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丁与卯”如期相约。

如果中国评选最包容开放的城市,广州绝对排得上前几名。

我与广州亲密接触,始于2014年10月的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羊城游记之“动静思辨”

简单打点行囊,纵贯陆空四千里,从华北“位移”至岭南,我陪着爱人故地重游。

粤A,广州,我的又一个人生旅途的“逗号”,备注上清晰注明——那是我所抵达的祖国最南端(春城昆明除外)。

广州,最大的侨乡。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到广州旅游的心情(广州为啥叫羊城)(1)

闹中取静的广州

从石家庄一路南下,半日千里,遁入珠江三角洲地带。

我们乘坐羊城天字码头的游船,置身于熙攘喧嚣、形色各异的人群,夜观炫丽闪耀、五彩缤纷的霓虹,地标建筑“小蛮腰”耸峙云间,何其热闹繁华、律动十足?!

然而,我轻轻地将自己从中剥离开来,内心终得片刻安宁,静观人流交织和车船穿梭,有了一种丽江古城小酌独居的惬意。

只因为我知道自己是个匆匆过客,反而放下了众多偏执。办好羊城通卡,我伴爱人一路走,一路放下。

这里有妻子攻读硕士学位的记忆,也留存着她青春拼搏的气息,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我却不同,在爱人这个“活攻略”的安排下,我只需霸气地拍板定调,推动着旅程向下推进。会不会被鉴定为“不走群众路线”?这也放下吧,这些暂且不议了。

爱人的好,我是懂的,对她,对旅行,对人生,且行且珍惜!

到广州旅游的心情(广州为啥叫羊城)(2)

广州算是妻子故地重游

羊城游记之“人文精神”

广州又称“羊城”“穗城”。在中国古代文字中,“羊”通“祥”,“吉祥”也可写作“吉羊”;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是“羊大”为“美”。先来一段传说。

据传,周朝时广州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一天,南海上空飘来五朵彩色祥云,上有骑着仙羊的五位仙人,仙羊口中衔着五色稻穗。仙人把稻穗赐予百姓,并祝福此地永无饥荒。

仙人离去后,五只仙羊因为依恋人间而留了下来,保佑当地风调雨顺。百姓为感谢五位仙人,在他们留守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五仙观”,观中有五仙的塑像,伴以五羊石像。

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吉祥物,就揉入了五羊的元素,分别取名“阿祥”“阿和”“阿如”“阿意”和“乐羊羊”,合起来就是“祥和如意乐洋洋”。

到广州旅游的心情(广州为啥叫羊城)(3)

黄.埔.军.校

悠久的历史沿革,优越的地理位置,频繁的对外交流,东西方的文化在这里交融,广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个性。我认为,感觉最浓烈的词语——包容、开放。

随便列举几个事例:南粤大地随处可闻粤语方言,然而一旦听到你操持普通话,他们随即切换语言“输出法”,用普通话与你交流。

要知道在若干年前,广州百姓为了说好以北方语言为基准的普通话,经历了怎样的折腾、委屈与滑稽,就跟外地人听不懂粤语一个熊样。

地铁这个近代新鲜事物,在广州最能体现人文精神。一是四通八达特别方便,运用的现代技术与世界接轨,浓浓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二是普通话、粤语方言、英语先后广播3遍,各色人等基本都能覆盖,中外地铁乘客都能听懂。

广州市郊有不少低矮破败的砖瓦房,避开了光鲜亮丽的高楼大厦,在高大阔叶的树木中隐身。路边也有不少“士多”,请教打听了很久,突然发现这个词原来是store音译的舶来品,其实就是个小商店。这不也是包容的另一佐证吗?

再比如,2020年最新数据,广州常住人口 1867.66 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占50%,这还包括很多外来人口落户。广州的吸引力、包容度,可见一斑。

港口码头、烈.士.陵.园,城乡兼容的岭南文化印象园,里外三圈环岛而建的新大学城,依山傍水人才辈出的黄.埔.军.校,霓虹闪烁的珠江夜游……

几个古今呼应的地域,见证了广州的历史与今天,无不体现了广州的开放与包容。

羊城游记之“饮食滋味”

“千年商都”“食在广州”不是虚言。

广州沿海,靠海吃海,吃茶喝汤煲粥,百年老字号随处可见。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油而不腻。

到广州旅游的心情(广州为啥叫羊城)(4)

广州美食小吃

广州人都有一边逛街一边吃小吃的习惯,因此,走在广州街头,你会见到各式各样的小吃布满街头。

在“攻略媳妇儿”的导引下,我结结实实当了一次吃货。

印象深刻的记录下来,曲扭八拐巷子中艇仔粥、鱼皮,双皮奶、姜撞奶、龟苓膏,肠粉、鱼片粥,猪脚姜,水晶虾饺、马蹄糕,蟹粉鱼饺,黄油菠萝包,鸡蛋仔,萝卜牛杂、猪红,酸梅汤、凉茶,现做的牛肉脯和鱿鱼丝,当街捶打的花生糕……

口水一直流,总感觉肚子太小,“每逢佳节胖三斤”也无怨无悔!

欢迎关注@丁与卯(公众号同名),体悟生活哲理,留存时代印记。感恩一路同行,拙作定期更新,欢迎互动交流!

#生活日记##广州##旅行#@头条热点@头条号@微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