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长沙的气温又冻手冻脚了,一直在室内又显得太闷,于是趁着外头地面已被风干,出去走走。家门口是一条河,湘江的支流。河堤上长满了茅草,风不大,却是令人不敢轻易将手从口袋里掏出来。

实在太冷了,于是找了条草坪上人走出来的路准备下河堤。

各种禾本科的草生长得茂盛,我却在草丛里发现了一个好东西!

冬天走路找野生菌,大冬天在河堤上遇见地木耳(1)

地木耳!若是屏幕前的小伙伴是来自农村,对这货肯定十分熟悉。

因为每年天气回暖的雨季,便是这货大量生长的季节。我家的房前屋后,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冬天走路找野生菌,大冬天在河堤上遇见地木耳(2)

但是在这城市的寒冷冬天,居然能看见它,我着实吃了一惊。

往往发现一坨,说明边上还有很多,没错,在离它不远的地方,还有很多。

冬天走路找野生菌,大冬天在河堤上遇见地木耳(3)

在草的掩映下其实也并不太明显。

冬天走路找野生菌,大冬天在河堤上遇见地木耳(4)

地木耳是可以拿来吃的。在我们家乡,甚至有人把捡地木耳当成空闲时期赚钱的手段。只不过它长在土上面,极难清洗,受众范围并不广泛。它给人的印象是山珍的形象,偶尔出现在饭桌上也挺让人眼前一亮的。

冬天走路找野生菌,大冬天在河堤上遇见地木耳(5)

我们家那边常常是拿它做汤,其它的做法好像都无法体现地木耳作为山珍的"鲜"。

地木耳其实是蓝藻的一种,学名普通念珠藻(Nostoc commune),它常常生长在近水的田埂、草地,人们往往觉得它是于雨季生发,其实在天气干燥的时候,它只不过是被晒干了,下个几场雨,它喝饱了水也就生长出来了。而且它很耐寒,人们对此类东西的固有印象是天一冷便踪迹难寻,实际上并不是哦。

前几天都在下雨,所以我能够见到它,也是必然。只不过在这人来人往,钢筋混凝土堆砌的城里,也能看到它,实属意外。

不知道远在乡村的小伙伴们,在这寒冷的冬天阴雨后,是不是也能看见它们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