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在如今的建筑结构中非常常见,但框架结构的施工还是不同于传统的砖混结构,很多施工人员搞不清楚,导致最终建成后的承载能力不佳,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一、框架结构的特点
框架结构通过由若干梁和柱共同组成的框架,承担房屋的全部荷载,该结构体系中框架节点的应力集中显著;其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坏。
二、施工要点
(1)工艺流程:脚手架搭设→表面处理及清洁→角钢定位贴合→焊接扁钢条→配置结构胶→灌注式粘结胶→挂钢丝网抹水泥砂浆保护。
(2)按照设计要求的尺寸将角钢固定于混凝土表面时,为了充分确保粘结效果,需要预留数毫米空隙,并在其中部的两侧预留灌胶嘴。
(3)须按设计要求的尺寸焊接扁条缀板,确保其与框架柱或梁连接的整体性。
(4)周边须采用结构胶封边,灌胶时需要排气,所以一定要注意顶部不得封闭。
(5)外包钢材铺设完成后,须及时按设计要求进行外表面防腐处理。
三、操作小窍门
1.梁柱节点箍筋
(1)钢筋下料加工时,可以考虑增加若干根与箍筋同级别的短钢筋,具体长度根据节点区的箍筋高度确定。箍筋开口处须预先焊接好,然后把柱箍筋按设计间距用短钢筋焊接好,在箍筋每边或两边相对焊接即可;最后将其加工成上下开口、四周封闭的骨架。
(2)为了保证节点区箍筋的间距与数量,在安装梁钢筋前,应把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然后用垫木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穿梁纵向钢筋并绑扎;待梁钢筋安装完毕进行沉梁时,节点区骨架就与梁整体下落,并且不会出现变形、开口问题。这种方法实施效果非常好,并且节点区箍筋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2.框架柱纵筋搭接
在柱纵筋搭接时,须在下部柱筋搭接部位末端延伸至150mm,并且应该向外弯折1倍钢筋直径长度,使上部柱纵筋通过此弯折段时与下部柱纵筋轴线对齐,并同时在弯折处增加构造焊。
四、结构稳定性注意事项
1.设置构造柱
当墙体长度超过层高的2倍时,需要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构造柱做成悬臂柱,应在构造柱顶部与梁底部进行可靠连接,并且确保构造柱两端钢筋插入梁内的长度满足锚固要求。
2.优化细部构件
想要提高框架结构弯曲耗能的能力,可以设置连梁、偏交斜撑等赘余杆件,通过变形抵消外界能量,还可以加设结构斜向支撑、抗剪墙板或配筋砌块抗剪墙板,以提高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
3.加密箍筋范围
(1)对于柱端部位,在截面高度、1/6柱净高、500mm三者之间取最大值;
(2)对于底层柱部位,加密应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对于剪跨比小于2的柱,以及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小于4的柱,应进行全高度加密;
(4)框支柱、一级及二级框架的角柱应进行全高度加密 。
4.保护层厚度
(1)梁箍筋的下料问题
由于一向框架梁面筋必须从另一向框架梁面筋的底下穿过,若该框架梁梁端箍筋按原尺寸进行下料,面筋就无法直接绑扎到箍筋上,对粱骨架受力非常不利,但是因为保护层厚度增大,而截面的有效高度变小,正截面受弯承载能力减小。
(2)构件表面容易开裂
根据规范规定: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必须对保护层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