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长宁人都知道,东诸安浜路前身是诸安浜的东段。而西诸安浜路是否就是曾经诸安浜的西段呢?

一切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

诸安浜历史至少可以追溯至大约700年前。河浜在今江苏路街道内的范围大致为东临镇宁路,西近安西路,南近延安西路,北近愚园路。由于成浜较早,浜名来历已不可考。

柏庐路的来历(西诸安浜路就是曾经诸安浜的西段吗)(1)

据清朝嘉庆年间与民国期间文献记载,诸安浜自李漎泾引水,入西芦浦。早年的诸安浜水系较为发达,支流众多。

柏庐路的来历(西诸安浜路就是曾经诸安浜的西段吗)(2)

但到了清朝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在吴门臬署出版的《上海县志》中曾指出,诸安浜已呈淤塞之状。

柏庐路的来历(西诸安浜路就是曾经诸安浜的西段吗)(3)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忆定盘路(江苏路在1943年前的名称)将诸安浜截成东西两段。1932年,又有人将忆定盘路以东的诸安浜河段填平筑为土路,路名取为“东诸安浜路”。

柏庐路的来历(西诸安浜路就是曾经诸安浜的西段吗)(4)

而忆定盘路以西的河段,则被人们称为“西诸安浜”。经历抗日战争洗礼后,河浜沿岸棚户惨遭日寇焚毁,河浜淤塞,居民又缺乏河道保护意识,加速了河浜淤积泛臭。1953年,政府听取民意,把西诸安浜填浜筑路。诸安浜从此作古。

柏庐路的来历(西诸安浜路就是曾经诸安浜的西段吗)(5)

西诸安浜被填浜筑路后,政府以河北省一城市名为之命名,就有了现在的宣化路。但不知是百姓的怀旧,还是历史的选择,宣化路以南有一条将小支流填筑而成的无名小路,又被附近居民“封”为“西诸安浜路”。

柏庐路的来历(西诸安浜路就是曾经诸安浜的西段吗)(6)

这条与宣化路平行的西诸安浜路在当时没有正式的官方命名,地图上也没有标记。上世纪90年代,香樟公寓造好后,又挡在了西诸安浜路东侧,让人更难寻觅西诸安浜路。后来,一些外来人员,会误以为西诸安浜路就是以前的西诸安浜主河道,但来了之后,却可能找不到路。

柏庐路的来历(西诸安浜路就是曾经诸安浜的西段吗)(7)

再后来,街道请专业路名牌公司定做了几块西诸安浜路名牌,贴在了附近几个路口指引,缓解了这一问题。

柏庐路的来历(西诸安浜路就是曾经诸安浜的西段吗)(8)

西诸安浜路西侧入口

柏庐路的来历(西诸安浜路就是曾经诸安浜的西段吗)(9)

一些历史细节,可能会有出入。

但人们的记忆,着实生动形象。

今年86岁的福世居民王伯治,是诸安浜地区最早的一批居民之一。对于诸安浜以前的模样,老人回忆道——

“我住的诸安浜这一带,在1949-1956年间,在这几段路口上,第一家店是酱油店(当年叫造坊)依次排下去的是老虎灶(卖开水的),小百货店,弹棉花店,老正兴饭店,五龙池浴室,布店,老酒店,煤球店,肉庄,鞋帽商店;马路转弯角那酱油店紧靠我家,隔壁有个公共厕所,接着是理发店、铁匠铺及两家夫妻老婆店;再过去有一个叫‘十金楼’的店,是广东人开的……夏天天热大家都露天睡,家家都把门板铺在门口的地上,一排排的。这几处河浜原来是有鱼的,可是后来与大河浜断了水路后,河水发臭,一些家庭把垃圾往河浜里倒,河水自然变得又脏又臭了,蚊子苍蝇也就特别多了。”

柏庐路的来历(西诸安浜路就是曾经诸安浜的西段吗)(10)

昔日诸安浜街景

已故的百岁老人金云鹏,也曾在他的回忆中说道——

“我家的老房子是今天的宣化路66弄9号。说到这条宣化路,解放前是条臭水浜,而且是死水一潭。周边都是矮平房,住的都是抗战三里。但凡遇到大雨天,这里更是苦不堪言,道路泥泞不说,泥浆水汇入河道,环境更加恶劣。解放前我们的丝织厂就开在对面西浜片区,离我们丝织厂不远还有一家布厂,我家也就落户在厂的周边,我和老伴在这里生儿育女,度过了半个世纪。解放后,大概在1953年左右,河浜被填,才有了今天的宣化路,对面的棚户也都改造了,宣化路在1989年全部改造好,如今走在宣化路上,回想起解放前的肮脏环境,真可谓天壤之别!”

柏庐路的来历(西诸安浜路就是曾经诸安浜的西段吗)(11)

现在的宣化路

参考文献

《百名长者口述历史》江苏路街道,2018年

《城市史研究 第24辑》张利民主编,2006年12月

《人民日报》1987年8月3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1月第6期

《长宁时报》1996年12月19日,2011年9月6日

《长宁文史资料 第2辑》上海市长宁区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1986年9月

《长宁年鉴》200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