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节日,其间无不蕴涵着阴阳时物盛衰的道理。元旦、上巳、端午、七夕、重阳等节,都是以奇阳立节,偶月则否,这其中就有扶阳抑阴的含义。至于像元夕以灯,花朝以花,中秋以月,全取望日,这其中也有讲究时物之盛的道理。今天我们以明代宫廷节日为题,说说明代那些节日时令。

岁时节令文化(明代的岁时节令)(1)

元宵灯会

毫无疑义明宫中岁时节令生活,与民间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宫廷的特殊地位也导致明宫的岁时生活必然带有某些不同于民间的特殊性。再加之,明官岁时节令相沿,并非官外之人所能知晓,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些神秘性。下面根据明官太监刘若愚的记载,详细介绍如下:

正月初一,是正旦节。自年前腊月廿四祭灶之后,宫眷、内臣就开始穿葫芦补子和蟒衣。各家都蒸点心,储备肉类,以备春节期间一二十日之费。

三十日岁暮就开始互相拜祝,称为“辞旧岁”。大饮大嚼,鼓乐喧闹,以示庆贺。门旁植桃符板、将军炭,贴门神。室内悬挂福神、鬼判钟馗等画。床上悬挂金银八宝、西番经轮,或编结黄钱如龙。檐楹插芝麻秆,院中焚柏枝柴,称为“焴岁”。从岁暮、正旦开始,都头戴“闹蛾”,用乌金纸裁成,画上颜色装就。或用草虫蝴蝶于头,以应节日之景。有些则戴小葫芦,其大仅如豌豆,称为“草里金”,二枚值银二三两不等。

正月初一五更起,焚香放纸炮将门栓或木杠在院子地上抛掷三次,称为“跌千金"。饮椒桕酒,吃水点心,其实就是扁食,也即现在的饺子。在饺子里偷偷包上银钱一二,得之者以卜一年之吉。这一天互相拜祝,称为“贺新年”。

立春前一日,顺天府在东直门外迎春,凡勋戚、内臣、达官、武土赳春场跑马,以比较优劣。到了第二天立春之日,不论贵贱,都吃萝卜,称“咬春"。又互相请吃宴会,吃春饼和菜。再用绵塞耳,取其聪明。

岁时节令文化(明代的岁时节令)(2)

祭祀祖先

正月十五日,是上元,也称元宵,内臣、宫眷,都穿灯景补子蟒衣。当上元节时,宫中内官监火药房就制造“奇花火爆”,花样有兰蕙、梅、菊、木犀、水仙之类,各色俱备。如在崇祯朝,每当上元节时,崇祯皇帝就下谕取水仙火爆点放,“闪烁如生”。

十九日,称为“燕九”。这一日,内臣中好黄白之术者都游白云观,向道士访丹诀。自十七日至十九闩,御前安设各样花灯,开始撒去。

二月初二日,各宫门撤出所安彩妆。各家吃“熏虫”。此食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摊为煎饼。清明之前,收藏貂鼠帽套、风领、狐狸等皮衣。

三月初四日,宫眷、内臣换穿罗衣。清明,又称“秋千节”,宫人在头上插带杨枝。在坤宁宫后及各宫都安上秋千架。各宫的沟渠,都在此时给以疏浚。另外,宫内开始用席箔制作凉棚,用绳收放,以取阴凉。皇帝圣驾到回龙观等处,赏海棠。四月初四,宫眷、内臣换穿纱衣。钦赐京官扇柄。

五月初一起,一直到十三日止,宫眷、内臣穿五毒艾虎补子蟒衣,门两旁安放菖蒲、艾盆,墙上悬挂吊屏,上面画天师或仙子、仙女执剑降五毒故事,一如年节时所用门神,一直悬挂一月,方撤去。初五日午时,饮硃砂、雄黄、菖蒲酒,吃粽子,吃加蒜过水面。赏石榴花,佩艾叶,合各种药物,并画治病之符。皇帝圣驾亲临西苑,看龙舟竞渡,或到万岁山前插柳,看御马监勇士跑马走解。明代宫中,最重端午之节。弘治年间,孝宗就在端午节时,亲自撰写一桃符,挂在便殿,上云:“彩线结成长命缕,丹砂书就辟兵符。

岁时节令文化(明代的岁时节令)(3)

六月大日,原非令节但内府一般在这一天晒列朝实录以及列朝的御制文集。

七月初七,为七夕节,官眷穿鹊桥补子。宫中设乞巧山子,兵仗局预备乞巧针。

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甜食房进供佛波罗蜜。西苑做法事,放河灯。

八月,宫中开始赏海棠玉簪花。至十五日,供月饼、瓜果,候月上焚香后,吃月饼,其席竟夜始散。此月蟹始肥,宫中举行蟹会。宫眷、内臣吃蟹活洗净蒸熟,五六成群,攒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脐盖,细将指甲挑剔,蘸醋蒜,用来佐酒。有人剔蟹胸骨八路完整,如蝴蝶之式,互相比巧。

岁时节令文化(明代的岁时节令)(4)

乞巧节

九月,御前进安菊花。从初一日起,吃花糕。宫眷、内臣自初四日起,换穿罗衣和重阳景菊花补子蟒衣。九日,是重阳节,皇帝到万岁山或兔儿山旋磨山登高。

十月初一日,颁历。初四日,宫眷、内臣换穿纻丝。凡平时所玩赏的石榴等花树,连盆一起放到地窖内。在这一月,始调鹰打猎,或者斗鸡。

十一月,百官传带暖耳。到冬至节这一日官眷、内臣都穿阳生补子蟒衣。在宫内,室中多画绵羊太子画帖。司礼监开始印九九消寒诗图,每九日诗四句,从“一九初寒才是冬”起,到“日月星辰不住忙”止,全是一些普通俚语之类,而不是词臣应制而作,更非御制。至明末,开始换用新式诗句之图,有二三种,但尚流传未广。此月,天已寒,每日清晨吃辣汤,吃生燠肉、浑酒,藉此御寒。

十二月初八日,吃腊八粥。先期数日,将红枣敲破泡汤,至初八日早晨,加上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供于佛圣之前,并在户牖、园树、井、灶之上也放上粥供奉,然后一起吃粥。

十二月廿四日,祭灶,蒸点心办年,竞相购买时兴绸缎,用来制作过年新衣。

三十日,岁暮守岁。从廿四日起,一直到第二年正月十七日止,在乾清宫丹墀内,每天白天都放花炮,遇到大风日,才停半日、一日,安鳌山灯,扎烟火,皇帝升座,伺候花炮;皇帝回宫,也放大花炮。如此等等才算把年过完。

唐代诗人李白云:“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宋人苏轼谓:“良辰美景,时时有之,但吾人无此闲戏耳。”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中国人都是在这些时令节日中,感悟人世之悲喜,生命之长短,从牙牙学语,到白发苍苍,一节一令都是岁月静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