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互联网在大陆正以铺天盖地之势蔓延。与此同时,文学作品的载体也已经不仅仅是一本本厚厚的书,网络小说成了互联网下一种新兴的产物。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中国武侠风光不再,逐渐进入低迷期,大批作家开始放弃武侠这一题材,开始寻找其他更加高质量的生活。每个人心中都曾有一个武侠梦,然而早已不见了武侠人。

金庸古代武侠发展史(后金庸时代大陆最经典的武侠巨著之一)(1)

梁萧破六花阵

仙侠巨著《诛仙》的横空出世仿佛开辟了网络文学的一个新纪元,但对于武侠来说,却变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尔后,出现了一批批天马行空的写手,他们不再依托于以江湖和武林为载体的世界观,而是飞向了更加虚幻缥缈的宇宙,诸如《仙逆》之类的玄幻作品如雨后春笋一般开始生根发芽。网络形式下的仙侠文学在文学传播的广度方面确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文学渗透的深度方面,却似乎并没有什么积极影响。一部作品,故事同样是酣畅淋漓,人物同样是生动无比,但仙侠却未必能有武侠作品的内涵与情怀,仙侠在逃避现实,武侠在走向现实,这便是武侠与仙侠的最大区别。

凤歌的武侠作品《山海经》系列第一部《昆仑》便在那个背景下悄悄问世,《昆仑》的出现无疑给中国武侠打了一针强心剂,它向世人宣布,中国武侠依然散发着生机。凤歌,这位被称为“后金庸时代挑大梁者”,“大陆新武侠领军人物”的作家,也因《昆仑》荣获了武侠作品界最高奖项——今古传奇武侠文学奖一等奖。 《昆仑》之前,中国武侠死气沉沉,《昆仑》之后,“大陆新武侠”在文学界开宗立派,《昆仑》80万册的销量也成为了“大陆新武侠”标志性事件。

《昆仑》,以宋元战争为背景,凤歌用洋洋洒洒的百万大字构造出了一个全新的武侠世界观。其笔下的主人公梁萧,相比于金庸笔下的武侠人物,也有了巨大的变化。《昆仑》中的梁萧,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武学家,而更像一个科学家,他的武学来自其算学,就像梁萧曾如此评价自己:“其一生有三样本事,第一是算数机关,格物致理之学,第二是运筹帷幄,云侵孤虚之道,第三才是武功。”当然对于梁萧,由于他复杂的血统,特殊的经历,以及为广大网友带来的争议,我以后会有一篇专门的文章来介绍他矛盾及其孤独的一生。

《昆仑》的开篇便是被西方人称作“上帝折鞭之处”的钓鱼城之战,南宋主战派淮安王被蒙古武林刺杀,因梁萧的父亲少年梁文靖长相酷似淮安王,被谋士白朴强行推上王位来冒充淮安。梁文靖本为一介书生,初期战战兢兢,但后来由于其父梁天德被蒙古人一箭钉死在合州城墙上,梁文靖带着仇恨和愤怒运用之前公羊羽所教的三才归元掌,在合州城上大展神威。并最终棋行险招,用炮矢击毙了蒙古大汗蒙哥。合州之役之后,众将领鼓动淮安王(梁文靖)造反,兵下临安,直捣龙庭,梁文靖微微一笑,第二日带着红颜知己蒙古女子萧玉翎不知所踪。

十年后,已经十岁的梁萧顽劣到被邻里乡亲所不容。无奈之下,梁文靖和萧玉翎只能带着他到去蒙古大漠生活,不成想途中梁文靖被萧玉翎师父萧千绝所害,萧玉翎也被带走。孤身流浪的梁萧被天机宫少主所救,与天机宫主人花无媸达成协议,解出天机十算可学得太乙分光剑为父报仇。整整五年,梁萧凭借其天赋解至九算,已远超天机宫众人,却在天机宫发生矛盾之际被明归掳走。由于纯阳铁盒与柳莺莺相识,暗生情愫,救下伯颜,与云舒结怨。阴差阳错之下,毫无国家民族观念的梁萧已与江南武林产生了隔阂。为躲避追杀,梁萧及义妹阿雪在其父故乡现已是蒙占区生活,却又因保护参军的朋友而被迫加入蒙古军。阿雪被宋朝一方云舒毒打之后,梁萧发誓要灭了大宋,并在襄阳城下龙争虎斗,最终梁萧攻破襄阳城。经历一次次战争,梁萧见战争祸及无辜,心生悔意,叛离元军,救出大宋小皇帝之后,与伯颜在钱塘江决一死战,最终跌入江内下落不明。死里逃生的梁萧重逢花晓霜,柳莺莺,又与崖山海战中再次救出小皇帝。为报父仇的梁萧与萧千绝大战却导致母亲惨死,心灰意懒之下遁走西域十年。这十年,梁萧翻昆仑,涉天山,一直流浪到西亚,凄风苦雨的这十年,终于传达了本书的真谛。十年之后,饱经沧桑的梁萧为见花晓霜再次进入中原武林,此时蒙古已经统一中国。十年了,梁萧从前犯下的过错依然被大宋义军,天机宫众人所不容,在天机宫与众人发生大战,孤独寂寞,无人能解。适逢元军攻打天机宫,为救天机宫和大宋义军,梁萧与其元军旧部决绝,发生死战,最终生死不明。

金庸古代武侠发展史(后金庸时代大陆最经典的武侠巨著之一)(2)

梁萧

本书以老和尚九如与徒弟花生的对话来结尾,我至今还记得花生顿悟时那朗朗上口的打油诗:“喜似悲来悲似喜,流着眼泪笑嘻嘻,菩提树下呆和尚,雨过天晴搓老泥”。也记得九如离开时的洒脱:“去!寒鸦掠过乱云去,咫尺茫茫是醉乡。笑!一笑寂寥空万古,三分明月照大江”。我认为,全书对感情的描述,对人性的感悟,以及对国家、民族、战争的态度,比起金庸小说来更深了一个层次。柳莺莺出走时,大骂“死梁萧,小色鬼,我恨你一辈子”,可真当昆仑重逢时又如何能恨得起来。当阿雪死在梁萧怀里的时候,用其最后的气力表白梁萧:“别人都说哥哥厉害,都怕哥哥,但阿雪知道哥哥是一团火,能烧伤别人也能烧伤自己,而阿雪就是扑火的蛾,真的好喜欢哥哥,好喜欢”。此时的梁萧,对阿雪的感情仅仅是那兄妹之情吗?攻破襄阳襄阳之后,伯颜对前来质问的梁萧一番只有统一才能天下太平的话,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说是错吧。力战贺陀罗之后,梁萧默念:“心如死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平生功业何处,黄州惠州儋州,我这半生功业又在哪里呢?是天机宫,襄阳,还是茫茫大海,天王寺中?”这何尝又不是对自己半生功业的悔悟和否定呢?在茫茫大海,在天机宫,梁萧的眼光或许早已超过了那个时代的人,他曾预言或许多年以后“一个船夫便可驾驭小山一样的巨舰,世人可用火力驱赶大车,大鹏一样的机械也会制造出来,扶摇上天”。元军围攻天机宫时,众人为了护书,皆道,书在人在,书亡人亡,梁萧再次表现出了自己超前的思维,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书没有了,还可以由人写出来。直到遇到郭守敬,或许梁萧才真正明白自己存在的意义,并与郭守敬相约兴修水利,造福万民,只可惜终天不假人愿。在那个时代,梁萧的结局除了死亡或离开,已别无选择。

金庸古代武侠发展史(后金庸时代大陆最经典的武侠巨著之一)(3)

大侠云殊

相对于梁萧这个逆贼来说,云殊更符合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大侠形象。自少年时,身为武林盟主的父亲,被萧千绝所害。背负起国仇家恨的他,日夜勤修苦练,为大宋鞠躬尽瘁。虽然驻守的襄阳城被梁萧所破,但他的表现并不逊于梁萧,襄阳城破是大势所趋,仅以一人之力无法挽回。在那个时代,云殊作为江南武林的领军人物,人人都称他一声云大侠,可见他在大宋军民心中的地位是何等之高。从襄阳到崖山,他一次又一次顽强的抗争,与梁萧斗,与元军斗,与朝廷庸官斗。崖山海战时,他力死相护小皇帝,他的心中皇帝就是天,无论谁来做这个皇帝 ,即使是哺乳小儿,他也可以为其赴汤蹈火。所以,从江南武林的角度来看,他是救世主,梁萧则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这又是本书所想表达的主旨之一,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对与错。梁萧与乔峰的处境极为相似,云殊也和郭靖都驻守襄阳城。但梁萧不是乔峰,因为乔峰立场很鲜明,云殊也不是郭靖,因为郭靖在哪都是老好人。

金庸武侠想表达的大多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八个字,而《昆仑》更愿意借梁萧来表达那种“永无战争,天下太平,有善无恶,众生平等”的理想,并在《沧海》将其发扬光大。当然,这种理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为站在金庸肩膀上写书的凤歌,风格多多少少还会受到金庸影响,但并不影响自己在大陆新武侠中的地位。凤歌也曾经公开表示,自己也想过要超越金庸,但越是有这种想法就越要低调。在当年玄幻大行其道的大时代背景下,我相信凤歌也会像自己所说的,低调,安静得写好自己的每一部作品。

金庸古代武侠发展史(后金庸时代大陆最经典的武侠巨著之一)(4)

梁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