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跟我说“她女儿喜欢吃榴莲酥,刚做好的时候很烫,她会请我帮忙撕成小块吃;有一次我直接没在孩子提出要帮忙前就撕成小块给她,她脸立刻就沉了,然后使劲儿地大叫,要求要完整的,不给就开始哭闹,最终没辙又给她一个完整榴莲酥。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也试过先跟她好好解释原因但孩子并不难听进去,还是一定要达到自己的目的”。

相信我朋友说的这个事情,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过,孩子有时候非常的固执,必须要按照自己的规则来,就像“坐电梯时必须要自己按,不给按就哭;抱的地方不对一定要回到原来的地方重新抱才行”。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我们人类是一个智能的高等动物,情绪在大脑皮层的一个结构里面,由前额叶的部分来进行控制,在三岁甚至6岁之前ta的前额叶其实是并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这也是为什么,小年龄段的孩子他不能够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更快的表达自己的方式,就是通过大声的叫和哭这样本能性的一个反应来跟我们沟通。

小孩子大哭大闹该怎么引导(教孩子命名情绪)(1)

儿童脑部功能动画图(来源网络)

所以面对孩子的一个负面的情绪,我们作为一个成人的话,首先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先要去理解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生理特点,他们是一个很小的宝宝,他们还不会很好的去控制自己的情绪,真正理解了这一点之后,我们才能够去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这个确实很难,但你可以试着想下如果你没爬到山顶看过日出,那在山下的你是否能理解在山顶看到日出的那种兴奋?成人的认知是经过多年的积累而达到的,这就像爬山爬到了一个山顶,而孩子现在的认知正在构建,ta现在就像在山下,ta无法快速理解你在山顶看到的那些景色。

孩子的负面情绪引导着成人的情绪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负面情绪,如果我们不去理解的话,孩子的负面情绪会引发我们自己的负面情绪,从而影响我们产生一个错误的判做错误的行为。比如说我们看到孩子在地板上哭个不停,他一边哭,一边在吐呕,我们也会很担心,担心孩子会不会哭坏自己的身体,自己开始会有种焦虑;又比如说孩子哭到鼻涕眼泪啊,都流的全身都是,然后你就会觉得说,哎呀,别哭了,哭什么哭,你看鼻子那个鼻涕都是多难看啊,那我们就产生了一种厌恶的情绪。又比如说当孩子一直哭着一直叫着要你给她吃糖,然后这个时候你可能就会说,哎呀,不要哭了,不要叫了,你再哭的话我就不要你了,再哭我就不理你了,那这种情况下面我们自己已经产生了愤怒,还有威胁这样的情绪。整个过程中其实我们自己的情绪已经被孩子都带走了,我们已经不能理性的去判断事情,可能还会做出很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的行为,例如吼、骂、惩罚等。

因此为了不让事情变得更糟糕,真正去解决孩子发脾气哭闹等等的问题,我们第1件事情应该就是理解孩子的生理发展特点,接受他们的负面情绪。

孩子发脾气暴躁产生的原因?

孩子发脾气、生气、愤怒,他产生的原因会有很多,但其实归结起来主要就两方面:1、生理需求没被满足,2、心理需求没被满足。

而第1个生理需求没被满足,通常就像饿了困了累了,那她就开始哭了,在这对小年龄段的孩子是很明显的。在这种情况呢,就是及时的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那么它就会把这种负面的情绪平复下来。这个点是很好理解的,就比如说很小的baby,她饿了她就大声的哭,但是我们给他喝奶了之后他就不哭了。。

而这个点其实对于大人来说也是同样适用的。我们经常说育儿就是育己。我们也要反观自己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面,自己特别容易对孩子发脾气,变得没有耐心。我自己就是在生理需求没有被满足的时候,就对孩子特别容易发脾气,比方说我已经很累很饿了,然后孩子一直还要让我跟他读故事书,那这个时候我自己就会很容易有负面的情绪,就会变得很没有耐心甚至吼孩子。。那我可以做的就是不断的保持一个觉察自己情绪的一个状态,尽量避免自己又累又饿又很困的时候,去跟孩子去做互动,因为这样不会产生一个好的效果。

小孩子大哭大闹该怎么引导(教孩子命名情绪)(2)

足够的睡眠也是保证低年龄段孩子情绪稳定的重要因素

第2个心理需求没被满足,其实是我们经常会忽略的问题。而心理需求有分为很多,像探索需求、独立需求、尊重需求等等。打个比方,我们看到孩子在水池那里玩水,我们会制止玩,因为我们害怕孩子感冒了;我们会去制止孩子在沙坑里蹦来蹦玩沙子,因为我们担心这样会弄得很脏;当孩子看到一个小虫子,他要手去摸,去捡,我们会制止他,因为会觉得那样很恶心,那这些都是孩子探索的需求没被满足,而且还被抑制。

又比如说孩子独立的需求被大人替代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环境里的成人,尤其是爷爷奶奶过多的去帮孩子做很多事情,即使这个事情是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的,比方说一岁半的孩子已经可以学习着自己吃饭了,但是我们大人还是要经常去喂它,孩子可以自己尝试着脱裤子,但是我们为了节省时间就快速的帮孩子去穿。这个时候就经常会听到孩子说,我要自己来,我要自己做。但是环境里却没有让孩子可以真正让他自己尝试去做,也没有条件提供给他。

小孩子大哭大闹该怎么引导(教孩子命名情绪)(3)

喂孩子吃饭

孩子在6岁之前,他的探索欲望是非常强烈的,如果我们没有给他一个可以被探索的环境,他的心理需求没有被满足,那么他自然就会有很多负面的情绪,他会发脾气会踢人,会用他所有一切的方式来跟我们表达,他很需要一个这样探索的环境。

因此解决这个点的话,我们要尽可能的去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就是我们要尽量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可以得到充分的探索和发展。如果孩子的独立、探索、还有他的心理生理上面各方面的需求能够被满足的话,你会发现其实孩子并没有那么糟糕,他负面情绪引发的坏行为很多就会减少很多。

我们经常讲的蒙氏家庭环境的创建,就是为了满足孩子,让孩子拥有一个可以自己满足自己、照顾自己的环境,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比如说当孩子在玩水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水的工作,比如说在阳台放一个孩子够的着的浇水壶,带着孩子学习装水去浇花;

小孩子大哭大闹该怎么引导(教孩子命名情绪)(4)

用小水壶浇水

又比如说我们可以在洗手台的部分加一个踩脚凳......挂一个孩子身高能够得到的小挂钩,放小毛巾让孩子可以踩上去自由的拿到一个小毛巾打湿去擦桌子、洗脸等;准备一个他台面身高能够的绕的小桌子,上面放上水和杯子,让孩子可以自由的拿到水来倒来喝。。。这些都是跟水相关,并且具有一定挑战性,而且是非常有趣的水的工作和活动。

小孩子大哭大闹该怎么引导(教孩子命名情绪)(5)

厨房帮手凳

除了给予孩子创建适合独立的环境外,我们还需要对孩子的需求做判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让孩子知道你的界限。

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合理的要求,因为孩子可能会有很多各种各样的要求。我们成人要去辨别什么样是合理的要求。比如说在睡觉前读书,是一个合理的要求,但是读一个小时是一个不合理的要求,孩子吃饭吃一半要出去外面玩,这是一个不合理的要求,那孩子吃饱了,然后他说我不想吃,那这个要求合理吗?是可以的,是一个合理的要求。那如果是合理的要求的话,我们要尽量去满足他。

如何处理孩子负面情绪和问题行为

最后处理孩子负面情绪和问题行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去帮助孩子说出来、给他们示范。让孩子明白我们除了大声的叫大声的哭,我们还有很多的方法来表达我们自己的情绪,用嘴巴用语言去表达就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就像我们有些成人在小的时候没有被很好的引导,所以在成人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样去表达自己,有一些人自己在生闷气,但是别人可能都不知道你在生气,因为他不知道用语言怎么样去表达。

帮助孩子说出来,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就是:“将情绪命名”。比如当孩子遇到困难发脾气的时候,你可以跟他说,你是不是觉得有点生气,有点难过,是因为鞋子穿不上吗?这里我们用到的情绪的命名是:“生气、难过”。那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扩大孩子的一个词汇量,提高孩子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帮助孩子自己觉察自己。我们要相信语言是可以让孩子的思维更加清晰的。当他的思维变得清晰的时候,就知道可以怎么样去解决问题。。

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普拉切克提出了情绪心理进化论,认为人类的基本情绪是物种进化的产物,是物种生存斗争的适应手段。他提出人类的八种基础情绪包括:生气(Anger)、厌恶(Disgust)、恐惧(Fear)、悲伤(Sadness)、期待(Anticipation)、快乐(Joy)、惊讶(Surprise)、信任(Trust)根据他的情绪轮的基础模型,我们可以转化得到孩子可以使用的情绪轮工具:

小孩子大哭大闹该怎么引导(教孩子命名情绪)(6)

情绪轮

可以让孩子记录,什么事情可以让自己感觉到快乐、悲伤、恐惧、惊吓、兴奋、担心、生气、自豪...等等,如果孩子还很小,可以让孩子说,家长来画;当孩子大一些,也可以孩子自己用自己的方式画符号或者文字记录。

小孩子大哭大闹该怎么引导(教孩子命名情绪)(7)

可以让孩子给情绪轮填上颜色,定义色彩


小孩子大哭大闹该怎么引导(教孩子命名情绪)(8)

涂色版情绪轮

当然也可以用非常简单的纸盘子,给孩子做情绪面具,让孩子从游戏中明白情绪,命名情绪

小孩子大哭大闹该怎么引导(教孩子命名情绪)(9)

情绪面具


小孩子大哭大闹该怎么引导(教孩子命名情绪)(10)

面具后的情绪词汇

如果孩子已经两岁多了,那可以带孩子进行做情绪的记录,这样可以方便让孩子熟悉自己的情绪,对自己的情绪更了解。

小孩子大哭大闹该怎么引导(教孩子命名情绪)(11)

情绪记录表格

还可以为孩子制作情绪面谱书,我给自己的孩子制作了一本,ta非常喜欢,而且还很开心的带过去幼儿园跟ta的同学分享,这种情绪面铺书,制作很简单,打印素材,过塑,加粘帖钮。让孩子去观察图片上的表情,选择对应的情绪名词配对。

小孩子大哭大闹该怎么引导(教孩子命名情绪)(12)

情绪脸谱书

接纳孩子的情绪

我们成人一定会有这样的一个感受跟经历,就是如果我们一直陷入在一个很负面的情绪里面,他是很情绪化的,并且不能够去理性的解决问题的。。那如果当孩子已经沉浸在一个非常糟糕的情绪里面的时候,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先不急于处理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哭,允许ta叫、允许ta打滚,允许孩子情绪自然的一个流动。。但是前提是ta的这种行为不会伤害到自己,伤害到其他的人也不会伤害到环境。

比如说在公共场合里面大声的哭和打滚,其实是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孩子抱离开公共场合场合里,去到车里或者安静的地方,让孩子去哭一哭。如果是在家里的话,我们就会把孩子带到房间里。如果孩子生气的时候他还扔东西和打人,那这种行为是不可以的,是不被允许的,因为它会伤害到其他人,那这个时候我们就有了可以制止他,那孩子可以扔球扔枕头的沙发,这样的行为是允许的。

但在这里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允许孩子哭并不等于冷处理,我们的态度是很重要的,负面情绪不是一种坏的情绪,我们要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难过,你很想吃糖,你很想做什么什么事情....让妈妈来抱抱你,同时我们要用同理心去积极的回应孩子的情绪,积极去倾听孩子的想法,你可以跟孩子说,“你在哭的时候,我听不是很清楚你说的话” 让孩子哭完了之后我们再来沟通,你可以跟孩子说,你可以在这里哭一下,然后我会回来。我们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设身处地的去换位思考,同时也要反思自己,孩子哭是否让自己生气了,如果自己有情绪难以解决的话,那就先去解决自己的负面情绪,再来解决孩子的负面情绪。

我们去接受孩子的情绪,并不等于我们放纵他的行为,我们要让孩子增强ta的一种掌握感,给予ta很多的选择,比方说你是想要自己刷,还是要妈妈帮你刷牙?给孩子更多的掌控感,可以让他感觉我能做,并且我能把事情做好。

处理孩子情绪问题时成人的态度

在处理孩子的一些负面情绪问题的时候,我们成人的一个角色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学会自己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做一个好的表率。因为6岁之前的这个年龄段,孩子是属于吸收性心智,你是怎么样处理负面情绪的,孩子就怎么样去处理,他是全盘的在吸收整个环境,这跟一些小昆虫保护色的原理是很像的,小昆虫在年幼的时候,它会慢慢变得跟环境里的颜色变得很像,而对孩子来说,他也会慢慢跟环境变的很像,这种相似性并不体现在孩子的外观的改变,而是体现在心灵的改变,你会发现孩子说的话做的事,头脑里的想法都跟环境里会有一个很好的折射。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习,去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让自己情绪很不好的时候,你可以跟孩子说,妈妈现在很生气,我需要去平静一下自己,而不是压抑自己,你可以离开现场去处理自己的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