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頒(遗颁),◆指皇帝遺詔中關於賞賜臣子的條款,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奉新高考考完?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奉新高考考完(分頒046)

奉新高考考完

遺頒(遗颁),◆指皇帝遺詔中關於賞賜臣子的條款。

平頒(平颁),◆謂平均分發。○《周禮‧地官‧旅師》:“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閒粟而用之以質劑致民,平頒其興積。”○[鄭玄]注:“興積,所興之積,謂三者之粟也;平頒,不得偏頗有多少。”

行頒(行颁),◆猶頒行。○[明][李贄]《復鄧石陽》:“堂堂天朝,行頒《四書》、《五經》于天下。”

分頒(分颁),◆謂分賞。○[宋][王安石]《謝賜元豐敕令格式等表》:“新厥品章,著之方冊,雖孤眷寄,尚冒分頒。”

賜頒(赐颁),◆賞賜。○《周禮‧天官‧酒正》:“掌酒之賜頒,皆有法以行之。”○[賈公彥]疏:“云賜頒皆有法以行之者,謂以酒頒群臣也。”

春頒(春颁),◆春季施放。○《周禮‧地官‧旅師》:“凡用粟,春頒而秋斂之。”○《南齊書‧武帝紀》:“春頒秋斂,萬邦所以惟懷。”

部頒,◆中央人民政府各部委颁布的。○《文汇报》2000.11.28:“从明年起,凡未能达到卫生部部颁标准的维C银翘片,将严禁出售、使用。”○《光明日报》2003.8.14:“经过7年多时间13个种植季节的选育,一种全新水稻新品种问世。经芜湖县试种,单季均产在500公斤左右,米质达到部颁一级米标准。”

頒秩(颁秩),◆謂賜授官位。○[唐][韋縝]《讀春令賦》:“曉色分於丹陛,韶華發於紫宸。遂煥爵以頒秩,乃布德而昭仁。”

頒職(颁职),◆分職,各授其職。○《周禮‧地官‧遂人》:“以歲時登其夫家之眾寡及其六畜車輦,辨其老幼廢疾與其施舍者,以頒職作事,以令貢賦,以令師田,以起政役。”○[鄭玄]注:“職,謂民九職也。分其農牧衡虞之職,使民為其事也。”

頒政(颁政),◆頒布政令。○《文選‧張衡<東京賦>》“規天矩地,授時順鄉”[三國][吳][薛綜]注:“言頒政賦常,隨時月而居其方。”

頒正(颁正),◆頒布新年日曆。○[宋][曾鞏]《謝熙寧七年歷日表》:“伏惟皇帝陛下聰明好古,仁厚愛民。深原制作之方,務協生成之理。在於垂憲,尤重頒正。”○[宋][曾鞏]《謝元豐元年歷日表》:“循用頒正之典,寵詒分土之官。”

頒贈(颁赠),◆猶頒賜。○[沙汀]《在其香居茶館裏》:“而在三年以前,他的大門上已經有了一道縣長頒贈的匾額:盡瘁桑梓。”○《語文學習》1991年第3期:“在[宋]代,‘翰林學士知制誥’是三品官,宰相二品,一品幾乎沒有頒贈過。”

頒衣(颁衣),◆帝王所賞賜的衣服。○[唐][元稹]《謝恩賜告身衣服並借馬狀》:“忽降天書,乍乘雲驥,頒衣煥目,賁帛盈庭,皆非朽陋之才,宜受光揚之賜,微臣無任抃躍慚惶之至。”

頒揚(颁扬),◆傳揚。○[清][王士禛]《居易錄談》卷中:“羹牆可晤,構論贊于先師;華袞為榮,兼頒揚乎四配。”

頒學(颁学),◆謂分別學生才藝高下。○《周禮‧春官‧大胥》:“春入學,舍采,合舞。秋頒學,合聲。”○[鄭玄]注:“春使之學,秋頒其才藝所為。”○[賈公彥]疏:“春,物生之時,學子入學。秋,物成之時。頒,分也,分其才藝高下。”

頒宣(颁宣),◆謂逐個賜予。○[宋][宋祁]《寒食》詩:“鼇署侍臣貪出沐,玟糜珠餡愧頒宣。”

頒錫(颁锡),◆見“頒賜”。

頒條(颁条),◆發布律條。○[唐][崔善為]《答王無功冬夜載酒鄉館》詩:“頒條忝貴郡,懸榻久相望。”○《新唐書‧劉蕡傳》:“列郡在乎頒條,而干禁或未絕;百工在乎按度,而淫巧或未息。”○[宋][王禹偁]《贈毌中舍》詩:“[嶺]表[榆]關路嶮巘,頒條持節兩無辭。”

頒朔(颁朔),◆古代帝王於每年季冬把來年的歷日布告天下諸侯,謂之“頒朔”。語本《周禮‧春官‧大史》:“頒告朔於邦國。”○[鄭玄]注:“天子頒朔於諸侯,諸侯藏之祖廟。”○[宋][曾鞏]《謝熙寧十年曆日表》:“故頒朔之舊章,為守邦之先務。”○[元][耶律楚材]《和摶霄韻代水陸疏文因其韻為詩》之二:“顒觀頒朔施仁政,佇待更元布德音。”

頒首(颁首),◆1.頭大貌。○[漢][劉楨]《魯都賦》:“頒首莘尾,豐顱重斷。”◆2.《詩‧小雅‧魚藻》:“魚在在藻,有頒其首。”○[鄭玄]箋:“魚之依水草,猶人之依明王也。”後因以“頒首”稱頌長官清明。○[唐][李白]《虞城縣令李公去思頌碑》:“波而動之則憂,赬尾之刺作焉;徐而清之則安,頒首之頌興焉。”

頒式(颁式),◆謂發布命令統一某項事物的規格或樣式。○[明][郎瑛]《七修類稿‧國事八‧平頭巾網巾》:“今里老所戴黑漆方巾,乃[楊維楨]入見[太祖]時所戴,上問曰:‘此巾何名?’對曰:‘此四方平定巾也。’遂頒式天下。”

頒示(颁示),◆1.發布;通告。謂公布出來,使人知曉。○[宋][袁褧]《楓窗小牘》卷下:“宜付史館,頒示天下,齎卷中使則[焦楚鍠]也。”○[清][夏燮]《中西紀事‧猾夏之漸》:“續增若干款,頒示各省督撫將軍遵照辦理。”○《清史稿‧后妃傳‧文宗孝欽顯皇后》:“兩太后以[文宗]賜[同道堂]小璽鈴識,仍以上旨頒示。”◆2.謂賜給觀看。○[宋][范仲淹]《與韓魏公鈐書》:“又頒示北嶽碑,真雄文健筆,高古相稱。”○[宋][曾鞏]《史館申請三道札子》:“德音行事,外廷有所未聞,及自來更有紀述,發明文字,藏在宮禁者,欲乞特賜頒示,以憑論次。”

頒師(颁师),◆軍隊出征歸來。○《明史‧范濟傳》:“[洪武]初年嘗赫然命將,欲清沙漠。既以餽運不斷,旋即頒師。”○[清][魏源]《聖武記》卷七:“且屢奉皇太后‘息武寧邊’之諭,遂命[傅恆]頒師還朝。”

頒賞(颁赏),◆猶頒賜。多指地位高的人或長輩將財物送給地位低的人或晚輩。○[清][沈初]《西清筆記‧紀典故》:“每歲立春日前,進春帖子詞……上書房亦與頒賞,而不進帖子。”○[魯迅]《華蓋集續編‧無花的薔薇》:“我這回的竟不要那些[西瀅教授]所頒賞陪襯的榮名,‘說句體己話’罷,實在是不得已。”

頒禽(颁禽),◆古代天子將田獵所獲的禽獸分賜群臣。○《周禮‧春官‧小宗伯》:“若大甸,則帥有司而饁獸于郊,遂頒禽。”○[鄭玄]注:“頒禽,謂以予群臣。”○《禮記‧祭義》:“古之道,五十不為甸徒,頒禽隆諸長者。”○[鄭玄]注:“頒之言分也。”○《詩‧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宋][朱熹]集傳:“此章言其終事嚴而頒禽均也。”

頒馬(颁马),◆謂頒給卿大夫所用的乘馬。○《周禮‧夏官‧校人》:“夏祭先牧,頒馬,攻特。”○[孫詒讓]正義:“‘夏祭先牧,頒馬攻特’者,《夏小正》‘五月頒馬’,傳云:‘分大夫卿之駒也。將閒諸則,或取離駒納之則法也。’案:此夏祭先牧而頒馬,與《小正》五月頒馬文合,亦祭先牧在仲夏之證。頒馬即頒駒也。彼傳云分大夫卿之駒者,謂以駒分與卿大夫之當乘馬者。○[宋]本《大戴禮記》作‘分夫婦之駒’,誤。”

頒令,◆颁布命令。○《人民日报》1996.6.24:“乾隆五十年(1785年),清政府颁令禁演秦腔。”○《光明日报》2006.4.5:“1912年1月,民国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颁令废止读经,传统意义上的国学教育从此在课堂上消失。”

頒曆(\颁历,◆亦作“頒歷”。◆頒布下年新曆。○[宋][陸游]《謝賜曆日表》:“適當頒曆之辰,治象一新,歡聲四溢。”○[宋][陸游]《齋中雜興》詩之七:“去國己酉冬,忽見十頒歷。”○[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賣憲書》:“十月頒曆以後,大小書肆出售憲書,衢巷之間亦有負箱唱賣者。”

頒歷(頒歷),◆見“頒曆”。

頒金(颁金),◆[戰國][秦][商鞅]變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於是頒布新法,令行於民。事見《史記‧商君列傳》。後因以“頒金”作為懸賞以取信於民的典故。○《舊唐書‧李密傳》:“危急則勳賞懸授,克定則絲綸不行,異[商鞅]之頒金,同[項王]之刓印。”

頒降(颁降),◆猶頒布。○[宋][龐元英]《文昌雜錄》卷五:“因頒降擬舉陞陟人數式,遂得見天下具員,他處則無也。”○[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經二》:“﹝[九峰]﹞謂予曰:‘[陳]說朝廷已頒降天下,不可以[劉]言改易語人也。’”

頒駕(颁驾),◆謂期望對方到達。○[明][何景明]《織女賦》:“欻神采之易翕兮,忽頒駕而懷傷。”

頒行(颁行),◆公布施行。○[唐][趙元一]《奉天錄》卷一:“王命頒行,分路齊進。”○[明][郎瑛]《七修類稿‧詩文三‧戒石銘》:“至[宋太宗]刪繁擇取‘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一十六字頒行天下。”○[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三:“奉旨鐫石,留太學,以墨刻頒行天下。”○[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六節:“新書訂定後,由朝廷頒行全國。”

頒官(颁官),◆賜授官位。○《後漢書‧皇后紀序》:“頒官分務,各有典司。女史彤筆,記功書過。”

頒給(颁给),◆頒發賜予。○[清][顧炎武]《讀<隋書>》:“平[陳]凱旋,因行慶賞,自門外夾道列布帛之積,達於南郭,以次頒給。”○[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賜冰》:“京師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門例有賜冰。屆時由工部頒給冰票,自行領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參見“頒發”。

頒告(颁告),◆布告。○《周禮‧春官‧大史》:“頒告朔于邦國。”○[鄭玄]注:“[鄭司農]云:‘頒讀為班。班,布也,以十二月朔,布告天下諸侯。’”

頒付(颁付),◆頒發並交付。○[清][夏燮]《中西紀事‧猾夏之漸》:“尋將賜答該國王敕諭前後二道,頒付[粵]東疆臣,載入檔案。”

頒方(颁方),◆謂賜授方物。○[唐][韋縝]《讀春令賦》:“穆穆祕殿,明明我皇。體乾道以從事,閱春令而頒方。可謂君奉時而罔失,臣出言而有章。”

頒發(颁发),◆1.謂公布、發布命令、指示、政策等。○[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六:“自[順治]十五年後,會試及[順天]鄉試頭場‘四書’三題,由欽命密封,送內簾官刊印頒發。”○[清]林則徐《頒發查禁營兵吸食鴉片規條稿》:“除該管將弁有犯此者,許所屬營弁頭目人等據實稟揭考驗特參外,合將現定規條特札頒發。”◆2.授與;分發。○[清][陳康祺]《燕下鄉脞錄》卷七:“﹝[年羹堯]﹞私造大將軍令箭,將頒發令箭毀壞。”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裏》第三章:“一個指導員說,上級前幾天頒發的獎金,他們小隊很多人認為不合理,要求解決。”

頒定(颁定),◆審定頒布。○[洪深]《戲的念詞與詩的朗誦》六:“教育部頒定的《中華新韻》後附《國音簡說》,有關於口語的一條。”

頒賜(颁赐),◆亦作“頒錫”。◆賞賜;分賞。舊時多指帝王將財物分賞給臣下。○《周禮‧天官‧膳夫》:“凡肉脩之頒賜,皆掌之。”○《舊五代史‧晉書‧高祖紀五》:“壬申,詔朝臣覲省父母,依[天成]例頒賜茶藥。”○[明][葉盛]《水東日記‧大臣恩寵之盛》:“近年[徐武功]及[李宮保],榮寵之推,頒錫之盛,蔑以加矣。”○[許地山]《危巢墜簡‧東野先生》:“他在學校裏賞給學生一兩張自己畫的輪船和火車,就像一個王者頒賜勛章給他底臣僚一般地鄭重。”

頒常(颁常),◆頒布常典。○《文選‧張衡<東京賦>》:“乃營三宮,布政頒常。”○[薛綜]注:“頒,布也。常,舊典也。”

頒布(頒布),◆亦作“頒佈”。◆謂公布、頒發法令、條例等。○[宋][曾鞏]《謝元豐三年曆日表》:“竊以修人事者,必以正時;明天道者,在於治曆。爰從頒布,俾一奉承。”○《水滸傳》第七一回:“[宋江]當日大設筵席,親捧兵符印信,頒布號令。”○[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五:“《組織條例》是四月十二日頒佈的,到了六月二十一日又經過修改。”○[丁玲]《太陽照在桑幹河上‧寫在前邊》:“剛想寫分土地第二部分,《中國土地法大綱》頒布了,便參加了土地會議。”

頒冰(颁冰),◆1.古代帝王夏天賞賜冰塊給群臣。○《周禮‧天官‧凌人》:“夏,頒冰,掌事。”○[鄭玄]注:“暑氣盛,王以冰頒賜,則主為之。”○《大戴禮記‧夏小正》:“頒冰。頒冰也者,分冰以授大夫也。”◆2.指帝王所賞賜的冰塊。○[唐][韋應物]《冰賦》:“睹頒冰之適至,喜煩暑之暫清。”

頒榜(颁榜),◆頒布告示。○《醒世恒言‧小水灣天狐詒書》:“只因[郭令公]留守京師,頒榜遠近旅店,不許容留面生歹人。”

頒白(颁白),◆鬚髮半白。頒,通“斑”。○《孟子‧梁惠王上》:“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朱熹]集注:“頒與斑同,老人頭半白黑者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八回:“只見隔壁房裏坐了一個五十多歲的頒白婦人。”○[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三:“﹝[徐特立]﹞一頭頒白的長髮那麼紛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