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东部未来城几年完成(双城记)(1)

宜昌高新区白洋镇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39台塔吊高高耸立。4月10日晚,400多名工人在此挑灯夜战,争分夺秒抢工期,以确保今年9月30日一期项目的顺利投产。这意味着,以白洋组团为核心区、以交通互联互通为先导、以投资320亿的宁德时代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为“东进”引爆点的宜昌东部未来城,正以蓬勃发展的气势走进大众视野,被世人所认知!

3月31日,宜昌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城市重点片区规划建设专题会议指出,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东部未来城和高铁新城,对于推动主城形态由“半月形”向“满月形”蝶变,构建“西部生态、中部生活、东部生产”的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东部未来城是“百年大计、宜昌大事、发展大业”。建设好这一重点片区,产业是核心。要坚持以产业为主导,完善概念规划,更加科学地引导产业发展,再造一个产业宜昌。交通是关键,要把交通作为推动规划落地的关键因素来考虑,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推动东部未来城与主城快速连接、各组团之间有机衔接。

方位决定方向,方向指引未来。

产业:

30多个项目集聚 落地这片热土

10日晚,夜幕下的邦普循环一期工地灯火通明,近40台巨型塔吊高高耸立,鳞次栉比,各自旋转长臂,犹如一片不断变幻着的塔吊森林。

在项目一期厂房区,火花四溅,10多名工人正在加工钢筋,切割、弯曲、调直,现场井然有序。一旁的塔吊在操作人员的指挥下,将钢筋材料精准吊运至指定位置。“我们正在攻坚设备基础施工,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40%。”项目1—2区执行经理程锐介绍,要将钢筋加工好转运至现场,再进行绑扎、模板制作,最后浇筑混凝土。“工地上,争分夺秒抢工期,昼夜不停连续施工。白天,一线工人达到2200多人,机械设备超过700多台。”

邦普循环宜昌公司项目部经理柯新光从土地平整就来到了现场,至今已快半年。他说,刚来时,这里还是一座座小山丘,到处都是柑橘园。现在,这里塔吊林立,项目产区已初见雏形。“几个月以来,我见证了白洋镇的变化,也见证以白洋组团为核心区的东部未来城的变化。”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新能源领域的巨无霸领军企业,动力电池使用量连续四年排名全球第一。作为宁德时代的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形成了上下游优势互补,打造电池全产业链循环体系,也是宁德时代投资布局新能源材料上游资源的核心企业。

这个头部企业在宜昌的布局,无疑为宜昌全力推进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发展注入新动能。

与此同时,总投资80亿元的宜化氨醇项目也同步落地这片热土,将与此前签约的30多个项目一起,联袂助推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

产业链条的虹吸效应和园区空间的承载能力正吸引更多的项目集聚。当前,白洋数十个项目正在全力建设,顺毅化工已经投产,长青生物、有宜新材料进入试生产,紫诺新材料、国信聚智等一批重点项目已落户,泽闳光电等一批新签约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

东部未来城坚持产业先行,计划整体引进30—35家企业,重点发展原料药、中间体、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等产业,打造世界级光固化新材料、全国重要的绿色农药基地、全国重要的化学医药及中间体基地,助推磷化工、氟化工和氯碱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形成千亿化工产业集群,打造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智能化、安全化、国际化的绿色低碳示范园区。

宜昌东部未来城几年完成(双城记)(2)

交通:

纵贯东西南北 铁水公空管“立”起来了

4月10日,在焦柳线枝城长江大桥南侧的枝城港铁水联运码头,建设工人正在搭建钢联撑。这个铁水联运码头工程计划建设2个5000吨级多用途泊位,建成后码头年吞吐能力达204万吨。该工程完工后,将于江对面的白洋枢纽港码头行成掎角之势。

长江以北的三峡枢纽白洋港疏港铁路,是国内首条引入码头平台的集装箱新型铁路,该铁路从紫云铁路沙湾站接出,通过枝江站与焦柳铁路实现了无缝对接。过去通过长江水运的货物抵达白洋港后,需由汽车转运至堆场,再转运铁路等交通工具运出。白洋港疏港铁路工程完工后,火车可以开进码头平台,集装箱不落地装卸,使货物能直接转运火车运往目的地,转运效率能提高50%。

武铁武汉局集团公司宜昌车务段方面介绍,白洋港疏港铁路项目建设是加快多式联运建设的需要,是解决铁路进港 “ 最后一公里 ” 问题的需要,是推动运输结构调整,促进物流降本增效,实现港口货运量与服务质量双提升的需要,也是完善三峡翻坝综合运输体系,缓解三峡通过能力瓶颈,畅通长江黄金水道的需要。

对于东部未来城交通规划的落地,宜昌市发改委对概念也基本明确:“十四五”时期,将坚持“东进、北拓、中优”区域发展布局,交通投资240亿元。高标准规划东部未来城,全力提升综合交通体系覆盖广度、通达深度和连接速度,打造“中心城区30分钟通勤圈”“都市区45分钟经济圈”“宜荆荆60分钟交通圈”。大力支持宜都、枝江、长阳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

宜昌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胡朝晖在4月1日举行的全市交通“壮筋骨”交流会上介绍,未来五年,宜昌将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紧紧围绕交通强国战略和全市“六城五中心”目标定位,按照补短板、优网络、促融合、提效能的思路,强化交通“硬联通”,持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增密、互通、提质”,提升运输服务水平,高质量建设三峡咽喉枢纽,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胡朝晖表示,将建强铁路主动脉,开工建设沿江高铁荆门至宜昌段、宜昌至涪陵段,推动呼南高铁宜昌至常德段开工建设;研究推动“江铁海”中西部联运新通道规划及焦柳铁路全线扩能改造。到2025年,将新建码头泊位22个,新增港口吞吐能力2000万吨/年,实现港口吞吐能力和吞吐量双亿吨目标,新增高等级航道130公里。有序推进宜昌至武汉段4.5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提升长江干线宜昌段通航能力;加快白洋、茅坪、江南油品管道翻坝等码头建设,打造翻坝转运港;加快推进江南翻坝铁路、白洋疏港铁路等项目与港口码头互联互通,实现长江干线主要港区水铁联运体系配套,打造多式联运港。优化“十线三环”蛛网式高速路网布局,架构“中心成环、区域成网、跨江联通、周边多向辐射”的高速公路网络,全面打通“宜荆荆恩”城市群断头路、瓶颈路。宜昌交通行业将全力推动东部未来城与主城快速连接、各组团之间有机衔接。

宜昌东部未来城:一张纵贯东西南北、涵盖“铁水公空管”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物流网“立”起来了。

模样:

宜居宜业 “五大片区”璀璨崛起

业兴,更要居美。

“我们村里的桂花树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了,已经近千亩了。村里的苗木种植大户李爱华流转了几百亩地,应该还不够。”谈到村里的产业发展,白洋镇官大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闫春蓉掩不住心头的喜悦。

站在宽阔的乡村公路边,顺着闫春蓉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片片桂花树在希望的田野间,迎风摇曳。

除了官大堰村的产业发展红红火火,还有裴家岗村、朱家冲村等乡村也进入各自的特色产业发展期。

此前,宜昌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城市建设五年攻坚行动,按照“东进、北拓、中优”的发展思路,重点加快东部未来城等重点片区开发,力争到2025年,东部未来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东部未来城的起步区包含了白洋镇沙湾片区、田家河片区、白洋新城区等关键战略相关区域。由此可见,白洋镇在宜昌市城市发展战略布局中的关键战略地位越发凸显。

据宜昌市关于东部未来城的发展思路,白洋镇规划布局了白洋五年前景方案。未来,白洋镇除推动以邦普一体化为主的高端精细化工示范区和长江咽喉枢纽核心区两大片区建设外,还将推动另外三大片区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打造焦柳产业走廊引领区,加强白洋—枝城—姚家港产业集群串联发展,加快建成千亿级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在焦柳铁路产业走廊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打造工农互促共融试验区,积极探索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有效途径,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农业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资源要素流动更加畅通,城乡一体化发展更加均衡。

 打造民生和谐幸福样板区,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更加均等优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加快推进,法治环境、营商环境、乡村文明程度和社会治安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当前,以白洋组团为核心区的宜昌东部未来城正锚定自身定位,加快产、城、人融合发展,布局商贸、金融、休闲等配套业态,完善科教文卫等民生保障功能。

随着一幅幅发展版图的落地,一座宜居宜业的东部未来城,将成为宜昌城市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 湖北日报记者谭廷)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