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怀念黄霑,林青霞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沧海一声笑》,并自此开始了写作生涯。作为青霞的至交好友,也是她步入文坛的引路人,金圣华见证了林青霞如何由一位明星华丽转身,蜕变为一名作家。
日前,由著名学者、翻译家金圣华女士撰写的《谈心——与林青霞一起走过的十八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独家讲述了林青霞从影坛到文坛跨界转身背后的故事,将林青霞实现人生跨界转变的心路历程如实呈现在读者面前。该书由白先勇、林青霞作序推荐。
林青霞如何走上写作道路
这些年,淡出银幕的林青霞,先后推出了《云去云来》《窗里窗外》《镜前镜后》三部曲,让读者充分感受到林青霞在表演之外的文字魅力和人格魅力。
她是如何从明星蜕变为一名作家的?
林青霞曾说,金圣华是她交往的第一位学者朋友,她们一起相约喝茶聊天,畅谈读书写作的心得与生活感悟。
十八年来,两人相互扶持,相互勉励,在金圣华的引见之下,林青霞结交了许多文化界的好友,她向余光中、林文月、倪匡、张大春等虚心求教写作的诀窍,她们一起到北京拜访季羡林,向季大师讨文气,青霞由此写出了《完美的手》一文,写作生涯自此更进一步。
十八年来的生活点滴,一起拜访大师的经历,在金圣华的笔下汇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集结成了《谈心》这本书。
■金圣华与林青霞合照 SWKit邓永杰摄影
林青霞是书中每一篇文章的第一读者,第二十二篇完结篇,她是在回家的车上举着手机看的,看完正好到家,她给金圣华发了如下短讯:“刚才在车上把第二十二篇看完了,先给你一个回应,怕你等,要不是在车上,我真想站起来向这篇文章的作者,和她笔下的林青霞敬礼。我好像在看别人的故事,那个林青霞不是我,我感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给你写成这样,但你写的事情又没有一件不是真的。”
■《谈心——与林青霞一起走过的十八年》金圣华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林青霞坦言:“自己看不见自己,因为没有距离,太远了更看不清林青霞。十八年来金圣华与我肩并肩、面对面。她以最温柔的慧眼,最温暖的心,写出了最真实的林青霞。”
白先勇透露林青霞写作有时废稿撒满一地
白先勇在本书序言中写道:“金圣华与林青霞相交来往十八年,绝对是一段善缘。她们交往的一段故事,就像一部温馨的文艺片,细细的透着一股暖意芬芳。”
他透露,林青霞写作很认真,字字斟酌,有时废稿撒满一地。十八年能磨出三本文集,也难为了她。
■林青霞
白先勇写道:”那么林青霞的文章到底有什么好看的地方呢?一来,她在电影圈识人甚众,她写电影界的朋友,深入观察,细细说来,写出他们人性的一面。我们对于演员明星的印象常常把银幕上的形象与银幕下的混淆在一起,可是林青霞却把她的演员朋友有血有肉地写出一个真人来。”
例如张国荣,林青霞与张国荣是知交,两人合作拍过多部电影,张国荣在歌坛、影视圈叱咤风云,是天王级的人物,人们只看到他的风光,而林青霞却看到他多愁善感、脆弱容易受伤的一面。她写张国荣,满怀怜惜,张国荣跳楼自杀,林青霞的伤痛久久未能平息,连她跟张国荣在文华酒店约会的地方,她都避免,生怕睹物伤情。
“林青霞对人、对事、总持着一份哀矜之心,所以她的文章里常常透着一股人间温暖。这是她的文章珍贵的地方。经过一段磨炼后,林青霞的写作愈发成熟,已经抓到写文章的窍门了。”
白先勇还谈到了林青霞最近一篇《高跟鞋与平底鞋》是写李菁,李菁出道早,十六岁与凌波演《鱼美人》便选上亚洲影后,成为邵氏的当家花旦,红极一时。林青霞见过李菁四次,这四次却概括了李菁的一生。
第一次林青霞十八岁刚演完《窗外》到越南做慈善义演,她连正眼都不敢看李菁,因为李菁当时太红了,在众星中,压倒群芳,林青霞这样形容:“我眼角的余光只隐隐地扫到她的裙脚,粉蓝雪纺裙摆随着她的移动轻轻地飘出一波一波的浪花。”
这一只身披蝶衣的蜜蜂永不言休
作者金圣华表示,《谈心》是为了好友林青霞而写作的书,是为了记述彼此相交十八年中共同经历过、体验过和拥有的一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本书是两人合作的结晶。
■林青霞
书名由两人一起设想决定,每一篇文章写完,林青霞都是第一读者,并及时反馈意见,每一幅照片都由两人共同讨论决定。
写作这本书记录下来的是一份历久不渝的友情,一种同步追求创作的文缘,一个传奇人物不为人知的真实面貌以及息影巨星如何从红毯到绿茵,在人生道上跨界转身、自强不息的故事。
■林青霞手书
金圣华在后记中写下了一个小故事,记得在青霞六十七岁的寿宴上,闺蜜施南生曾经对她严下禁令:“不准碰甜食!”青霞趁南生不备,偷吃了一块,南生发现后正色训示说:“可知道,你得永葆美丽,这是你对世界的使命!”好友张叔平在旁欣然认同。
■金圣华手书
在她看来,的确,永远的林青霞不可不美,她的美,已经成为众人眼里的icon,几乎是一种应尽的社会责任了!然而,如今的青霞,除了姿容出众、丰神绰约之外,早已升华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了。
金圣华写道:在写作阅读方面,她确信:“学到用时方恨少,终身学习又何妨”;在为人处世方面,她既是“胆大包天”,又是“心细如尘”的“拼命三娘”;在安身立命方面,她深深体会到东坡居士的洒脱豁达:“此心安处是吾乡”,不管身在何处,她都能悠然自得,从心所欲。
她说,“在我的心目中,这一只身披蝶衣的蜜蜂,勤勉努力,永不言休,在未来的岁月中,她必定会继续酿蜜,继续缤纷,继续以精彩的作品在文坛发光发亮!”
来源:新闻晨报·周到APP记者·徐颖
图片来源:由出版方提供
来源: 周到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