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怎么学?初中语文怎么学?其实都得从这个宏观结构学起,很多孩子为什么越到高年级,感觉语学习越吃力?尤其是到了初一,本来小学语文成绩就不错的孩子,在语文上也会出现成绩下降的情况。

马正读懂文章从读懂一段话开始(马正读懂文章从读懂一段话开始)(1)

因为,从初一开始,语文的阅读量就增加了,要求孩子在阅读理解能力要有所提高,如果还停留在小学的识记背诵阶段,孩子就会很吃力,这时候最应该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什么是阅读理解?

就是读懂作者的意思——包含字面信息和隐藏信息。无论是古文阅读还是现代文阅读。

那怎么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呢?

你会发现,孩子阅读的都是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是由一段一段话组成的。为什么家长经常会说我家孩子读不懂文章?是不是他的理解能力有问题?

不是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问题,是孩子初接触阅读的时候,就没有掌握读懂文章的方法。

要读懂文章,首先要学会读懂一段话。一段话,是一篇文章的组成部分。孩子能够把每段话都读懂了,就能够读懂一篇文章。所以学会读懂一段话,才能为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马正读懂文章从读懂一段话开始(马正读懂文章从读懂一段话开始)(2)

怎么才算是读懂一段话呢?有两个要求:

1⃣️能够理清一段话的叙述层次

一段话是由一句句的话组织连接起来的,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能够理清句子叙述的先后顺序。看一看,一段话叙述了几层意思,哪几句话叙述了一层意思。理清段的叙述层次,就为理解段的内容做好了准备。

2⃣️能够理解一段话的主要内容

● 理清段的层次之后,还要进一步理解段的主要内容。每段话都有一个中心内容,全段围绕中心内容进行叙述。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要边读边想,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又是怎样写的,是从哪几方面写的。理解段的主要内容后,连段成篇,就能顺畅地读懂一篇文章了。

例如鲁迅《社戏》里的第一段话:前面的叙述,只是为了引出这个中心句:但在我是乐土:由于我在这里不但失掉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马正读懂文章从读懂一段话开始(马正读懂文章从读懂一段话开始)(3)

如何读懂一段话呢?

我们要知道,一段话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小学的文章还比较简单,到了初中甚至高中,就会更复杂,如果不能掌握了解一段话的步骤,那么孩子阅读一篇文章就会比较吃力。

要了解读懂一段话的基本步骤, 就要先了解一段话的基本构成规律,这个非常重要‼️

反之,孩子掌握了一段话的几种基本构成规律,写作文时也能应用了,他何须愁作文不会写呢?

第一种:按先总述后分述理解主要内容

有的段落开头先用一两句话对所写的内容进行总的介绍,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叙述,这样写的段落,层次十分清楚。

● 请阅读下面的一段话:

在强强的眼里,爷爷的小闸(zhá)屋是个好玩儿的地方: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áo)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里,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更有趣的是,海边长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一片普普通通的苇叶,经爷爷三折两卷,就成了一支芦笛。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海水味儿……

这一段先总述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再具体描绘周围景色之美、芦笛曲调动听。先总后分,层次分明。段的主要内容就是“ 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全段内容就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遇到总分结构的段落,一定要找准总说的句子。然后想一想,全段是不是围绕总说句写的,判断要准确。

第二种:按先分述后总述理解主要内容

有的段落,段的开始就具体叙述事实,然后用一两句话加以小结,进行总说。这样写的段落,读后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请阅读下面的一段话:

秋天,北边墙脚下的花丛发出阵阵芳香。绿叶上镶嵌着一朵朵粉红色的喇叭花,似乎在为小蜜蜂伴奏一支动听的歌。墙上盘缠着深蓝色的络石藤,上面缀满了许多鲜红的小花,像一颗颗小红星。南面的石榴树上结的石榴成熟了,红褐色的果皮也裂开了,露出了珍珠般的颗粒,迎着我咧嘴傻笑。秋天的小园真美丽!

这段话共有5句。段的开始用4句话描写秋天小园里的景物:花丛的芳香,喇叭花的色彩,飞来的小蜜蜂,深蓝色的络石藤,成熟的石榴……然后用“秋天的小园真美丽”一句加以小结。段的主要内容就是小结句。

先分述后总述的段落,阅读时要仔细分解,哪几句是分述,哪句话是总述,分得清,找得准,能更好地理解段的主要内容。

第三种:按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理解主要内容

有的段落幵头对段的内容先总的介绍,接着叙述具体事实,最后用小结句总结全文。这样的段落,段首、段尾相呼应,使段的结构更加严谨。

● 请阅读下面的一段话:

那枝红色的月季花多美啊!碗口大的花朵,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火球。近看呢,那层层花瓣娇嫩鲜艳,还能闻到香味。在那细丝儿的花蕊上还有花粉呢!外国友人说中国的月季花是“花中皇后”,真的,这青枝、绿叶、红花艳丽极了!我真爱这枝红色的月季花。

这一段有6句,第1句先总述月季花“多美”,接着具体分述月季花是怎样“美”的,最后一句总述“我爱这枝月季花”。层次分明,叙述完整。

按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构成的段落,在理解主要内容时,应把开头的总、结尾的总,综合起来归纳。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这枝红色的月季花很美丽,我爱这枝红色的月季花。

第四种: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理解主要内容

● 有的段落叙述事情,是按照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写出来的。阅读的时候,要把表达同一个意思的几句话合并为一层。看一看,段落是怎样一层一层写出来的,理清叙述的顺序,理解主要内容。

● 请阅读下面的一段话:

吃过晚饭,爸爸召唤我们全家坐在阳台上,观看奥运的礼花升空。时针指向8点半,爸爸惊喜地大喊一声:“快看呀,礼花升起来了!”只见一串串银色的光柱从远处喷发而出,就像一条条美丽的金线,又像喷涌而出的泉水,焰火表演开始了。妈妈笑着说:“奥运礼花的样子可真多,真美。”我们睁大眼睛,望着“鸟巢”的方向,看见天空中变幻着菊花、繁星、雪花.....红色、金色、紫色、黄色、粉红......壮丽的焰火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夜空里。爸爸和我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心中默默地祝福:好运,北京。

这段话有6句,叙述全家人看礼花的事情。第1句写全家人在阳台上准备看礼花。第2至5句写全家人看到的礼花。第6句话写出爸爸和“我”喜悦的心情。句与句之间关联紧密,完整地叙述了事情过程。

在理解主要内容时,可以把层意连接起来,经过提炼写出来。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全家人看礼花,祝福北京好运。

以上几种就是一段话的基本构成构成规律,可以翻看孩子六年的小学语文课本文章,基本都是按这几种构成规律写的。

如果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就学会读懂段落,那他就能概括段意;能概括每段的段意,就能概括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几个能力都是层层递进的,当孩子能够概括段意,概括文章内容,并且能够把握文章的中心的时候,孩子就能真正地读懂一篇文章了。

读懂文章是能够做对阅读题的前提,如果文章都读不懂,掌握再多的做题技巧,都是没用的。

家长可以随便拿一篇文章,看孩子是否能读懂文章呢?

读懂文章两个标准:

  1. 能概括文章内容
  2. 能把握文章的中心

学习资料进我主页私信“1”,即可免费领取⬇️⬇️⬇️

马正读懂文章从读懂一段话开始(马正读懂文章从读懂一段话开始)(4)

马正读懂文章从读懂一段话开始(马正读懂文章从读懂一段话开始)(5)

马正读懂文章从读懂一段话开始(马正读懂文章从读懂一段话开始)(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