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坛,除了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经典文字,美不胜收;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趣味盎然的人情故事。大师们你怼我,我怼你,颇为热闹。有一桩笔墨官司,竟然是因为眼泪而引发,而且与爱情无关,与仇恨更无涉。那到底是何种泪水,让大文豪互相揭短?本期我们就来说一说。
这两位互怼的人,名气不是一般大,一个是郭沫若,一个是徐志摩。郭沫若、徐志摩作为最著名诗人,其实有不少共性。他们都“风流”,都写过不少爱情作品。郭沫若写给年轻的女郎“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徐志摩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或许是因为志趣相投,郭沫若、徐志摩,一直以来表面都比较和气。然而最终,他们却因为4个字闹翻了。这4个字和眼泪有关,出自郭沫若的一首妙诗。原诗很长,我们节选前面四节:
这首诗一看就是郭沫若的风格,节选的这部分几乎每一句都充斥着“我”字。郭沫若就是如此自我,他的诗十分在意自我感受。他总是如此袒露自己的胸怀,以及热烈的情感。正如他在《天狗》中说的:“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郭沫若的诗,因为情感过于恣肆、奔放,所以在字词使用上,难免夸张。从前夸张也没人会说什么,偏偏这次遇到了徐志摩。大约应了一句话:“唬得住旁人,唬不住行家!”1923年5月6日,徐志摩在《努力周报》第51期上发表《坏诗、假诗、形似诗》。在此文中,徐志摩是丝毫不吝惜文字,而且极尽揶揄讽刺之能事。对于郭沫若的“泪浪涛涛”4个字进行了抨击,徐志摩是这样说的:
在这段文字中,徐志摩把郭沫若比作女人,甚至眼泪比女人更不值钱,这伤的是男人的自尊;徐志摩还指郭沫若是“作伪”,这是在攻击人的人格。徐志摩甚至断言:郭沫若当时或许根本一滴眼泪都没流。人格与自尊都被攻击,郭沫若十分恼怒。于是也发表了文章反驳,并称徐志摩虚伪。
口水仗我们且不去谈,那么郭沫若真的错了吗?郭沫若、徐志摩,到底谁有理?这个问题事实上并非一个现代才出现的问题。当年李白写“雪花大如手”(《嘲王历阳不肯饮酒》)、“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似乎夸张一点都不亚于郭沫若。后世也有人指出过李白用词过当,但是也丝毫没有影响李白的诗成为千古名篇。
虽然徐志摩的批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上升到人生攻击,似乎有些过火。毕竟,当年郭沫若诗中的这个故居,是他青春的回忆,在那里他收获了爱情,收获了诗集《女神》。用今天的话说,那是他逝去的青春。因此重回故居,流下热泪,甚至“泪浪滔滔”,其实是在情理之中的。毕竟,郭沫若的诗,比这夸张的太多了。
用夸张的手法来写诗,在现代诗中是很常见的。而将眼泪比作浪水滔滔,虽然不如当年李煜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比作内心的愁苦那么高明,但也算是别出心裁了。所以对这次事件,笔者倒认为郭沫若其实并不算有错。不过每个人对文字都有自己的看法,大家觉得这4个字用错了吗?欢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