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察言观色和进言献策,任何美好的政理想都必须经过上级的认可才有实施的可能,因而取得上级领导的信任便成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先决条件。所谓“钓情”,钓的就是上级领导的隐情。尽管君心难测,但其喜怒好恶总会在一定条件下显露出来,当时的进言着要善于营造足以导致上级泄露其情的环境条件,然后察言观色,投其所好,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向领导提建议的用词(如何向上级领导进言献策和察言观色)(1)

一、以物钓情

齐威王的王后死了,想再立新的王后,便召集群臣商议。薛公田婴便想讨好威王,就借机献上十对耳环,其中一对尤为精美。第二天,他暗中探听到威王把最精美的耳环送给了谁,便建议威王立那位夫人为后。威王很是高兴,便对田婴大加赞扬。这个事例就是以物钓情。

二、以言钓情

申不害刚开始与韩昭王共事时,还不知道他的好恶,恐怕自己的言行不合韩王胃口。韩昭王问申不害:“我们与哪个国家结盟更好?”申不害说:“这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容我仔细考虑一番。”于是便私下找到赵卓、韩晁说:“你们都是能言善辩之士,作为臣子,所说未必都能符合君主意见,只要忠心行事就行了。”于是二人分别向韩昭王陈述己见,申不害暗中察看韩昭王反应,然后向韩王进言,韩王很满意他的议论。这就是以言钓情。

三、以事钓情

吴国伐越,勾践被困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他感慨万分地说:“我真的要死在此地吗?”大夫文种说:“商汤曾被夏桀关在夏台,文王被商纣王囚在羑里,晋国公子重耳受到谗害,出逃戎狄,齐桓公曾到莒国避难,但最后都成就了霸业。由此看来,怎么能知道现在的困境不是将来转祸为褔的开端呢?”勾践在获得吴王夫差的信任后,被放回了越国,并决心报仇雪耻。大夫文种说:“我看吴王非常骄横,可以借粮去试探一下。”伍子胥劝夫差不要借粮给越国,但夫差不听,还是借给了越国。伍子胥说:“大王不听我良言相劝,三年之内,吴国必会成为一片废墟。”太宰伯嚭趁机向吴王进谗言:“伍子胥这个人外貌忠厚,其实残忍。”吴王因此便杀了伍子胥。这就是以事钓情的例子。

向领导提建议的用词(如何向上级领导进言献策和察言观色)(2)

四、以志钓情

梁惠王的宾客将淳于髡推荐给惠王,惠王屏却左右,两次独见淳于髡,但淳于髡没说一句话。惠王觉得很奇怪,责备推荐淳于髡的那个宾客,宾客转问淳于髡这是为什么。淳于髡说:“我第一次见大王,大王心里想着骑马驰骋;第二次见大王,大王心里想着欣赏音乐,所以我才没有开口。”宾客把这话转告给了梁惠王,梁惠王吃惊地说:“淳于先生真是圣人呀!他第一次见我时,正好有人来献马,我还未试骑,淳于先生就来了。他第二次见我时,又有人来献唱,我还未来得及听,淳于先生又到了。虽然当时我屏退了左右,但心思确实不在这里。”这就是以志钓情的例子。

五、以视钓情

晋国末年,权臣智伯率领韩、魏两家伐赵。韩、魏接受了赵臣张孟谈的策略,阴谋背叛智伯。张孟谈在朝见智伯时,在辕门外遇到了智果。智果入见智伯说:“韩、魏两家可能要背叛你。我遇到了张孟谈,见他神情傲慢,走路时高抬腿,韩、魏二君脸色不同往常,他们可能有二心。”智伯不听。智果出走后,便改智姓为辅氏。张孟谈入见赵襄子说:“臣在门外碰到智果,看他眼色对臣有怀疑之心。他见过智伯后就改了族姓,若不及时发动进攻,就没有机会了。”赵襄子说:“不错。”便与韩、魏两家联合,一起杀死了守堤的军官,决开河水冲灌智伯的军队。这就是以视钓情的例子。

六、以贤钓情

殷浩是晋朝官员,久负盛名。当时人们习惯以他是做官还是隐居来预测东晋的兴亡。也就是说,通过智者的态度就能预测未来,这就是以贤钓情。

向领导提建议的用词(如何向上级领导进言献策和察言观色)(3)

七、以色钓情

《钤经》中说:“心中高兴,脸色就显得轻松;心中有气,脸上就有怒色;心存私欲,脸色就显得轻薄;心有恐惧,脸色就显得畏缩;心有忧虑,脸色就显得静穆。”这就是以色钓情的例子。

综合上述;人的内心情感一定会从言谈神色上表现出来。能够明白这些道理的人,就可向他人游说了,如果游说者善于察言观色,了解游说对象的好恶,而且又善于利用外物或他人,则游说的结果必会更易达到预期的目的。 反之,如果说话不讲策略,不讲技巧,仅凭主观随意性去与对方周旋,只能失败而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