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徐星研究员团队详细研究对比,2018年由巴彦淖尔自然博物馆副馆长戴瑞明带队,巴彦淖尔自然博物馆和内蒙古地质环境监测院组成的古生物科考队,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巴音满都呼地区发现的兽脚类恐龙化石,被认定为伤齿龙科的新属种——内蒙古蝶猎龙。

陆地上脖子长背有刺的恐龙(巴彦淖尔发现新属种恐龙)(1)

据戴瑞明介绍,内蒙古蝶猎龙是一种伤齿龙科的兽脚类恐龙。正是由于它的第一和第二背椎形似蝴蝶,因而被命名为蝶猎龙。

陆地上脖子长背有刺的恐龙(巴彦淖尔发现新属种恐龙)(2)

陆地上脖子长背有刺的恐龙(巴彦淖尔发现新属种恐龙)(3)

内蒙古蝶猎龙生活在距今8300万年前到6600万年前的白垩世晚期,是一种非常聪明的恐龙。从化石形态分析,内蒙古蝶猎龙是一种小型的、比较灵巧的恐龙,据专家推测,它体长1米。从牙齿形态上可以看出,内蒙古蝶猎龙是肉食或者杂食性恐龙。

陆地上脖子长背有刺的恐龙(巴彦淖尔发现新属种恐龙)(4)

↑蝶猎龙骨骼初步复原图

此次内蒙古蝶猎龙的发现,在全国尚属首次,大大提升了巴彦淖尔地区在古生物方面的知名度。

巴彦淖尔巴音满都呼恐龙化石保护区内的恐龙化石是中国晚白垩世化石的主要产地,截止到2019年12月,中国已经研究命名的恐龙有322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内蒙古发现37种,仅在巴彦淖尔发现的恐龙化石就有15属18种,化石的种类和数量列居内蒙古自治区首位。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巴音满都呼地区,是我国乃至亚洲晚白垩世恐龙生物群的重要代表之一,区内恐龙化石的属种数量、丰富程度、化石保存完好程度、生物群组合特点及其特殊的地质和生物演化意义均属国内罕见。区内恐龙化石的埋藏方式非常奇特,古沙尘暴形成的沙丘快速移动,是造成该区恐龙生物群集体死亡的主要原因,不仅在我国,在世界上也是极其罕见的,这对恐龙灭绝原因的研究意义重大。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至今,不断吸引中外科学家到这里考察,并且陆续有新的属种发现,因而被称为“恐龙地带”和“世界恐龙化石宝库”。

1996年,恐龙化石园区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地区。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巴音满都呼恐龙化石地质遗迹为自治区自然保护区。2013年,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古生物化石园区。(樊洁)

来源: 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