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1)

埃及地图

黎凡特在地中海3座知名港口城市:士麦那(伊兹密尔,位于土耳其境内)、亚历山大(埃及港口城市)与贝鲁特(黎巴嫩首都)。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亚历山大港。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2)

黎凡特

什么是黎凡特?

黎凡特是历史上一个模糊的地理名称,广义指的是中东托鲁斯山脉以南、地中海东岸、阿拉伯沙漠以北和上美索不达米亚以西的一大片地区,不包括托鲁斯山脉、阿拉伯半岛和安那托利亚。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3)

黎凡特位置图

“黎凡特”一词,源自法文的“日升之处”中的“升起”,自十六世纪以来,当时的法国旅行者与外交官常用“黎凡特”来指称东地中海地区,更精确的说法是当时代表东方的奥斯曼帝国。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4)

奥斯曼帝国

历史上,黎凡特于西欧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贸易担当重要的经济角色。黎凡特是中世纪东西方贸易的传统路线,是阿拉伯商人通过陆路将印度洋的香料等货物运到地中海黎凡特地区,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从黎凡特将货物运欧洲各地。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5)

地中海地区的古代殖民地

近现代以来,中东地区的冲突不断,里头有着极端的宗教激进主义,也有大大小小民族建国或称霸的欲求,流血事件不断,种族清洗也时有所闻。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6)

地图

但事实上,这些如今在战场上相仇相杀的宿敌们,他们信仰的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民族是希腊人、土耳其人、阿拉伯人或亚美尼亚人,在过往却可能是亲爱的邻里友朋,一同生活在东西方十字路口上的混杂和谐社会中。他们可以在土、希、阿、法、英等不同语言与认同间切换自如,也熟稔彼此的传统习俗与宗教仪式,曾一同创建强大富裕且国际化的“黎凡特诸城”。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7)

地图

亚历山大是黎凡特少数未曾经历二十世纪灾难的城市之一。这也是她留下许多美好回忆的一个原因。没有大屠杀、没有大火、没有强制遣返。在亚历山大,并非是埃及的满地黄沙(黄色),在这里有沙洲,有蓝色的地中海,有繁华的街巷……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8)

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地中海女王,在20世纪初差点走向战乱

亚历山大港的历史可以分四个时期:

托勒密时代从城市奠基到罗马人的到来。

罗马时期从前80年到641年阿拉伯人的到来。

阿拉伯时期从641年到1798年拿破仑占领亚历山大港。

现代时期从1798年至今。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9)

埃及

在历史中,亚历山大港有着不凡的出身。两千多年前,意气风发的亚历山大大帝钦点这处滨海的小渔村,作为连结埃及与马其顿的国都,亚历山大港就是以亚历山大大帝命名的,顶着天下无双的光环诞生。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10)

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雄才大略的托勒密将军接手献身亚历山大,他建了城,更创了托勒密王朝,它是托勒密王朝的首都,很快成为古希腊文化中最大的城市。在西方古代史中其规模和财富仅次于罗马。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11)

亚历山大灯塔

在罗马压境的威胁下,这个末代王朝仍维持着杰出的表现,不仅催生了俯瞰地中海的巨型灯塔,名列世界七大奇景,更建了缪思学院网罗当世优秀的学者,使得亚历山卓如愿的成为科学、哲学、文学的交流中心,这道光芒一直持续到末代王朝克利欧佩区拉女王执政时期,最后终究引爆了罗马难容二虎的妒心,排山倒海的军队渡洋而来,克利欧佩区拉先后拉拢凯撒、安东尼仍无法挽回颓势。埃及王朝统治就此终结,成为罗马的领地,随后历经政教冲突、阿拉伯征服,亚历山卓风华不再。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12)

亚历山大

虽然埃及的伊斯兰教统治者在奠定了开罗为埃及的新首都后亚,历山大港的地位不断下降。但在19世纪末期,亚历山大港跃升为世界主要的船运及交易中心之一,蓬勃的棉花业与连接红海和地中海地区的优越地理位置带给这个城市丰厚的利润。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13)

亚历山大港

1882年8月10日一支英军在亚历山大港登陆,此后英国渐渐占领了整个埃及。

亚历山大仍将是西方的普罗透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早期海神,荷马所称的“海洋老人”之一),还是转向埃及?背向大海?

──费尔南・勒贝特,《埃及─尼罗河大地》,1939年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14)

土耳其

1922年后,千万名希腊人及其他族裔,从士麦那迁到亚历山大。黛丝波・拉斯卡利斯一上岸就烧了鞋子,因为它们踩过无数尸体。然而,多数亚历山大人对于“士麦那大灾难”并无感觉。生于亚历山大的希腊现代诗人卡瓦菲斯留下的唯一反应是,哀叹失去另一处希腊书籍市场。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15)

士麦那

然而,亚历山大一开始看似也将走向爆发。1914年11月,英国宣布将埃及纳为保护国,罢黜阿拔斯·希尔米赫迪夫,加上一次大战期间英军要求埃及人充任军工,都激怒了埃及的民族主义者。同时间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民族权利与民主承诺,也升起他们的期待。1918年10月9日,无花果角宫殿的一场茶会中,欧玛尔・土桑王子建议埃及新兴政治家萨阿德・宰赫鲁尼组织一个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16)

尼罗河

瓦夫德后来成为中东地区第一个大众政党,要求埃及独立,虽然也预备给予英国苏伊士运河区特权作为交换。这段时期,工会渐形强大。1919年,亚历山大发生路上电车罢工,四处都是暴动起事。因为学生罢课,维多利亚学院之外的所有学校都关闭,甚至妇女也加入抗争行动。1920年5月23日的“红色星期一”,有30名埃及人与15名欧洲人死于亚历山大暴动之中。1921年4月,从马尔他返回亚历山大的宰赫鲁里受到群众疯狂欢迎,船只从港中驶出迎接。1923年9月17日当他从另一处英国监狱短暂监禁归来,以及1924年7月前往法国跟英国首相麦克唐纳进行协商时,亚历山大再次组织类似的凯旋欢迎。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17)

示意图

虽然奥斯曼帝国已经瓦解,埃及与土耳其的联系仍旧存在。1921年5月22至24日期间,亚历山大的希腊人跟埃及人发生斗殴,部分是由安纳托利亚的希土战争引起,有部分亚历山大的希腊人加入希腊军。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18)

示意图

比起外国人,更多埃及人死于暴动,共有43名埃及人、12名希腊人与两名意大利人死亡。希腊店铺遭到洗劫,群众高喊“萨阿德・宰赫鲁尼万岁!”暴力也席卷了埃及的其他角落。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19)

亚历山大

位于在族群与阶级冲突的前线上,英国被迫退让

佛斯特也盲目地在1922年出版的《亚历山大历史指南》中写下,亚历山大“从未严肃正视民族情绪”,或者亚历山大人并非“真正的埃及人”。他是透过朋友的眼光判断这座城市。至于群众对萨阿德・宰赫鲁尼的拥戴,以及1882年的行为,显示占城中人口75%的穆斯林或科普特人(以及部分拥有叙利亚或犹太血统的人),事实上认为自己是埃及人。他们想要独立,也以反抗性格闻名。尤瑟夫・夏因的电影《亚历山大其城其事》(1990)中,一个角色如此评论:“就像所有亚历山大人一样执着。”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20)

埃及

贝兰・突尼斯是突尼斯出身的亚历山大人(他的名字意味着“突尼斯人”),生于1893年,反映出许多亚历山大人的观点。因为贝兰・突尼斯有着突尼斯出身,而受到法国领事馆的保护,在民族主义报纸《人民报》上发表许多诗作。其中一首攻击市议会作为欧洲人与政府控制的象征,今日仍在亚历山大流传:

“心沉到悲伤痛苦之中,

出于对名为市议会的爱人的热情

……

一条面包送来,我吃一半

另一半留给市议会

喔芜精小贩,一颗一毛钱,

多少能留给孩子,

多少给市议会?”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21)

亚历山大

另一首诗中,我们可以听见穷人的厌恨之声:

“你住的雄伟房舍,

是我盖的。

你睡的丝绸床单,

是我织的。

……

我给你住、给你穿、给你吃

你却这样对待我!”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22)

亚历山大

多数亚历山大的有钱人也许从未读过这些诗。但它们正彰显著,无论亚历山大外表看来多么世界主义,这座城市正如士麦那,也在族群与阶级冲突的前线上。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23)

亚历山大

最终,在1922年3月,英国给予埃及某种形式的独立,保留对苏伊士运河、对少数族群、外国条约及苏丹关系,及埃及国防的控制权。英国也透过开罗和亚历山大驻军,以及驻埃及政府的英国官员维持影响力。例如,直到1940年代,埃及各港口最高主管、亚历山大市警局长及亚历山大港务主管都是英国人。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24)

示意图

王权复兴:福阿德一世喜爱雄伟建筑并支持文化艺术,在亚历山大建宫殿,街道名称也改以王室命名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25)

阿拉伯帝国时期

王冠从俄罗斯、奥地利、德国与土耳其消失,然而埃及却经历一场王权复兴。伊斯玛仪赫迪夫之子、阿拔斯·希尔米赫迪夫的叔叔福阿德,在1917年被英国选为苏丹,成为福阿德一世(埃及及苏丹国王,是穆罕默德·阿里王朝的第九任统治者)。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26)

福阿德一世

这要归功他担任英国总督府东方秘书的朋友朗诺・史多尔斯。其他王子出于对前任赫迪夫或奥斯曼帝国的忠诚,拒绝接受宝座。

福阿德年少时期不断往来于都灵、维也纳(在此担任奥斯曼帝国军队武官)、巴黎与君士坦丁堡,以及开罗和亚历山大,他比多数家族成员更加国际化。1922年宪法公布后登基的福阿德一世,喜爱雄伟建筑并支持文化艺术。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27)

古埃及

在亚历山大,福阿德一世则进行无花果角宫殿改建,加上一处“伊斯兰巴洛克风”的王冠厅。改造工程由他的朋友、皇宫建筑师恩内斯托・维鲁奇贝伊负责。维鲁奇贝伊也设计了滨海大道上的新巴洛克风拱廊,围绕着彼得罗・卡农尼卡创作的伊斯玛仪赫迪夫雕像。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28)

埃及

1938年揭幕的雕像上以义大利文与阿拉伯文镌刻着“义大利社群敬献伟大的伊斯玛仪”。街道名称也改以王室命名:罗赛特路改成福阿德路;沿着东侧港口的纳兹莉王后道,是以他任性的第二任王后纳兹莉・撒布利命名。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29)

亚历山大

纳兹莉王后是索利曼帕夏的后代,曾就读亚历山大最好的女子学校锡安圣母学院。福阿德一世在开罗歌剧院看到她未带面纱的容貌后,就信誓旦旦要娶她为妻。亚历山大还有阿布杜勒・莫南王子街、苏丹胡笙街等许多以王室为名的街道。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30)

罗马帝国(前27年—395年)

1919年,贝兰・突尼斯在谴责福阿德一世与纳兹莉王后的婚姻为“玷污国家与烈士荣耀”后,被送到法国流亡20年;此时国家已接近革命。福阿德正是“由你身上挤出鲜血,在部长与寄生虫之间,与他的新娘共饮,在英国枪响中起舞的叛徒。”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31)

旗帜

亚历山大的2.5万名犹太人,认为自己是埃及人

然而,福阿德国王由人民声望的低点,逐步回复。他成为一股主要政治势力,甚至能在任内多数期间,阻止萨阿德・宰赫鲁尼入仕。在亚历山大期间,他每月举行朝会,英国海军军官也必须出席,“最和善有礼”的国王对着他们讲法语。对外交官、银行家与政治家来说,与福阿德国王会面正如英国外交官大卫・凯利所言的“令人惊艳”。他以令人尴尬的坦白态度分析人事,抱怨以比利时宪法为本的1922新宪对王权多所限制。埃及人“完全不适合这些条文中的议会政治……只要我们停止干预,何不让他好好管理国家呢?”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32)

亚历山大图书馆

1930年,福阿德一世试图强化集权,废除了1923年的宪法并颁布了新的宪法。新宪法制约了议会的权力。该举措遭到了大规模的抗议,迫使福阿德一世于1935年恢复了之前的宪法。

福阿德的朋友包含两位显贵犹太家族的富裕埃及女士:罗洛女士与卡塔维女士,卡塔维女士也是王后的首席女官。如同当时埃及多数犹太人,他们认为自己是埃及人,想到犹太复国主义时,总认为“完全不合潮流”。几年后,一名犹太复国主义官员回报,亚历山大的2.5万名犹太人中,“兴起对犹太复国主义理想的明确敌意与厌恶。他们将之贬低为某种对和平的威胁,必须加以阻拦。”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33)

地中海建筑

埃及政府与外国使馆持续在每年夏天迁往亚历山大,光是英国总督府人员就需要一列特别火车。埃及人视农人之子萨阿德・宰赫鲁尼为偶像,国王则更喜欢另一位亚历山大人伊斯玛仪・西迪奇。聪敏迷人的西迪奇1875年生于亚历山大,就读基督学校修士会学院及赫迪夫法学院,1899至1914年间出任市政府主任秘书。1930至1933年间,以及1946年,他两度出任首相。在一片大众批评声浪中,他下令从港口东侧兴建一条新的滨海大道,往东延伸到福阿德国王位于蒙塔札的另一座宫殿。埃及政府于1924年从流亡的阿拔斯·希尔米赫迪夫手中为福阿德国王买下这座宫殿,让他交由维鲁奇贝伊改建。很快地,这条滨海大道沿途沙滩、餐厅与夜店林立。

人文印象古埃及(风华绝代的亚历山大城)(34)

亚历山大

1936年4月28日,福阿德一世去世,其子法鲁克一世继承王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