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继合作化运动农民被剥夺土地之后,又一次分到了土地。捧起一把泥土,就像闻到了百馍的清香,光脚踩在地上,哪怕是杂草丛生处还是干硬的凹凸不平,也感到柔软和踏实。农民始终不渝地爱着土地。尽管人们无数次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个汗珠摔八瓣”、“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类词句形容农民的辛劳和痛苦,置身于田间的农民却依然悠然自得、谈笑风生。播种时的希望、劳作后的自豪、收获时的喜悦则成为农民最典型的表情。几百年对土地的挚爱,几百年的智慧与汗水的蓄积,将荒滩变成绿地,碱地变成良田。农民对土地的感情呀,永远说不完。

“秋收,麦口,腊月二十八九”这是农村人最忙的时刻,真正用镰刀割麦子,那苦滋味真的是无法形容。左手一把麦子,右手一抡镰,蹲步前移或半腰挪步。割一把麦放下,挪两步脚再割,天热无风汗直流,风掠麦梢笑点头。夏天的天天尤其夏忙时,天气总是变幻无常,令人琢磨不透。别看一会还晴空万里,说不准一会儿可能就阴云密布,要不怎么说是“抢夏”呢。  

小时候的农村收麦子(儿时的记忆收麦子)(1)

麦茬不能留得太深,不然容易扎伤脚脖,还影响下步点播玉米。如果不得要领,还很容易造成误伤;被镰刀割着脚踝或割破手指的事儿时有发生。割麦时最难受的莫过于被麦芒的刺了,扎得浑身痒痒的,随处可见些小红疙瘩。胳膊上有,腿上有,脖子上也会有。吸进嘴里鼻孔里的都是麦田的尘土,黑得很,一天下来像是去了趟非洲。拿镰刀的割麦人多都会这样,谁也跑不了,鼻子眼里全是黑乎乎,口里吐出的痰也是如此。连汗毛孔都浮上了厚厚的一层。别看这样,大家伙站直了身子,伸伸腰,沾满黄土的脸上写满了微笑,是喜悦的笑。抡起手背抺一把脸上流下的汗水,也不济事,再割一会还是汗流夹背,抺得脸上灰印子一道一道的倒成了大花脸。  

小时候的农村收麦子(儿时的记忆收麦子)(2)

太阳高高爬上了头顶,热辣辣照在身上,晒得人浑身像着了火。汗珠子噼里啪啦往下滚,掉在炙热的地上摔成八瓣儿,很快就蒸发干净。紧握镰刀的手早早磨出了血泡;麦疸、麦锈、蚜虫弄到脸上、脖子和衣服内,浑身刺挠;尖细的麦芒直往肉里扎,被扎伤的胳膊浸了汗水,滋滋喇喇疼;汗水流进眼里,涩涩地不敢睁眼慢慢地,镰刀钝起来,腰酸起来,背疼起来。抬眼望望远远的地头,还早哪-----。

小时候的农村收麦子(儿时的记忆收麦子)(3)

到了半晌,就要把割好的麦子用架子车运到场上,在火热的阳光摊晒翻晾,趁着中午麦秸晒得焦脆时,赶上牲口套上石磙在场上一圈圈扎麦,之后,起麦秸,樶麦蚊,看着风向扬场,把麦粒从麦糠里分离出来,扬场是有讲究把式的,没有一定技术扬不好。晚上还要看场防止偷盗,防止火灾发生--- 夏粮收获,白天黑夜忙活个把月,把最好的小麦、装上满满的一车去缴公粮,还要受质检员严格的挑剔的筛选,选不上的拉回重新晾晒补缴,唉,想想都是泪呀!

小时候的农村收麦子(儿时的记忆收麦子)(4)

分田单干使村里人对丰衣足食的渴望,变成了前所未有的生产积极性,一家老小辛勤汗水使的田间管理更加精细化,粮食的增产使得百姓的餐桌上鱼鸭丰盛,当然公社时期打下的基础,如水利式工程,作物杂交良种等等因素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乡镇企业的兴办让大家的腰包渐渐鼓起来,许多村民翻修或新建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增添农机具。本村人均一亩地,要承担每人百余斤公粮的任务,还要上交各种摊派和费用,就是在如此高的负担下,勤劳的家乡人依然能够吃饱饭。

小时候的农村收麦子(儿时的记忆收麦子)(5)

本世纪初,是村民最惬意的年代,随着机械化耕作的提高,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国家又免了农业税,取消了三统五筹,农机家电下乡补贴的等各项惠农政策,是村民获得了前所有的富足和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