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先问一下看到这篇文章的年轻家长们一个问题:在孩子每日的时间规划下,是选择先学习后玩耍,还是先玩耍后学习呢?

我想大多数家长的回答都是:“当然是先学习啦,完成学习任务,才能更放松地玩耍。”

当然也有少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先得到适当的放松后,才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进行学习。

其实先学习还是先玩耍,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学习效率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甚至影响到孩子对于时间的认知。

曾经有人抽取了近百所中小学在校生进行调查,发现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在时间分配和运用上,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

而在成绩相对较好的这批学生中,对于时间有着高效率的规划。

先做题还是先复习(先玩还是先学习)(1)

先玩耍后学习的孩子效率普遍高

大部分家长普遍认为,孩子每天的时间大致分为三部分,包括了学习、玩耍和睡觉。

如果将玩耍放在学习之前的话,那么孩子将很难投入学习状态,也就意味着学习效率降低,学习时间就会拉长,这样也会影响睡觉的时间。

基于此推测,之前有家长做过这样的一个试验:

将两种情况在孩子身上做一个对比,第一是让孩子先完成学习任务,比如阅读、练字、做题等,等完成之后再让孩子去玩耍;

第二是让孩子先痛快地玩耍一会,之后再按照学习计划,让孩子进行学习。

在一段时间的试验后,家长推翻了之前对于时间分配的认知,因为在先玩耍后学习的模式下,孩子的成绩突飞猛进,记忆力、关注力增强许多,学习起来的效率也随之提高。

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

先做题还是先复习(先玩还是先学习)(2)

首先,我们先说两个与时间息息相关的能力:记忆力以及关注力。

先说记忆力,我们都知道,提高记忆力需要长期锻炼,比如处于识字阶段的孩子,家长们普遍认为花时间反复去做识字训练,记忆力会相应提高。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长时间反复去做识字训练有两个弊端,第一是长时间的单一训练会让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第二是会让孩子感觉有压力。

然后是关注力,如果让孩子在某一段时间内一直重复去做一件事,效率反而会很低,因为对于孩子而言,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大概在30分钟左右。

超过30分钟的学习或者锻炼,会让孩子产生疲劳感,从而更加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分散注意力。

所以如果让孩子长时间去集中精力学习的话,因为效率较低,所以不得不增加时间量,从而导致占用大量的时间,甚至影响休息。

最终孩子对于时间的把控能力就会差一些,无法合理安排时间。

有规律的分散式学习

有效帮助孩子提高成绩

分散式学习方法,就是将原计划的学习时长,拆分成几个小阶段来进行。

当然,家长们要根据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规律来进行,孩子在一天中哪个时间段记忆力最好,做事效率最高,比如晚饭之后,那么就可以将学习计划设置在这个时间段。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今天孩子的学习计划是进行1个小时的阅读课程,然后将此计划放在晚饭后实施,但是在开始学习之前,先给孩子进行一个放松训练,帮助孩子进行学习任务之前的准备工作。

可以去楼下散步,或者是在家里进行小游戏,这样做的目的等同于跑步之前的热身运动,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快地进入状态。

结束放松后,让孩子自行进入第一阶段的学习中,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结束后家长可以提醒孩子:休息时间到了。

休息时间内,家长可以允许孩子吃些水果补充能量,或者玩玩具,但是一定要设置好休息时间,基本可以控制在10分钟左右。

如果超过这个时间的话,反而会将孩子从学习的状态中拉出来。

先做题还是先复习(先玩还是先学习)(3)

第二阶段依然是按照这种模式重复,这样分散式学习的方法,能够让孩子的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从而有更多容量从学习中进行记忆和关注的工作。

在家长的多次陪伴下,孩子很快就可以养成自己去规划和分配时间的习惯,从而更好地掌握对于时间的管理。

通过这种方式学会时间管理的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合理进行“劳逸结合”,从而提升自己的效率和成绩。

当然,有趣的学习方式也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模式,因为过于枯燥,反而会让孩子更容易产生疲劳感,甚至是挫败感,不利于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和关注力,从而也会影响到成绩。

比如在孩子进行阅读的时候,如果内容枯燥不够有趣味性,孩子很难投入进去。

相反,足够有趣或者有一定互动性的阅读模式,反而能够让孩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愿意投入进去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