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能人辈出,各色各样的国君也层出不穷。有气吞天下的秦始皇,也有龟缩一隅的韩桓惠王,有励精图治的赵武灵王,也有恋母情结的齐王建。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战国历史上,四个荒唐的国君,他们不一定是昏庸无能,但却实实在在做出了一些奇葩的事情,接下来一一介绍。


第一位:燕王哙的痴

燕王哙的这个痴,就是智力低下,指的是被大臣子之当小孩一样糊弄,结果还要给人叫好,几乎葬送了整个燕国。

战国时期各国君王对比图(战国时期的4个奇葩君王)(1)

事情是这样的,说起燕王哙,人还是不错的,继位之后励精图治,也想着把燕国治理好。他不像其他君主那样贪图享受,在位期间,不贪恋女色,不扩建宫室,不听音乐不看歌舞,而是亲自下地种田,一门心思的为百姓疾苦着想,这样的人可以说是一个难的贤良君主。

可能就是因为太过贤良,贤良的过头了,在战国这种大争之世,满脑子却是尧舜禹的“好贤”、“行仁”,把禅让看成了一种美德而想要建立一种乌托邦事的制度,使自己流芳后世。可以说燕王哙的思想还停留在上古,被周朝的礼仪制度影响至深,而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完全背离。

也是因为具有了这样的“贤良”思想,燕王哙将王位禅让给了野心家子之。可以说子之是战国时期最腹黑的人物,他表面上表现出为国为民、操劳国事,俨然是一个道德模范,但内心却是一个贪婪成性、野心膨胀之人。

战国时期各国君王对比图(战国时期的4个奇葩君王)(2)

通过自己的超高演技以及帮手们的推波助澜,头脑简单的燕王哙彻底被洗脑,甘愿跳进他们挖好的大坑,痴痴地将王位禅让给了子之

也是因为这次禅让,给本就弱小的燕国带来的几乎灭顶的灾难。君王有禅让的高尚品格,并不代表其他人就能够接受。首先自己的儿子,本来是未来的国君,现在却成了别人的臣子,心理上是很难接受的,于是乎一场夺权大戏就此上演,虽然没有成功,却给了邻国齐国出兵的借口。

齐国铁骑虽然扫灭了子之,杀死了燕王哙,但在当时的环境下是没有人甘愿做雷锋的,总要有利益的回报,所以齐军在燕国大肆烧杀掠掠,几乎把燕国折腾回石器时代,使得燕国一蹶不振。

燕王哙以最天真的想法,做了最愚蠢的事情,给燕国带来了几乎覆灭的后果。虽然他很贤良,也难以掩盖后世对他可笑行为的讽刺。


第二位:楚怀王的傻

说楚怀王的这个傻,就是头脑简单,被张仪骗了一次之后,不长记性又被秦昭襄王再骗了一次,最终客死秦国。

战国时期各国君王对比图(战国时期的4个奇葩君王)(3)

楚怀王在楚国国历代君王中还算是有所作为的一个君王。在政治上寻求变法,启用屈原改革弊端,虽然中途受到旧贵族势力的阻扰而半途而废,但是某些新政还是得以实施,促进了楚国的发展。

在军事上也曾发起过多次对外战争,取得了几次胜利,比如襄陵之战,大破魏军,夺取了魏国的八座城池,洗刷了之前对魏国战败的耻辱。面对秦国的合纵,楚怀王也曾担任六国合纵的合纵长,给了秦国不小的震慑,并且在魏、赵、韩三国战败后,楚国却取得了小胜。

最令楚怀王自豪的是,在他的统治期间,灭了越国,把整个越国纳入到自己的版图,使得楚国成为七雄中国土面积最大的一个,成为当时列国中的三强之一

上面说的是楚怀王好英明的一面,下面说一说他犯傻的一面。俗话说,人不要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就是不要傻呵呵地犯同样的错误。然而,我们的老楚王就是这样傻傻地跌倒了两次。

第一次是被秦国的张仪忽悠了。知道战国史的人都知道,张仪在当时可是个风云人物,凭借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大行连横破纵之术。为了能够破坏齐楚联盟,张仪就把楚怀王彻彻底底地耍了一遍。答应用商於600里土地,换楚国解除盟约。当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一个骗局,劝说楚王不要听信时,单纯的楚怀王就是相信了,并且一意孤行,背弃了齐国,最终换来的却是秦国的6里土地承诺,楚国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战国时期各国君王对比图(战国时期的4个奇葩君王)(4)

当知道老楚王单纯好骗之后,秦昭襄王又故技重施,谎称要和楚王在武关会盟。当所有人都看出这又是一个骗局时,这个老楚王虽然心里也打鼓,但最终还是傻傻地去了,结果也可想而知,被秦国软禁了起来,逼迫割让巫郡和黔中郡。

这时的老楚王倒是显示出了自己的倔强,坚决不答应,使得秦国的阴谋没有得逞。但从此楚怀王就滞留在秦国,直到听说楚国推出了自己儿子登上王位,代替了他时,心里感到愤恨和背叛的他,在高呼“秦人偏误,楚国负我”后,不久郁郁而死

战国时期各国君王对比图(战国时期的4个奇葩君王)(5)

楚怀王虽然被骗两次中有些实属无奈,但作为一个君王太过于相信他人,而且还是敌人的时候,就显得太傻了。


第三位:赵武灵王的疯

说赵武灵王的这个疯,就是想法的疯狂,太过理想化,不仅害死儿子,饿死自己,还让赵国错失了继续强大的机会。

战国时期各国君王对比图(战国时期的4个奇葩君王)(6)

说起赵武灵王,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胡服骑射。赵武灵王可以说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赵国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位划时代的存在。

他在赵国危机中继承王位,通过多年的韬光养晦保住了赵国的地位。通过胡服骑射,提升了赵国的军力,打造了一支所向披靡的骑兵。他东灭中山,北逐胡人,开疆扩土使得赵国版图不断扩大。可以这样说,赵武灵王一个人把赵国带到了战国第二强国地位,具备了和秦国一较高下的地步。

都说伟大的人,都有疯狂的一面。作为一代雄主的赵武灵王,在取得了耀眼的成绩之后,也开始了疯狂的举动。

在具备了与秦国争夺霸主地位的实力后,为了能够安心地对付秦国,赵武灵王开始脑洞大开,做出了把王位让给了自己的小儿子,自己当起了“主父”的出人意料的决定。这个看似英明的决定,却为赵国埋下了隐患。

战国时期各国君王对比图(战国时期的4个奇葩君王)(7)

本来有机会成为接班人的大儿子,眼睁睁地看这王位给了自己的弟弟,心里是十分的不爽,但想到老爸还在,实力又不济够时,就暂时忍了下来。

谁知这波操作之后还没有完,有一天赵武灵王看到了大儿子,突然觉得自己当初的做法实在是对不起他,于是乎,一个更大胆的想法诞生了。他把赵国一分为二,两个儿子各管一摊,自己整体协调,形成了联邦制。

可能赵武灵王太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太低估了人性中对权利的欲望。当他一门心思研究对付秦国时,两个儿子及身后的支持者开始了权利争夺。

总之最后小儿子获胜了,而大儿子就被杀死在赵武灵王的眼前。当他震惊和后悔之余,在想试图改变,却已经无力回天了。被困在沙丘宫,没吃没喝三个月,最终饥饿而死,一代雄主就以这种方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战国时期各国君王对比图(战国时期的4个奇葩君王)(8)

赵武灵王的文治武功,可以说是一代雄主,他奠定了赵国的强大,为赵国在后期对抗秦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晚期的荒唐想法,又太过疯狂,直接害死了自己也阻碍了国家的继续强大。


第四位:齐湣王的狂

说齐湣王的狂,就是狂妄自大,把自己当成了天下第一,最终落得扒皮抽筋的惨死下场。

战国时期各国君王对比图(战国时期的4个奇葩君王)(9)

齐湣王前期还是很有抱负的,通过几次大仗,扩大了齐国的地盘。当时的齐国,不仅大败了楚国,使得楚国俯首称臣。还狠揍了当时不可一世的秦国,直接打进函谷关内,使得秦国割地求和。这可是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函谷关唯一一次被攻破,也是唯一一次战败后向他国割地求和,可见当时齐国的战力。可以说,这时候的齐国达到了实力的最巅峰。

人一变得的强大,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骄傲,变得狂妄自大,齐湣王就是这样的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后,开始变得不可一世。蔑视其他诸侯国,我行我素,想惹谁就惹谁,结果把周边的国家都得罪了。

胜利容易冲昏头脑,也容易使人失去了大局观。为了能够把宋国这块馋了好久的肥肉吃进肚里,在明知会引起其他几国群起而攻之的情况,强行地吞并了宋国。结果使得其他六国冰释前嫌,组成六国联盟,狠狠地教训了齐国。尤其是燕国,为了报当初的灭国、害国之仇,在名将乐毅的率领下,几乎把齐国灭亡。

做了逃亡之君的齐湣王,由于之前的狂妄导致的人缘太差,很多小国都不愿收留他。唯一愿意收留的卫国,却被他的狂妄和傲慢激怒,把他赶了出来。哪怕是如丧家之犬的逃亡过程中,这个齐王还想着吃肉,结果惹怒保护他的将士,最后落得被扒皮抽筋惨死的下场。

战国时期各国君王对比图(战国时期的4个奇葩君王)(10)

本来齐湣王治下的齐国可以有一番很好的作为,然而狂妄自大的他却最终导致了国家的几乎灭亡以及自己的惨死。狂妄的结果就是自己要进行买单。


以上就是战国时期四位奇葩的君王,他们每一个都不是昏庸无能的君主,但却都做出了一些荒唐的事情,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死亡后国家的衰弱。我们不能耻笑他们,我们只能为他们进行惋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