客观理由的。

《中国大百科全书》​

但是,书稿送给黄克诚审阅后,他随即邀请《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写组面谈了一个多小时。他的意见是,要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用历史学者的态度来写林彪的历史,好的、坏的两方面都要写,不要只写一面。此时距“两案”宣判还不到三年,黄克诚就提出了要从正反两方面正确评价林彪,这是需要巨大的勇气与智慧的。

解放战争时期的​林彪

黄克诚办事认真,待人以诚,但是,对自己子女的要求却非常严格。黄克诚对子女的要求之严,表现在他给子女们制定的家规上,其中有两条是:不准动用公家的汽车,不准找工作人员帮自己办事。另外,作为军队的主要领导,他的子女却没能沾光到部队镀金,而是凭着自己的能力,自我发展。

​黄克诚书法作品

黄克诚有四个子女:长子黄煦,清华大学毕业后担任工程师; 次子黄晴,北大新闻系毕业后在人民日报社工作,曾任人民日报国际部主任;大女儿黄楠,北大毕业,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小女儿黄梅,留学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英美文学研究室主任。

黄克诚去世后,一次总参领导说起黄家子孙没有一人参军一事,当即表示,黄家子孙如果有意愿参军的,总参可以直接安排接收。黄克诚的子女当场表示感谢,但没有一人接受。

​1981年,黄克诚和夫人唐棣华在玉泉山家中

黄克诚是个“较真”的人,作为中纪委第二书记的他,对蒙屈受冤的老同志都给予了足够的关怀,但是,对自己的待遇与处境却是“漠然置之”。他在认真负责地给其他人平反时,却忘了自己也是一个应该平反的对象。有人多次建议黄克诚写报告要求平反,他却很不以为然地说:“不必了吧,我现在有工作就行了。”

大将黄克诚

1986年,是黄克诚生命最后的一个年头,重病缠身的他住进301医院,但是,随着病情的加重,他开始拒绝治疗和用药。他说:“我已经不能工作了,不必为我再浪费国家钱财,把药留给能工作的同志用。”只有在他陷入昏迷的情况下,医护人员才强行为他注射、输氧。然而,他一旦清醒,就将身上的输液针头拔掉。

位于湖南永兴下青村的​黄克诚故居

1986年12月28日,黄克诚将军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