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一句话加上引号就有逼格(脖颈不念bojing巷道不念xiangdao)(1)

最近看到一份《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的附录,内容是关于“常见易误注音词表”的,看了附录之后,瞬间感觉自己要怀疑人生,这么多年的汉语都白学了,令人汗颜。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误读,你又读对了多少?

随便一句话加上引号就有逼格(脖颈不念bojing巷道不念xiangdao)(2)

“熬(ao)菜”、“炮(bao)羊肉”,“绰(chuo)起”,原谅我见识浅薄竟从没见过这种说法;“剥(bao)皮”和“秘(bi)鲁”,难道不应该是“bopi”和"milu"? 毕竟我们经常听到的台词都是“我要抽你的筋,剥(bo)你的皮”,连手机上的拼音输入都直接是“bopi”可以输出的。“炽(chi)热”一直被我误读为“zhire”;“创(chuang)(第一声)伤” 和“档(dang)(第四声)案”,有多少小伙伴和我一样念成了第四声和第三声;我想我把“胴(dong)体”读成“jiongti”一定是中了“烔炯有神”的毒。

随便一句话加上引号就有逼格(脖颈不念bojing巷道不念xiangdao)(3)

向来觉得无论什么环境,“氛围”很重要,却一直连它的音是在第一还是第四上都没搞明白;我得跟“准噶(ga)尔”说声对不起,因为从小学起,我总是把它当成“准噶(ge)尔”;原来“供”一直还有另一种面貌,却从未被我发觉;“粗犷(guang)”也没能逃脱被念“kuang”的命运;“巷(hang)道”、“口角(jue)”真的是要颠覆我的人生观的;我想一定有很多小伙伴跟我一样,在“横(第四声)财”、“渐(第一声)染”、“拮据(第一声)”、“押解(第四声)”上栽了跟头吧,“攻讦(jie)”和“感喟(kui)”也不是我想的样子;“果实累累(第二声)”和“罪行累累(第三声)”让我表示“心很累(第四声)”。

随便一句话加上引号就有逼格(脖颈不念bojing巷道不念xiangdao)(4)

说惯了“模(mo)样”和“模(mo)具”后,我觉得“mu”让我张不开嘴;为什么“羞赧(nan)”和“泥淖(nao)”不是“xiuhan”和“nizhuo”? “拘泥(第四声)”、“迫(pai)击炮”、“龟(qiu)兹”又一次刷新我的世界观;“滂(第一声)沱”、:“湖泊(第一声)”、“蹊跷(第一声)”、“丧(第一声)钟”,我觉得第一声怎么念怎么怪,习惯真的会成自然;“强(qiang)迫”念成第二声也是我们绕不过去的坎吧;“掮(qian)客”真的是我学艺未精。

随便一句话加上引号就有逼格(脖颈不念bojing巷道不念xiangdao)(5)

“涤”和“绦”让我傻傻分不清,可是“体(第一声)己”是从哪里来的?“请帖(第三声)”和“字帖(第四声)”居然是不一样的。“肖(第四声)像”、“徇(第四声)私”、“揶(第二声)揄”、“荫(第四声)蔽”、“应(第一声)届”、“晕(第四声)车”、“拒载(第四声)”、“症(第一声)结”、“中(第一声)听”、“压轴(第四声)”策拙(第一声)”,到底还有多少音调被我们读错?“熨(yun)斗”和"熨(yu)帖"不是一回事儿,但是“咋(ze)舌”不是“zhashe”也很出乎我的认知呀。

所以中华文字真是博大精深,我不知道从小到大所学的还有多少字意和字音是我没搞正确的,亲爱的你呢,又对了多少?

欢迎留言或[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