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面试到签约,足不出校就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刚与一家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届毕业生张心怡十分开心,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满是憧憬,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毕业生期望从事的岗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毕业生期望从事的岗位(每名毕业生平均有5个岗位可选)

毕业生期望从事的岗位

“从面试到签约,足不出校就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刚与一家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届毕业生张心怡十分开心,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满是憧憬。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不小影响,但校招季期间,到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进行招聘宣讲的企业仍然络绎不绝。“自去年11月至今,我们已经接待了150多家企业。”学院副院长徐一鸣的手机里,几乎每天都会收到企业招聘需求的信息,“今年,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只有204名,但来招聘的企业提供了1000多个工作岗位,每名毕业生平均有5个岗位可选。”

“毕业生供不应求,不仅体现了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成果的认可,更反映了学校在电气类‘新工科’人才培养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实效。”南通大学副校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带头人顾菊平说。

电气自动化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工业技术正向以多元技术交叉为特征的“数字化”、以信息技术融合为特征的“智能化”轨迹发展。企业高质量发展以及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业态对电气类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将目光瞄准培养具有集成创新能力的“新工科”人才。“工科学生就业难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出在企业人才需求与供给侧人才培养的错位。”南通大学教务处处长华亮认为,地方综合性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理论知识以及工程实践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以工程设计和技术整合能力为代表的集成创新能力。

长三角地区是电机、风机、电动工具、海上风电、船舶驱动等旋转电动产业集聚区。自2014年起,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围绕电机设计、制造、测试、应用等全产业流程,遴选出8家行业龙头企业,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建成贯穿电机及系统产业的实践教学基地链,架构出“工程认知、技术训练、工程应用、集成创新”能力进阶平台,系统支撑电气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张心怡的成功签约,就得益于学校“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和手段的改革创新。她坦言,学校开设的学科前沿课程开阔了视野,坚定了自己的专业自信。

在南通大学的专业课堂上,行业大咖、企业专家为学生授课是家常便饭。近3年来,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聘任省级产业教授3人,企业兼职教师、创新创业导师70余人,开设了13门校企联合课程。“企业工程师参与授课已经固化到课程大纲。”学校电气工程学院院长茅靖峰介绍,企业工程师进学校课堂,除了承担相关课程教学任务外,还联合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项目课程、创新创业活动,并按照企业规范开展工程化培训和项目训练,让学生“真题真做”。

为了将企业的实际问题直接融入教学实践,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构建起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动态“项目库”,吸纳近300项企业实际工程案例,实现了毕业设计选题100%呼应企业创新需求,充分发挥了多手段项目式教学的作用。同时,实践基地链还不断反推学校教学资源迭代升级。长期参与基地链建设的电气工程学院原院长堵俊说:“共享企业资源,构建强磁场、大功率、高电压等实践教学平台,能有效弥补地方院校电气专业实验资源的不足,学生能直接操作生产一线的具体设备,从而有效缩短了毕业生融入企业的适应期。”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数据显示,近3年,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9%、专业对口率94%。“我们的毕业生80%以上进入长三角行业骨干企业,有不少已成长为技术中坚或管理骨干,中天、国电等行业龙头单位也用‘基础扎实、招之能用,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来评价我们的学生。”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浦玉忠自豪地说。

《中国教育报》2022年06月13日第1版

原标题:

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筑起实践基地链,培养“新工科”人才——

“每名毕业生平均有5个岗位可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