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物商业创新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品物集团创意群总监李俊魁)(1)

设计思维创造经济价值

品物商业创新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品物集团创意群总监李俊魁)(2)

美国的工业设计之父雷蒙德·洛伊,说了一句话叫「最美丽的线条,是上扬的销售曲线」,他是有道理的,你看这叫做「 FTSE 曲线」。大家都知道,这是伦敦证券交易所 100 个最具有代表性股票指数, FTSE 是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经济的晴雨表。然后,这上面我们还有一个曲线叫“设计指数”,你们可以看到,蓝色的曲线就是 FTSE 100 ,上面就是设计指数。那么随着设计指数不断的提高,经济指数也在发生着变化,设计真的可以改变这些经济。经济指数和设计有怎样的关联?他们真的把一个好的产品做出来,比如像 iPhone 一样,做这样一个好的设计之后,经济就因此提高了么?我觉得不仅仅是这样的。其实,他们用的是设计的思维。

从品物的发展看商业模式发展的脉络

品物商业创新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品物集团创意群总监李俊魁)(3)

刚才一个表格是时间轴,品物作为一家设计公司,也它有时间轴。

最开始,做一家设计公司,它需要做的最主要的事情是什么?为客户设计一款好的产品。这款好的产品是什么样呢?满足客户的需求:成本必须低、结构必须合理、装备必须简单、运输必须容易。然后,我们还要考虑成本控制、工艺限制、结构合理性与客户的客观意见。但后来,我们发现单纯这样做是不行的。

2005 年,我们开始发现一个问题,客户不像我们想的仅仅要一个好的设计、一个好的产品或一个好的手板。他们要的是一个好的商品。那什么才是一个好的商品?就是我们要考虑用户价值,甚至于我们延伸到用户体验。做 UI 的朋友也在说体验的事情,实际上,我觉得 UI 的体验比我们工业设计一直以来都做的好。但是那个时候我们开始来研究,这一个产品,它给一个用户什么样的体验。当然现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或者在智能硬件时代,这个用户体验越来越被强调出来了。

现在,我们最关注的是好的模式。为什么?因为好的品牌,它树立的是一个平台,绝不仅仅是卖产品。卖产品大家都知道,像诺基亚这样的手机非常的好,特别的坚实、经摔。像苹果这样的,当然他们做的是一个平台。如果有人强调苹果做的设计真的好,那么作为一个工业设计师来讲,我也有很多不认同的地方。当然大家知道,自从 iPhone6 开始,它陷入各种「门」。这两天我也在不断的看,因为我在研究 iPhone6 ,我想买一个,然后我确实发现它被弄弯了。

市场竞争体系因沟通渠道模式和消费行为重构

「人们沟通渠道模式和消费行为模式变化直接导致了市场竞争体系的重构。」听起来非常拗口,但是理解起来非常简单。什么叫沟通渠道模式?你们过去跟别人说话是怎么说的?过去都当面说,坐饭馆里说,大家一块喝酒、喝茶、喝咖啡。到现在你们沟通的成本降低了,聊微信、聊语音就行了。其实,这是我们讲沟通渠道模式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模式也在改变,过去你逛商场,现在你们不逛商场了,你们上网买东西。其实上网买东西,我也是经常的,我的网购简直是像疯狂一样。但是,这种模式的改变有没有人理解到,其实它是市场竞争体系的重构。你可以这么理解,电商比现在传统的商场要好的多了。如果这是我所说的关键点的话那可能就错了。

我要说的是人们对价值认知体系的变化才是这一切转变的最重要的变化,什么意思?就是我们过去用手机的时候,最主要的使用功能是什么?打电话、发短信。那么,打电话、发短信是不是当初的那个爱立信、诺基亚更好一些?完全比苹果好,我相信这一点。刚才我们试了一下,这里没有 3G 信号,非常惨。那么人们为什么后来选择了大屏的 Android 和苹果这样的手机,而完全抛弃了那种打电话信号好、待机时间长、抬手就是通信录、发短信时不用看屏幕的手机,它为什么会淘汰呢?因为人们需要一个产品的时候不仅仅是它的使用功能。就好象你买衣服一样,过去我们衣服穿暖一点,这件衣服比那件衣厚,我们觉得可能更好一点,但是现在不是这样,它要满足我个人的品位,虽然有点冷,尤其是女生。

因为人们的价值认知体系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它的使用功能不仅仅是我们诉求最关键的结点,甚至于我们完全已经扭转了这个关键节点。我们的关键节点跑到哪里去,这是一个情感化的需求。这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去用户体验、用户感知,要和自己的粉丝群建立联接,要让他们参与进来,让他们感觉这个事情,这个产品好玩,有参与感,这一切是什么?是一种体验。我们现在常说体验经济,实际上产品给我们带来什么?产品只有迎合了体验才能迎合发展。

泛互联网时代 品物的创新

品物商业创新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品物集团创意群总监李俊魁)(4)

这就是刚才大家所说的墨迹的空气果。我们当初是怎么做的呢?我在这里写的1和2两个数字。 1 是简约至上的超凡的体验,墨迹的空气果本身它的功能性我们在一开始研发的时候有一定欠缺,给我的时候是一个传感器,这个传感器是一个工业级传感器,能测 PM2.5 值,非常的准确。基于这个传感器,墨迹天气想得到一个什么东西呢?就叫大数据的东西。现在互联网只要能沾到数据一定会体现大数据的。那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卖给大家,然后进入到千家万户呢?就是因为这些东西一旦能在任何一个点上捕捉了 PM2.5 值,并且共享出来,它一定比中央气象台还要准。那么这就是墨迹当初战略的诉求,也是它跟投资人谈最重要的一个筹码。但是,这个东西还是要大家去买,如果你测量一个 PM2.5 值,那这个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除非你告诉我现在的 PM2.5 值是多少,我知道了对我有什么好处呢?难道真的是需要我花 999 元才能买到这样一个告诉我 PM2.5 的东西?我觉得这是不对的。

然后,墨迹还在问我们一个问题,你说你研究一下用户需求吧,我们就告诉他,这个用户实在没有需求。这个用户真的没有需求,为什么呢?好象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产品,也就真的没有用户需求,那能打造什么呢。在这里我们就学了苹果这样的产品,说实在话,苹果这样的产品做成这个样子,你说是用户需求得到的结果吗?其实不是的,而是它创造了一种需求。于是,我们也做了一个叫做创造需求这样一个东西。我们用的是用户体验去创造这样一个需求,大家看到这样一个圆圆的东西,实际上它是可以和人交互的,它可以和其他的空气果进行交互、沟通、聊天,可以在不接触它的时候进行操作、划过它的时候,可以显示非常多的东西。这样一个小的屏幕非常的有意思,我们把它限定到了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它是可以显示到相对比较少的一个数字。我们并不希望它变成像手机屏幕一样五颜六色,然后我们把手机放到一边,抱着一个空气果开始聊短信,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事情。其实,墨迹的东西自打出来之后就充满了争议,但是它的粉丝确实非常之多。就像锤子,有争议,但是很好玩。我要说的就是这两个,第一个是我们像苹果一样打造了一个完全没有用户需求的一个新产品,而这种产品我们像苹果一样做。这是我们做互联网商品一个最主要的手段或者本着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简约至上。

品物商业创新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品物集团创意群总监李俊魁)(5)

第二是打造超凡的用户体验,其实这样一个产品大家在网上非常常见,只是找我们做的时候是它美国的发明人,也就是这个产品唯一的专利拥有者。之所以拿出这样一个东西跟大家聊,是因为这个东西原本并不是特别亲和的一个产品。因为你们看它是一个电动的独轮车,使用起来就是这样的。它比我们用手扶着的电动独轮车或者自行车来讲学起来更麻烦一点,但是它为什么在网上卖的这么好呢?其实主要还是一个的绿色出行的便携性造成的,它比那个车子要好的多。我们看到照片上的女士,其实她用了 3 分钟就学会了,当然她自己学习能力比较强,她叫苍井空。这个人学习能力非常强,我很惊讶她在 3 分钟之内学会了这个东西。而我们所有的一切,我们做这款独轮车设计的时候所有的一切就是让任何一个人尽快的学会。这个东西是它最大的鸿沟,为什么?我们拿过来能不能学会?这是我们面对心里最大的一个问题。所以面对这样一款产品的时候,我们做最重要的是这样一个改变。

后来,因为我们这样一个设计理念,所有的广告全部都面向一个最简单的学习变成了它现在最主要的面向客户宣传的一个点。后来我们可以在网上看到苍井空的广告,她打了一个电话,我的车子坏了,在路上抛锚了,但是没关系,我会按时赴约的。然后她把电话挂了之后,从后备厢拿出来车子骑走了。这样做如此之简单,把学习成本降到最低,跨越我们的产品与用户之间的鸿沟是最重要的。

品物商业创新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品物集团创意群总监李俊魁)(6)

做一个微创新,用设计塑造一个品牌,这里是怎么回事呢?大家看到这两个产品是设计前和设计后的对比,你们看它们之间是完全风马牛不相及。这是一款投影仪,它是一个国产的东西,样子非常的丑。然后这个客户他拿了一个价值一万多元的三星的投影仪给我们看,说这样一个丰富饱满、非常漂亮的投影仪的设计将是我想要的产品,你们一定要照着这样一个造型给我做设计了。我们跟客户在一块开会的时候,非常的无精打采,因为我们觉得我们真的做了设计,如果真的把这个产品像三星那样做好了,做的非常漂亮了,你们觉得他们能卖的好吗?根本卖不出去。为什么呢?因为品牌,因为它没有三星那样的品牌。我情愿买一个三星,哪怕稍微贵一点。但是,问题还在这里,虽然我们痛苦和悲哀的不是这个,因为他成本和造价是7万块钱,成本还降不下来,成本就7万块钱。几千块钱就可以买一个三星的投影仪,都是很便宜的,那么他为什么卖这么贵呢?其实这个东西技术含量非常的高,他自己是国家「 863 计划」,激光投影技术,用激光打了上去。大家知道,如果有了激光,其实我们就不怕室外强烈日光的光线了,并且色彩还更饱和,比如演唱会就可以突破晚上才能搞的局限性。这样一个好的技术,这么好的东西,卖的这么贵,因为它品牌不好,人们不会买它。那怎么办?

我们调研市场,那时候发现它在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市场上激烈的竞争。说实在话,作为一个投影仪,很难很难把它卖出来。于是我们做了一个新的变更,我们做了一些搭接,我们嫁接了很多他们能整合和我们能整合的资源,于是把它做大了,越做越大。大家看到放在沙发前面好像一个茶几。但实际上我们给它一个理由,投影仪如果不把它吊在房顶上,平时我们不看电影的时候怎么办?要把它收起来,连带非常非常多的线,要连接音响、连接电视、连接电脑等等。如果有我们这样一个产品,它只需要一个电源线就够了,因为它集成各种各样的模块,比如说互联网。只要你给我一个 wifi 的热点,它就可以连接上去,可以在网上下载它指定的电影、卡拉 OK 等等,它可以直接投影。另外还有集成了一个 5.1 声道的音响。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设计?

第一是给它一个存在的理由;第二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新的市场,这个市场是一个智能家居产品。我们把一个完全没有销路的投影仪推向了一个智能家居的市场上,你们见过这样的产品吗?没有,这叫什么?蓝海市场。后来,这个投影仪卖的非常之好,为什么呢?因为它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还找到了它的使用人群。哪些是它的使用人群呢?就是一些会所。会所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地方,这个地方奇妙到了其实在很多时候钱并不是最重要的,于是乎它可以卖的非常之贵,一个就能赚很多。但是,用户却觉得非常的棒。 其实我要说的还是这样,把一个投影仪上面不断的增加它的微妙,调整它的功能和微妙调整它的市场,用一个设计塑造一个新的品牌,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一个创造的过程。

刚才这位朋友一直在讲空气净化器的事情,你们知不知道,其实如果你家里新装修了,然后你买了一台电视,送电视的那个人在你不用指挥的情况下就能知道你的电视放在哪,客厅的沙发对面;然后还有音响摆在哪呢?电视旁边;空调摆在哪呢?有室外机的墙上插座旁边,这些都有合理的位置。但是如果一个空气净化器呢,放在哪?它像电扇一样尴尬。你们从来没有在家里给电扇一个合理的位置。但是,作为空气净化器,将来比电扇还要与我们息息相关,因为 PM2.5 十年、八年可能解决不了,这么长时间与我们在一起,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位置,每次都有一个托线板放在一个我们急需要它的位置上,经常被我们搬来搬去是不是非常不合理?于是我们做设计的时候给它找了一个非常好的定位,这个定位是什么呢?就是我这个空气净化器不用挪位置,只要挂在墙上就行了。在设计当中需要做什么呢?当然需要做的与众不同,差异化竞争,于是做的非常非常的薄。当然客户也非常喜欢这种简洁的风格,于是我们把它做成这样一个产品。

你们看到现在这款产品是它的第一代,也是在国贸大的商场一直在卖的。这是我们正在做的第二代,第二代比第一代做的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呢?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它做的更绝对了。如果做薄,你看,它显得比它更薄一些。如果做的简洁的话,它的整个面板做的比它还要简洁,包括侧面这些滤芯,因为它是另外一种东西,是另外一种电离的方式,把灰尘 PM2.5 值吸附到一个广告上去。可能有的朋友知道,这个东西有可能会产生臭氧,但是它有一个专利,不会产生臭氧。于是这两面会抽出来,用布擦一擦就可以了,所以它可以实现常年放在这里。但是,上下出风口做的相对来讲尴尬一些,因为显得厚,而且这样做,出风效率并不高,于是我们把它全面的改革了。

在更新与换代的过程当中,就像我们平常所用到的一些手机,尤其是现在智能硬件的产品,他们的革新速度是非常之快的。在这个快速的迭代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能有正确的认识,降低试错的成本,哪些东西是对的、哪些东西是上一代错的,这些东西必须知道。而且不是来自于用户的或者说不仅仅来自于用户,那还有现在我们要传递的产品系列化的形象。这个东西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非常非常的重要。无论你做的好与坏,你今天做的这个产品并不好,就像我们这样一个产品,但是你必须坚持,如果你不坚持的话,消费者心里永远没有认知。

刚才我说了七点过程,其实用不了很多个案例,它就是我今天要讲的这样一个在互联网时代、在一个硬件时代,我们到底用怎样的精神或者怎样的方法去做创新。你们可能会听到一些互联网界的人们在提到我们今天所提到的这样一个东西,但是这个东西其实它并不是来自于互联网或者它不是 UI 设计、不是交互设计、不是 APP 设计,它应该是做产品设计当中必须要遵循的这些东西。这个东西叫什么?我们叫它“商业创新设计”。其实我们认为这也是满足这个时代做产品设计应该遵循的几点。

[什么是设计创业?]

设计创业是一种以设计师、工程师、程序员为主体,通过互联网思维和创投模式,整合设计、科技和商业资源来解决用户问题、满足用户需求,并最终实现财富自由和个人自由的行为。

[设计癖 πClub 「设计创业」分享会]

πClub 是设计癖打造的以「设计创业」为主题的线下俱乐部,我们邀请行业领袖探讨工业设计与各领域的融合,涉及工业设计、互联网、电子硬件、生产制造、渠道营销以及投资等,让参与其中的人直接产生资源对接,为产品概念到量产铺平道路。嘉宾分享主题与「设计创业」相关,抓住前言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智能硬件的创业浪潮、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众筹模式的探索、品牌渠道的业务拓展、创客的发展动态、芯片方案的交钥匙服务、物联网的技术变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