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一则“六小龄童去世”的谣言再度刷遍各大社交网络。该文章中称,六小龄童因病逝世于绍兴某医院,享年57岁。随即,六小龄童发微博辟谣,并称对“被死亡”谣言已报案。六小龄童怒斥造谣者:“不知道是哪位‘高人’有何原因非要让我病逝于绍兴那个不存在的医院?”

六小龄童扔书谣言(六小龄童再次被传去世)(1)

六小龄童扔书谣言(六小龄童再次被传去世)(2)

六小龄童扔书谣言(六小龄童再次被传去世)(3)

六小龄童“被死亡”已经不是一回两回了。自2013年起,网络上就盛传旧版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去世的不实传言。9月11号该谣言卷土重来,还偏偏选在阖家团圆的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际,这让网友们非常愤怒。

六小龄童扔书谣言(六小龄童再次被传去世)(4)

明星“被死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不久前刚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大哥成龙之前屡次被传“死亡”谣言,今年3月份曾一周之内接连数次被传“车祸去世”,让粉丝们超担心。

六小龄童扔书谣言(六小龄童再次被传去世)(5)

六小龄童扔书谣言(六小龄童再次被传去世)(6)

2015年则是一家名为 CNM 的新闻网站以“成龙今早病逝”为题报道他心脏病发去世的消息,引发舆论一片哗然。成龙的团队的发言人非常无奈地表示,“像这样的新闻很常出现,到目前为止,他到底死而复生多少次了?”

六小龄童扔书谣言(六小龄童再次被传去世)(7)

在国内,“被死亡专业户”代表当属金庸老先生。据不完全统计,金庸已经“逝世”20多回,金庸好友倪匡、潘耀明等都接到无数求证消息的电话,如果每次都是真的,收到的花圈估计足以绕地球一圈。比如在2011年10月15日,有网友发了条微博,称金庸因中脑炎合并胼胝体积水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据说这条谣言在传播的时候金庸正在吃晚餐,老先生已92岁高龄,虽然心胸豁达,但也难免心中膈应。幸好随后立即金庸的朋友出面辟谣称“圣玛利亚医院”是个根本就不存在的地方。

六小龄童扔书谣言(六小龄童再次被传去世)(8)

想必大家还记得前年徐锦江被传“去世”消息的时候网络上的一片闹腾。网友@孙华鲁Toby在2014年7月17日发了一条微博称“香港演员徐锦江在2014年7月17日下午15点47分病逝于广州,享年53岁”。消息一出,引发轩然大波,连亲王马伯庸都发微博表示沉痛哀悼。

六小龄童扔书谣言(六小龄童再次被传去世)(9)

舆论一片哗然。小编当时都信以为真,心里也是咯噔一下心塞好久。

六小龄童扔书谣言(六小龄童再次被传去世)(10)

事后证明是网友误传朋友圈信息所致,亲王与孙华鲁都公开辟谣道歉。

六小龄童扔书谣言(六小龄童再次被传去世)(11)

刘德华也曾被捏造死亡。就在去年,一位昵称“Kissbabylove”的网友在一家网站上张贴一篇名为“‘永远的天王’刘德华,心肌梗塞猝死”的假新闻,还打出“苹果即时”的字样来冒充《苹果日报》的报道,文中振振有词地讲述刘德华在浴室因心肌梗塞在浴室昏倒、送医不治“死亡”的细节。事后辟谣,删帖道歉。

六小龄童扔书谣言(六小龄童再次被传去世)(12)

小沈阳被造谣“去世”信息的方式更加恶劣。2014年有网友在微博突然爆料小沈阳在北京遭遇车祸身亡,还公布了车祸现场照片,甚至还有“遗照”,但照片的PS痕迹太明显,纷纷遭到网友质疑。对此,小沈阳助理喜子方表示此事纯属造谣,“对于谣言,我只想引用他人一句话来回应,‘民众易随风,谎言终击穿’,希望大家不要随意猜测”。据悉,这则组图早在2009年就同样以小沈阳车祸现场出现,并在网络上恶意传播。

六小龄童扔书谣言(六小龄童再次被传去世)(13)

陈冠希也被这么折腾过。2009年愚人节前夕,国外一家华人网站报道称陈冠希在加拿大温哥华遭枪杀,现场混乱凶手不明。然而经过证实该消息为虚假消息,所谓的“新闻”也只是网友借愚人节的广告炒作之举。

六小龄童扔书谣言(六小龄童再次被传去世)(14)

小编真是百思不得其解,造这种谣,可谓损人不利己,给人添堵给自己添骂,图啥呢?

六小龄童扔书谣言(六小龄童再次被传去世)(15)

被“去世”的名人并不仅仅局限于娱乐圈,2010年5月26日,网络传言余秋雨因心肌梗塞医治无效在上海华山医院病故。当日15时左右,余秋雨亲自出面在微博上辟谣,证明身体很好。2007年8月8日,网上有传言说琼瑶于当晚病逝。琼瑶在个人博客上发文说:“今天,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听说我在8月8日那天,已经死了。”

其他诸如李宇春“整容死亡”,张卫健“重病去世”……类似的谣言简直不胜枚举……

六小龄童扔书谣言(六小龄童再次被传去世)(16)

名人被“死亡”的谣言似乎隔段时间都要出现一次,往往说得有鼻子有眼。明星们在“生生死死”之间辗转,经受着一次又一次“死而复生”的洗礼,在娱乐圈打拼殊为不易,需要足够的心理素质去承受这些是是非非,也是心累。

究其原因,要么是一些无良网友恶作剧制造噱头博存在感,要么是一些边缘网站或是传播介质变相造势宣传自身以赚取点击率牟利。而一些媒体道德和求实精神的缺失,则有意无意成为谣言的帮凶。

无聊谣言的狂欢之后,看客可以随时抽身离去,反正事不关己只当笑话,但这却给当事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常言道,除却生死无大事,一个好端端活着的人,谁愿意被芸芸众口说是已经“死亡”呢?这对当事人,对当事人的亲人、家庭,又会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攻击?

谣言止于智者,你我共勉。

作者:任盈盈 编辑:秋酱

欢迎关注《影视风尚标》ysfsb0606

转载、投稿可联系邮箱:ysfsbyl@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