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历史悠久,是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周朝时,曲阜为鲁国国都,此后曾更名为鲁县、仙源县等“曲阜”一名始见于《礼记·明堂位》:“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东汉应劭曰:“曲阜在鲁城中,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曲阜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曲阜是什么地方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曲阜是什么地方的(曲阜的历史)

曲阜是什么地方的

曲阜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历史悠久,是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周朝时,曲阜为鲁国国都,此后曾更名为鲁县、仙源县等。“曲阜”一名始见于《礼记·明堂位》:“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东汉应劭曰:“曲阜在鲁城中,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曲阜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

地名是专门指代大大小小的地域的语言符号。地名数量庞大,但并非一盘散沙,而是包含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方位指称系统。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在曲阜的地名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考察曲阜市的村居地名,深挖蕴含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了解曲阜村居地名的命名理据及曲阜的历史文化传统,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曲阜市共辖392个村委会(或居委会),我们将以它们的名称为研究对象,从多个角度研究其文化涵义。

二、曲阜村居地名的形式特点

(一)曲阜村居地名的语音特点

地名属于专有名词,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构词规律的制约。古汉语词语绝大多数为单音节,而随着语言的发展变化,现代汉语词语已主要为非单音节词。地名也反映了这一语言演变趋势。当今曲阜村居地名中,已完全没有单音节地名。双音节的有188个,占48.0%;三音的节有192个,占48.7%;两者之和占比高达96.7%,这显示出双音节与三音节村居名已成为绝对主流。四音节名称有11个,仅占2.8%;五音节的只有两个,仅占0.5%,没有五音节以上的名称。例如:

双音节:南泉、大庄、吴村、中心、前寨。

三音节:五福庄、东夏侯、朱黄庄、韦家寨、南陶西。

四音节:旧县一街、旧县二街、东山曼山、西山曼山、西瓦前村。

五音节:胡二窑北村、胡二窑东村。

(二)曲阜村居地名的构词特点

曲阜村居地名除一个单纯词“罗汉”外,都是合成词,以复合式合成词为主,附加式合成词也较多,没有重叠式合成词。

1.复合式

复合式曲阜市村居地名主要有述宾式、联合式、偏正式、述补式4种。例如:

述宾式:更道、下地。

偏正式:杜村、大庙、周庄、林家洼、康家桥、铁炉、土坡、双山。

联合式:石汪、龙虎、张马。

述补式:保宁。

2.附加式

分为“前附式”与“后附式”。例如:

前附式:西雪村、小孔家村、中疃、大烟、三张曲、东息陬、小湖、前代、后彭。

后附式:林前、寨后、前宣西、后宣东、河头、泉头、店北头。

三、曲阜村居地名的分类考察

曲阜村居地名可以根据其概念意义的不同,分成以下类别:

(一)反映姓氏

1.仅包含姓氏。如:

苗孔、张马、石汪

2.包含姓氏通名。如:

袁庄、孟官、颜村、姚村、黄屯、齐王官庄

3.包含姓氏方位词。如:

东陈、后彭、东张

4.包含姓氏自然环境。如:

许洼、戴家洼

5.包含姓氏人文建筑。如:

刘楼

6.包含姓氏其他成分。如:

新赵

(二) 反映自然环境特征

曲阜位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有石门山、九仙山等百余座山。曲阜属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共有大小河流14条,河流总长度245.9公里。曲阜的村居地名明显反映了曲阜的自然环境特点。

1.与曲阜多山的地形特点相应,曲阜村居地名中有多种跟山相关的村居通名,如“岭、峪、山、坡、陬”等。

东坊岭、峪南、峪东、东山曼山、齐王坡、双山、东息陬

2.曲阜水资源丰富,河湖众多,反映在村居地名中,就是有许多和与水有关的通名,如“河、湖、沟、洼、泉、池、涯、泗、滨”等。通名为“洼”的有7个,为“沟”的有7个,为“泉”的有7个,为“河”的有9个,显示出曲阜多水的特征。

河东、石头河、焦沟、南池、池涯、东泗滨

3.曲阜市植物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反映在地名上,就是有许多反映植物的地名,如:

万柳庄、古柳、盛果寺、白杨树、白杨店、章枣、林前、梁公林

(三)反映人文景观

有些人文景观标志性很强,因此为村居地名所反映。

1.生活建筑

在古代及近代,拥有楼房被视为富贵的标志。曲阜共有5个村居以“楼”字命名:

红楼、高楼、刘楼、宫家楼、韦楼

比例仅为1.35%,从这个角度看,曲阜历史上不算富裕,城建水平较为一般。

其他的以生活建筑命名的有:

春亭、王堂

2.商业建筑

“店”意思是“店铺”,是销售商品的场所,包含“店”的村居名的有1。个,如:

店北头、郭店、店子

曲阜反映商业建筑的村居名类型单一(如没有许多城市常见的村居通名“集”),比例很低,这与曲阜历史上一直以农业经济为绝对主导,比较封闭,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情况相吻合。

3.文化建筑

古时统治者“神道设教”,支持道家、佛教等宗教,因此古人很多崇信鬼神,信奉佛道,各地也都有一些寺院。反映了这种现象的村居名如:

红庙、大庙、盛果寺

如“红庙”村名的来源是:村民集资在村东北建玉皇庙,因庙墙全红色,人们习称红庙,久之成为村名。

又如“书院”居委会名称的来源是:洙泗书院是孔子的授课之所。孔子第五十五代孙孔克钦在旧址建书院,因而得名“书院”。

4.交通建筑

“铺”在古时指“驿站”。曲阜用“铺”作村名的有2个:

韩家铺、八里铺

“桥”能沟通河川两岸,便利人们的生产生活。以“桥”命名的曲阜村居有3个:

兴隆桥、康家桥、白石桥

曲阜河流众多,包含与水有关的通名的村居地名较多,而地名中包含“桥”的却很少,这反映了古代曲阜被多条河流分割而桥梁稀少,交通不便的状况。

其他以交通建筑命名的还有:

车站

(四)反映聚落名称

1.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最常见的聚落名称之一。曲阜村居地名中,包含“村”的有84个,占比为21.4%,排名第一。如:

苏村、姚村、徐家村、北雪村

2.“”也是古今常用的聚落名称。曲阜村居地名中,包含“庄”的有74个,比例高达18.9%,排名仅次于“村”。如:

刘庄、张庄、颜母庄、东官庄

3.“”,意为“村庄”,包含它的村居地名有4个:

中疃、南元疃、中元疃、北元疃

4.“”,是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名称,包含它的村居名有2个:

屯里、阙里

(五) 反映历史故事

曲阜历史悠久,很多村居名反映了发生在曲阜的历史故事。例如:

姚村:相传孔子乘车至此,碰到一个孩子在路当中用泥土筑城玩耍。孩子问孔子:车躲城呢,还是城躲车呢?孔子于是令弟子绕道过去。此村因此得名“绕村”,后因音近讹变为“姚村”。

夏侯:曹操部将夏侯惇、夏侯渊屯兵于此,制造兵器,操练兵马,分东西二屯,东屯即今东夏侯,西屯即今西夏侯。

(六) 反映生产活动

1.农业生产活动

无粮庄:因明初村民多耕种防山玉皇庙的土地,不用缴纳皇粮而得名。

章枣:清康熙年间,此村植枣树成林,枣又甜又大,闻名四方,故而得名。

万柳庄:相传村内有位勤劳的农民种植万棵柳树后方才砍伐,且砍一棵,种一棵,于是称为富户。但是其子不肖,只砍不栽,直至砍光,穷困而死。

2.工业生产活动

纸坊:北宋时王姓首创捞制桑皮纸,张、郑二姓从之,造纸作坊逐渐增多,故此得名。

陶洛村:因乐氏在此居住,烧制陶器,生意兴隆,得名“陶乐”。后演变为“陶洛”。

犁铧店:相传为炎帝试犁的地方。从明朝时期,该村的铸造业作坊就很发达兴旺,并以铸造犁铧为主。

其他的如:铁炉、席厂、小厂、油坊

(七) 反映方位

曲阜村居地名中,带方位词“东、西、南、北、前、后、上、下”的很多。其中带“东”的有36个,带“西”的有38个,数量大致相当。带“南”的有23个,带“北”的有20个,大致相当。东和西一共有74个,南和北一共有43个,大约仅为前者的58.1%可见曲阜更爱用东西而不是南北为村居命名。

带“前”的有14个,带“后”的有16个,大致相当。

带“上”的有1个,带“下”的有2个。

包含方位的名称共有146个,占37.2%,也就是近四成的地名中包含方位词,比例是很高的,说明曲阜人命名村居名很偏爱用方位词。

村居地名中大量使用方位词,是避免重名现象的一大手段,主要有两种情况:

1.新移民村与原有村重名。如:

明朝时,陈氏到某处垦荒,命之为陈家寨。后村庄规模变大,因此村西面已有一个陈家村,故名之曰“东陈家村”。

2.随着人口增加和规模增大,同一个村庄分化为多个村庄,因此在名称前后加上方位词以示区分。如:

民国年间,“孟家村”村庄规模扩大,故以村中南北大沟为界,分为东、西两村。沟东之村因而得名东孟家村。

(八)反映军事行为

“寨”最初指防守用的栅栏或驻兵的营地。后可指有高达围墙等军事防守设施的村子。曲阜用“寨”的村居名有6处,如:

官寨、陈寨、寨后、蒋寨、前寨、韦家寨

“屯”字的本义是“围起来”。例如“军屯””屯垦”之屯,就是建有一圈防御性围墙的寨子。包含屯的地名有:

黄屯、杨家屯、孔屯

“营”指军队驻扎的地方,有些之后演变为村落。如:

前苗营、后苗营

(九)反映居民身份

以“官庄”命名者,居民一般都是耕种官府田地的佃农,如:

李官庄、东官庄、齐王官庄

其他反映居民佃户身份的有:

佃户屯(村民为佃户)

无粮庄(村民是不纳皇粮之民)

(十)反映著名人物

夫子洞、颜母庄、梁公林、东鲁贤、西鲁贤、齐王坡

(十一)反映美好愿望

有些村居地名包含吉祥喜庆的词语,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比如:

保安村、保宁、五福庄

四、曲阜村居地名的文化内涵

(一)以姓氏命名的村居占主流,显示了曲阜人对封建宗法制度的重视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的核心就在于对于封建宗法制度的坚守,就在于“亲亲”。传统上,儒家文化历史上对中国人的影响可谓深入骨髓,已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因此中国人十分重视血缘纽带,强调“血浓于水”,整个家族荣辱与共。连孟子都说,舜“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

曲阜是孔子故里,儒家文化的发祥地,自古为儒家文化的高地。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论语雍也》:“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庄子天下》:“其在《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满《汉书地理志》:“其民好学,上礼义,重廉耻。”《史记华殖列传》:“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故其民龊龊。”例据笔者统计,曲阜村居地名中,含有姓氏的超过在200个左右,比例高达51%,是命名方式中当之无愧的主流。

(二)方位词的大量使用,反映了曲阜人重视方位的观念

方位的概念是人们生活生产实践经验的结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日月星辰方位的辨别能够帮助辨认方向,对风向的辨认能够指导农业生产。

此外,方位还与古代中的五行思想与风水学结合起来,带上了一种神秘色彩。

古人重视对方向的判别,是由于他们认为空间不同的方位有不同的性质。到了汉代,五行与地理方位组成了配合关系。《春秋繁露五行之义》:“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后,土居中央……是故木居东方而主春气,火居南方而主夏气,金属西方而主秋气,水居北方而主冬气。”

在曲阜392个村名中,包含方位的名称共有144个,占36.7%,显示曲阜人命名时对方位词的偏好,从侧面反映出曲阜的传统文化浸淫之深。而且,方位词是避免命名重复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命名时能够区别近似的村名。

(三)村居地名会有一些“非理据性”的突变

村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所沿革。一些偶然因素也会造成了村居名的突变,这既包括无意识的讹变,也包括有意识的改造。前者如前述的“姚村”的得名。后者一般是通过谐音等手段对其原名“改头换面”,以美化其内涵。如:

慎言庄:由于村子在泗河坝旁,得名“压坝庄”,后讹传为“哑巴庄”。后村人孔继之认为不雅,改为“慎言庄”。

(四)有些村居的命名体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从反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中国历史上天灾人祸很多,战乱频仍,水旱灾害频繁,人民大众普遍希望天下太平,安居乐业。一些村居的名称就折射出了这些愿望乃至社会现实。如:保安村、保宁、五福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