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发现5个气田(比沙特油田更重要的是霍尔木兹海峡)(1)

9月14日,正值上市之际的沙特阿美公司下属的两处石油设施(阿布盖格炼油厂和胡赖斯油田)遭到无人机袭击,尽管也门胡塞武装已经宣布对此事件负责,但随着信息的不断公开和各方面调查的不断深入,美国、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之间的矛盾依旧在持续发酵中。然而9月16日当天,伊朗又火上浇油地放出消息,称其在霍尔木兹海峡扣押了一艘偷运柴油的油轮,再次引爆海湾地区局势,把公众的目光复又吸引到这弹丸之地。

如果说世界的能源心脏在中东,那霍尔木兹海峡就是这个“心脏”向身体各个部位泵送血液的必经之路。作为连接波斯湾和阿曼湾的狭窄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同时也是波斯湾进入印度洋的唯一出口。其总体呈人字形,北岸为伊朗,南岸则是阿曼。中间偏北的两座主要岛屿——格什姆岛和霍尔木兹岛,均属于伊朗。

沙特发现5个气田(比沙特油田更重要的是霍尔木兹海峡)(2)

尽管在波斯语中霍尔木兹意为“光明之神”,从古至今却总是被战争的阴影笼罩。不论是之前的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等国对此处的殖民争夺,还是仍历历在目的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都充分体现了霍尔木兹海峡的战略重要性。时至今日,波斯湾沿岸的7个主要产油国生产的石油绝大多数仍然要通过霍尔木兹海峡,且绕过此处的途径非常有限:除了两条管线通往外部以外,只有依靠海运。而其输出的对象国也大部分是以中国和日本为首的亚洲国家。据能源分析公司Vortexa称,自2018年初以来,平均每天约有2250万桶石油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这大约占全球每日石油产量的24%,近30%的石油流经世界各大洋。

而自特朗普上台以来,美伊之间的冲突就愈演愈烈,虽然在此之前这种矛盾就是持续的,但自沙特油田被袭后似乎有升级的态势。

2018年5月8日,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并恢复对伊朗的一系列经济和金融制裁;

2019年6月13日,安倍晋三访问伊朗时,日企的“国华勇气”号邮轮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遇袭;6月20日,伊朗击落了一架美国“全球鹰”无人机,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称美军已瞄准伊朗3处军事目标进行打击,但在最后一刻叫停;

7月19日,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卫队扣押了英国的“史丹纳帝国”油轮;

7月25日,英国皇家海军开始为通过霍尔木兹海峡的英国船只护航;

7月31日,美国提出组建护航联盟,并呼吁英法德日的参与。

而在沙特油田被炸之后,9月20日,美国开始了“最高级别制裁”,对伊朗央行实施制裁。

对于这一系列接踵而至的制裁,伊朗方面尚未亮出的底牌也是明确的: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伊朗的总体军事实力在世界上并不算强,但在中东地区堪称一霸,比如从其与沙特阿拉伯在各项指标上的对比(见下图)上来看,可谓是碾压性的。虽然其海军力量与美国完全不在同一层次,但伊朗一直把导弹研制作为国防重点,反舰导弹数量也排在世界前十,对于进入霍尔木兹海峡的军舰等具备一定的打击能力。且海峡的特点是易于以陆制海,伊朗只需依托岸防火力,即可对海峡形成三面威胁。近年来伊朗也在持续借助海上军演对美国发出信号:伊方有能力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沙特发现5个气田(比沙特油田更重要的是霍尔木兹海峡)(3)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上一次伊朗对霍尔木兹海峡的封锁。两伊战争后期,伊朗开始在霍尔木兹海峡区域内有计划地投放水雷,进行“软封锁”,极大地限制了美国及其盟友的运油船数量和行船时的行动。但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伊朗使用的还是二战结束初期的武器,与美军当时使用的存在代差,伊朗军舰发射的攻击导弹和防空导弹,不是被轻易拦截,就是被信号干扰到失去目标。而美方对伊朗采取了直接的军事打击:炸毁伊朗钻井平台,袭击其快艇,并击沉其两艘驱逐舰。一天之内,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行动旋即宣告失败。

但伊朗真的具备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和扣押商船的合法性吗?要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过往船只需要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过境通行条例通过伊朗和阿曼的领海。但伊朗和美国对于该条约的状态仍都是“签署但未批准”。

对于领海宽度,在世界范围内有3海里到200海里的说法,但二战结束后,主张12海里的国家越来越多,伊朗就是其中之一。1959年4月,伊朗改变了对海峡的管辖权相关法律,将其领海扩大到12海里(22公里),并声称在新扩大的区域内只能遵守无害通过制度过境。

根据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沿海国在其领海享有完全排他的主权,但受外国船舶无害通过制度的限制。所谓的无害通过制度是指外国船舶在不损害沿海国和平、安全和良好秩序的情况下,继续不停且迅速通过沿海国领海的航行制度。1972年7月,阿曼也通过相关法律将其领海扩展至12海里。而霍尔木兹海峡南北宽46~125公里,其基本被伊朗和阿曼的领海完全包裹。

对于外国商船在沿海国领海的无害通过权,《公约》有明确规定,该规定也是对习惯国际法的编纂,各国并无异议。但对于外国军舰在沿海国领海是否享有同商船一样的无害通过权,国际社会一直以来都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最终《公约》做了模糊处理,没有对军舰无害通过沿海国领海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但可以确定的是,伊朗对于商船的扣押和袭击是绝对非法的。

作为海湾“咽喉”的霍尔木兹海峡,又一次迎来了被扼住的命运。正所谓水穷之处待云起,危崖旁侧觅坦途,就算战争是永远的黑天鹅事件,依旧可以尽最大努力去避免它的发生。当今时代,如何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才是衡量各国智慧与博弈水平的标准。

(孙兴杰团队张懿娴撰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