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诺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做母亲的十年是我个人成长最重要的十年)(1)

李一诺和三个孩子剪影。受访者供图

不兜售故事、不谈情怀,当问题抛来,李一诺总能够在最短时间组织语言,回答得干脆利落、言必有中,这是历练过的不疾不徐。

接受记者采访时,是北京时间上午十点左右,也是美国的深夜。远在海外的李一诺,工作时间要跟国内时间保持同步。“孩子会觉得我很忙,陪他们的时间少。我希望能尽可能平衡好。”

清华学霸、前麦肯锡全球合伙人、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多个标签傍身,在李一诺看来,她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身份:三个孩子的母亲。

“做母亲的十年是我个人成长最重要的十年。” 2016年,李一诺以个人的身份,开始了探索一土教育。跨界做教育,与她的母亲身份密不可分。一土承载了她认为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期待——引导和激发孩子认知自我,而这一条觉知之路,也是李一诺作为妈妈的必修课。

“在养育儿童过程中,需要有很多勇气去理解、看到自己的无能和恐惧投射到孩子身上。”与多数妈妈一样,李一诺也曾忙着准备为孩子“套上犁”,也曾为孩子的教育感到焦虑。“如果找找根源,是我们成人总是有自己的预期。”又与多数妈妈不同,李一诺也总能从所谓的焦虑感中抽离、自省。

在她看来,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可以照到完整的自己。父母要接纳自己、接纳孩子。在相处中,共同走向自我觉知。职场妈妈应该是什么样?李一诺给出了一个答案。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新京报:有人说,生育是严肃的生活哲学。 当一个人与另一个人有了生命的连接,他们应该是何种关系?

李一诺: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我们养育儿童过程中,需要有很多勇气去理解、看到自己的无能和恐惧投射到孩子身上。我一直认为,孩子是来度我们的,让我们走向觉知。

新京报:“母亲”与“自我”是否可以调和?

李一诺:如果没有孩子,我可能没有机会去看这些东西,很多你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你的孩子会挑战你。比如,我们给孩子报一个课外班,你会说大家都在上,这个特别好。孩子就会反问你,为什么大家都上我就上?你说的好,什么叫好?这个时候你就要问自己,为什么要上这个课,是不是怕被落下,是不是怕自己不够有竞争力。

孩子是很犀利的。你跟孩子的很多对话,是会让你反思自己。作为父母,其实需要一个环境,让他愿意把一些话说出来。

李一诺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做母亲的十年是我个人成长最重要的十年)(2)

李一诺与孩子的亲子共读时光。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作为妈妈是否有过焦虑,你是如何化解的?

李一诺:我也是慢慢学习做妈妈的。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自省的能力,学会去化解我对孩子的这些期待。真的是孩子需要吗?还是我内心的需求?而我内心这些需求真的是基于我对孩子的爱吗?还是基于我对孩子不能失败的这种恐惧。

如果我们是基于恐惧,不管怎么样投射到孩子身上,对孩子都是不利的。然后你觉得给孩子的不够,不断进行补偿。

《功夫熊猫》中有一句话, when would you realize the more you take the less you have,你拿的越多,你有的越少。之所以焦虑,我们认为要不停地拿、不停往里填,然后你总会觉得我还没填够。当我们是一种焦虑和匮乏感“打底”,很难真正关注到孩子的需求,眼里看到的更多也是自己的恐惧。我们以为在教育孩子,实际上是在害孩子。

新京报:让你改变这些想法的,有没有“决定性瞬间”?

李一诺:我曾经接触到一个幼儿园,你走进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很不一样,你的心里会特别的舒服。

你发现,教育还可以这样做。我们常常说启蒙,但是总会把它等同于一些课程等等,但其实,教育是不能量化的,而这个不能量化才是我们人跟机器的不同,所以那时候接触这些儿童教育,对我是有很大的震撼。

“家长的爱和接纳,是孩子成长的底气”

新京报:跨界创办一土学校,跟母亲身份有关吗?

李一诺:肯定有关。可以说,承载了我认为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一个期待。

我觉得教育的核心是关于孩子的自我认知,这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但在我们现阶段是非常欠缺的。我希望以此作为基础,建立知识体系、世界观等。

涉水教育,我也接触到了更多家庭、更多教育理念,你会发现,好的教育根上都是一样的,最终都是赋予人自由。

其实你看所有的教育观最终都是尊重孩子,以儿童为中心去真正了解儿童的需求,而不是以成人为中心去灌输。只有当你放下身段,才能够真正敬畏儿童,允许孩子探索自我。

李一诺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做母亲的十年是我个人成长最重要的十年)(3)

李一诺和三个孩子玩游戏。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你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成功者和精英,你希望孩子的人生这样发展吗?

李一诺:我们经常会把教育等同成学知识和学历,我觉得这个东西当然重要,但是实际上成功应该是一种心安,向内走向前看。

新京报:这跟你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吗?

李一诺:我非常得益于从小的家庭教育,就是我爸爸妈妈对我的这种接纳。

从小没有人觉得你这不行,你不能做,他们没怎么管我。后来我想,不管其实是非常大的能力和智慧。他们为你创造了一种宽松的环境。

好的教育,就是能给他一个特别温暖的和接纳自己的强大精神底色。你每天给他灌输都是对他的爱和接纳,在遇到这些挑战时,会有这种坚韧力,而不是马上去否定自己。

新京报:全然地接纳孩子,会被解读成另一种的“溺爱”。两者的边界在哪?

李一诺:接纳的意思就是不对他的本我进行批判,不批判孩子,每个人都是叫本性具足、自信光明,每个人都是有灵性的。家长的接纳,是孩子安全感的源泉,这些来自家长的爱和认可,也是孩子以后向外支付的储备。

而比方说,他早晨起来要自己打扫卫生、要穿衣服、要叠被等这些事情是要要求的。 接纳就是对他是有无条件的爱,不会因为他没铺好被子而不爱他。

每天记得抱抱孩子,给孩子说一句“我怎么这么爱你呀!” 就可以像存硬币一样给孩子的内心存入一份爱。

新京报:你觉得陪孩子的时间够吗?是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

李一诺:我的孩子很希望花时间陪陪他们,但有时候也是没办法。特别是最近疫情,我经常在家办公,孩子会觉得我很忙。

但有一些时候,我希望能尽可能平衡好。我给自己的一个原则,每天跟每个孩子都能有一点独处的时间。比如,一起刷个碗、一块走路、一块做个题或者看个电影啊。

亲密的亲子关系是家庭和睦或者孩子成长的基础。虽然,有的时候陪伴他们的时间不多,但我还是尽可能去寻找这些可能的机会。

新京报记者 方怡君 编辑 巫慧 校对 何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