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最出名的十首诗图文(李白一生三次过三峡)(1)

诗仙李白画像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读李白这首《早发白帝城》,由肤浅理解到深刻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年轻时读古诗,常有囫囵吞枣的毛病,满足于一知半解,喜欢从诗的字里行间,推断诗境诗心。如今不那么年轻了,意能从诗里读到诗外,读出别的滋味来。正所谓:“功夫在诗外”也。

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已59岁。这是公元759年初夏的一天,李白披头散发被公差喝斥着,押解进入了长江三峡的西陵峡。

李白的最出名的十首诗图文(李白一生三次过三峡)(2)

西陵峡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逆水之舟在黄牛岩下的黄牛峡徘徊着、挣扎着。他此刻的吟叹正如猿鸣般悲切,自己无罪竟遭不白之冤而被流放夜郎,不想这黄牛亦来挡道,愁得白发催生。他肯定想起33年前,自己满怀"辅弼天下"的雄心壮志,"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一路放歌经过三峡的情景……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秋天,25岁的李白先游峨眉,再从青衣江乘舟东下。到渝州后,继续东下。因其弟在奉节石马河畔经商,故船至奉节、巫山一带后,李白便下船作了较长时间的停留,并游览了川东的一些地方,写了一些描绘三峡风光的诗篇。如《巴女词》:“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又如《巫山枕障》:“巫山枕障画高丘,白帝城边树色秋。朝云夜八天行处,巴水横天更不流。”

江水把游子送至荆门,李白放眼望去:“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他以为自己进入了可以大展才华的天地,便陶醉了:“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的最出名的十首诗图文(李白一生三次过三峡)(3)

瞿塘峡

遗憾的是,李白出峡后游历了16年,才被吴道士推荐进京。斯时的长安已无盛唐气象,大明宫里充满腐败气息。朝廷奸佞当道,危机四伏。李白的天才也曾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但他很快便意识到皇帝只不过把他当作东方朔式的近幸,并不重用。他日益苦闷,时常流露出对当朝权贵的鄙视和傲慢。于是谗毁屡至,不到三年就被逐出长安。从此,他就披头散发云游天下。

倘若从今往后,李白真是隐身避世,他满可以在山水中走完诗酒人生。但悲剧就在于,王朝已经腐败,而李白的报国之心却未能泯灭。他只是借酒浇愁,佯狂发愤,常常“拔剑四顾心茫然”。从他的人生轨迹看,他任何时候在山林中的啸叫都是怀才不遇的哀鸣,作为男子汉大丈夫,他从仗剑出峡的那天起,就心系国运朝纲,期盼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李白此时暂居庐山。两年前,永王李磷率师经过浔阳(今九江)时,聘请李白作他的幕僚。李白认为这是一个报效国家的机会,便同意了。不料,由于统治集团的王权之争,永王军队被肃宗歼灭,李白也被捕入狱,在牢里一直关到秋天,总算被率兵路过这里的御史中丞宋若思保释出狱。他为了表明心迹,挽回声名,竟又随军平乱,但没走多远就在安徽宿松病倒了。朝廷并没有因此而饶恕他,而是将他流放夜郎。

李白的最出名的十首诗图文(李白一生三次过三峡)(4)

三峡西口:白帝城下之夔门

李白蒙冤及求助无门,时任左拾遗的杜甫有诗记史:“世人皆欲杀,吾意独邻才”。杜甫人微言轻,他的意见当然不会得到重视。后来他自己也被贬出朝庭,漂泊到了三峡。人们疯传李白在流放途中跳水自杀了,杜甫信以为真,悲痛地“投书吊汨罗”。

李白自安徽宿松经九江溯长江西上,于乾元二年(759)春到达巫山。抵万县(南浦县)时,正遇州官宴请过路的陈郎将,李白写下了《春于南浦与诸公送陈市将归衡岳并序》,“序”中流露出他被流放,形容枯槁,须发尽白的慨叹!船到涪陵之后,李白作了短暂停留。

李白的最出名的十首诗图文(李白一生三次过三峡)(5)

巫峡

明代曹学栓在《万县西太白饲堂记》一文中说:“涪陵有渡曰李渡,以太白曾渡此,即妇女稚子能知之矣。”说明“李渡”是因李白在此停留而得名的。在这里,李白还送别了一直陪伴他的妻弟宗,并写下了《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诗,表达了对妻弟宗 “千里远从”的感激:“遥瞻明月峡,西去益相思”。快到渝州的明月峡了,继续西行愈加怀念亲人。他还写下《南流夜郎寄内》一诗,表达了对妻子宗氏的深深怀念。

乾元二年(759)三月,李白到渝州南平郡(今重庆市),其弟李之遥因酒醉误事遭贬,但尚未离任。此时,朝廷于乾元二年二月颁布的《以春令减降囚徒制》的赦令到达了渝州。

“五彩云间雀,飞鸣天上来”。李白遇赦时高兴的这样吟叹。他的天真和幻想又复苏了,以为从此“天地再新法令宽”,又有机会重申报国之志,以正平生之名了

他急切乘船东下,夜宿夔州(今奉节),这就有了:“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第二天,李白再乘舟飞流东下,欲与苦难诀别,留下了千古绝唱:《早发白帝城》

李白的最出名的十首诗图文(李白一生三次过三峡)(6)

瞿塘峡天险

其实,彩云间没有他的寄托,江陵又何曾是他的回还之地?他已找不到人生归宿。轻舟载去的不是真实的李白,而是他超凡脱俗的诗魂了。惟有两岸的猿声真真切切,悲悲泣泣,永远在人们心中鸣响。

这样想想,再吟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还能吟出超凡脱俗的意境么?

苦难出诗人。历史上许多脍炙人口的好诗背后,都有诗人一段非凡的人生经历。

李白的最出名的十首诗图文(李白一生三次过三峡)(7)

出峡

#三峡# #历史文化名人# #李白# #缅怀# #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