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朱允炆作为朱元璋法理上的正统继承人虽然败于朱棣,但从当年的明朝到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同情这个被亲叔叔靖难的侄儿。而他最在大众心中出名的形象就是善良仁厚到迂腐的白兔少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大义灭亲(被大恶狼亲叔叔篡位的小白兔侄子真的是个仁厚君子么)(1)

但是作为朱元璋失去最认可的继承人懿文太子朱标后不顾一切封为皇太孙并留在身边亲自教导的建文帝真的会是个迂腐软弱的善良少年么,回顾当年建文帝削藩的手段和结果却恰恰相反,建文帝不仅不仁厚善良软弱,对一些藩王叔叔的政治手段堪称绝情。

1398年,周王朱橚的次子朱有勋为了一字亲王的权位向朱允炆举报其父图谋不轨。朱允炆迅速逮捕了朱橚和其长子朱有炖流放云南。明朝初年的云南可不是现在洗涤心灵的旅游胜地,当年那里还是一片未被开发的地方,史书中叫做“烟瘴之地”。周王被发配到那儿,衣冠不整,妻子挨冻受饿,又恰好有个小儿子出生,堂堂洪武大帝朱元璋的孙子甚至连个乳母都寻不得,只可谓狼狈不堪。

周王的这次飞来横祸,并不是因为他真的在诸王当中是个罪大恶极的人,主要是因为他是朱棣的同母兄弟。而且这个周王,还是个高素质有理想的文化人,写过在医学和植物学上颇受推崇的《周府袖珍方》和《救荒本草》,但遭遇如此政治迫害让人唏嘘。

不过建文在位时还有比周王更悲惨的藩王,那就是朱元璋的第十二子湘王朱柏。湘王朱柏于1389年既洪武十八年就藩荆州府。在建文元年被人诬告谋反遭致朝廷派员讯问,面对莫须有的诬告无以自明的朱柏不愿受到狱史羞辱愤而闭门自焚。照理说人都死了,事情也该结束了。可建文帝还觉得不够给了自己十二叔一个恶谥,戾,同时王位传承断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大义灭亲(被大恶狼亲叔叔篡位的小白兔侄子真的是个仁厚君子么)(2)

湘王朱柏墓

和周王相似,湘王也是一个好读书的儒雅文人。因为封地荆州与道教名山武当很近,曾多次到武当并留诗,其中流传比较广的有一首 《赞张真仙诗》:“张玄玄,爱神仙。朝饮九渡之清流,暮宿南岩之紫烟。好山劫来知几载,不与景物同推迁。我向空山寻不见,徒凄然!孤庐空寂大松里,独有老弥松下眠。”、

建文一朝,除了周湘两王,像豫王朱桂岷王朱楩等势力较大的藩王也先后被遭遇地方诬告然后贬为庶人或圈禁或流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大义灭亲(被大恶狼亲叔叔篡位的小白兔侄子真的是个仁厚君子么)(3)

虽然削藩对于中央政府来说势在必行,但先削谁后削谁怎么削也是非常有讲究的,齐泰就曾经提出过擒贼先擒王的主张,当时还有一个名叫卓敬的户部侍郎,曾向朱允炆提出建议,将燕 王朱棣迁到南昌,这种方法叫做“徙封”。可是朱允炆视一切势大藩王为仇寇,甚至背弃了自己当年和朱元璋对答“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兴兵伐之。”以德怀之,以礼制之彻底成了句笑话,其手段酷烈连削这一道都不削了,只剩下血淋林的不死不休。虽然权力斗争当然是不讲亲情的,但是天家的家事就是政治,政治就是家事。建文如此残酷的对待藩王,等同于把所有藩王都逼到墙角去,明明白白的告诉所有藩王——小侄就是要弄死各位叔叔。在政治上彻底坐实了朱棣的“欲屠灭亲王,以危社稷,诸王实无罪,横遭其难,未及期年,芟夷五王。”当年汉朝七国之乱加上推恩令才彻底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影响,建文的做法如此简单粗暴,其政治水平对比朱棣真是萤火之光焉能与日月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