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的方言土语有趣 这些方言土话中的古音(1)

周琪,系《南桐矿工报》原编辑,现居成都

各地的方言土语有趣 这些方言土话中的古音(2)

从小生长在万盛,对万盛话非常熟悉。我们小时候,相对现在,万盛要封闭得多,加之那时有文化的人太少,因此,人们交流中“土话”特别多。很多万盛的“土话”受普通话影响,如今已有了很大改变。对那些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土话”寻踪觅迹探索一番,也是一趟很有意思的旅行。

儿子生在成都,刚会说话时,把吃饭的“吃”(音chī)发音为“qī”(音欺),这令我大为惊奇。我们小时候,万盛很多人是把“吃”发音为“qī”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嫌“qī”太土,渐渐发音为“cí”(四川话)了。我也多年来都说“cí”,孩子怎么会发这个音呢?

各地的方言土语有趣 这些方言土话中的古音(3)

当年在北京读大专,教古汉语的老师,是一位湖南籍的老夫子。有一次老先生说到他们湖南话“吃”发音为“qī”,《康熙字典》上“吃”的注音就是“qī”。下课后,我告诉老先生,我的家乡“吃”也是发音为“qī”的。后来,我也去查了《康熙字典》,上面注释:《集韵》欺讫切,音乞。“吃”的古音确实是“qī”。(注:《集韵》为宋代编著的一部音韵学著作。古代汉语没有拼音注音,只能采用另两个字来注音,规则是前字取声,后字取韵,声调随韵。)

当时还和老先生说到另一个字“间”。老先生说,房间的“间”(音jiān)古音读作“gàn”(音“甘”)。万盛话过去也是把“间”读作“gān”的。三“gān”房子、两“gān”房子,现在还有不少万盛人这样读。有意思的是,在粤语中,“间”读作“gaan”——“gàn”变作了长音。

各地的方言土语有趣 这些方言土话中的古音(4)

与上面说的“吃”相关的土话还有一个古音字,即“吃肉”的“肉”(音ròu),古音读作“rù”(音同“入”)。杜甫的五言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这个“不得收骨肉”的“肉”,若读作“ròu”就不押韵了,只有读作“rù”才能押韵。现在在万盛,虽然已经很少有人读作“rù”了,但说起“肉”的这个读音,稍微有点年纪的人,当是还记得的。

说起唐诗,杜牧《山行》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现在普通话读作“xié”(音同“歇”),而在这首诗中却应读作“xiá”(音同“侠”),不然不能押韵。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鱼田堡煤矿工作,许多老师傅都将这个字读作“xiá”,他们口头上说的就是“倾斜(xiá)煤层”、“斜(xiá)坡绞车”。

各地的方言土语有趣 这些方言土话中的古音(5)

还有一个万盛话中土得掉渣的字。老一辈土著万盛人多有将骂人叫做“tāo人”,长期来,我们都不知道这“tāo”是哪个字。后来偶尔读一本讲成都风土人情的闲书,里面讲到,老成都人将骂人叫做“叨人”,这“叨”读作“tāo”(音同“滔”)。又查《康熙字典》,上面对“叨”注音曰:“《唐韵》土刀切;……《正韵》他刀切,从音滔,同饕……”虽然未注明有“骂”义,但既然成都土话中将“骂人”作“叨人”,想来全国应不只这两处,其他地方“土话”中,当也有将“骂人”作“叨人”的。古人云:兵者,非义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作为兵器的刀容易伤人,必须谨慎持用。骂人的话,如同兵器,也会伤人,也不能轻易出口。这“叨(tāo)人”还真贴切。(《唐韵》是唐人孙愐所著的一部韵书。《正韵》即《洪武正韵》,明朝初年的一部韵书。)

和“叨”有些近似,彩虹的“虹”,现在的万盛人基本都读作“hóng”(音同“红”)了。有一次我从一本杂志(好像是《读书》)的补白处读到:山东有的地方将“虹”读作“gàng”(音同“杠”)。我一看,咳,我们小时候不都是将“虹”读作“gàng”吗?虽然我查了几本字词典都没能查到“虹”字“gàng”的读音,但既然远在千里之外的山东有这个读音,想来古代“虹”字应该是有“gàng”这个读音的。几千年来,中国大地饥荒、战乱频仍,不断的人口迁徙,才导致了西南一隅的万盛与山东的某个地方,对同一个字有相同的读音。

各地的方言土语有趣 这些方言土话中的古音(6)

有一次和一个微信朋友交流,他说他的家乡南京将解放军的“解”字读作“gǎi”(音同“改”)。我告诉他,我们的家乡也是读这个音。其他还有“解铃还须系铃人”的“系”,普通话读作“xì”(音同“细”),万盛话读作“jì”(音同“计”)。《成语大词典》上对这个字的注音是“xì”,《新华字典》是两个音都有的,但已经很少有人读“jì”了。南京话居然也是读作“jì”。

“茅厕”的“厕”是个多音字,用在“厕所”一词时读作“cè”,用在“茅厕”时读作“si”(音同“斯”)。说茅厕并不算“土话”,古代白话小说中,用这词的很多。“睡觉”的“觉”普通话读作“jiào”(音同“叫”),万盛话读作“gào”(音同“告”)。哄小孩睡觉,都说成“睡gàogào”。粤语读作gau,和万盛话很接近。《唐韵》注音:古孝切,与万盛话相同。相应的,“搅拌”的“搅”(音jiǎo),万盛话读作“gáo”,骂人捣蛋鬼叫做“gáo屎棍”。《唐韵》《正韵》注音是古巧切。

各地的方言土语有趣 这些方言土话中的古音(7)

万盛,过去是两省(四川省、贵州省)三县(綦江县、南川县、桐梓县)交界的地方,地方偏僻,人口流动很小,容易保留一些古音。就像广东、福建等地,原来中原的人口迁来,进入山区,由于高山峻岭和江河的分割,成为一个个的语言孤岛。这些“岛”上的居民不少还保留了相当多的古汉语的语法和发音。也许,对“万盛土话”深入研究,一些被历史的尘灰所湮没的东西会被发现出来。

文/万盛史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