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瘟疫和苦难面前,对大家都是一种考验。谁努力,团结一致,谁就是胜利者;谁放弃,一盘散沙,谁就遭殃!困难和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是脆弱的铁屑,铸成的将是锋利的钢!真正强大的人,从学会自渡开始。自渡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成长和历练!

小市街道临时封控小区(封控楼里的爱心暖流)(1)

上面这张图片是在我们3号楼微信群里的一张截图。是一位外籍女士发在微信群里的一段话。

我不懂英文,但我又想知道她的内容,于是我就通过百度翻译把她驿成了中文。

小市街道临时封控小区(封控楼里的爱心暖流)(2)

“你们都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社区啊!这温暖了我的心,让我知道每个人都互相帮助!”

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简单而朴实,但却是发自肺腑由衷的心声和感叹!是对楼栋全体居民疫情期间“守望相助,攻坚克难”和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中华美德最好的点赞!

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因为她也是疫情和楼栋封闭管控期间的经历者和见证者!

我不认识这位外籍女士。

楼里的邻居告诉我这位女士叫史蒂维,是租居在楼里的一位美籍女士。

史蒂维发自内心的的心声我也感同身受。因为,在疫情和封控管理期间,我也受到了楼里好邻居的关心和帮助。

我是一个年逾古稀的独居老人。3月28日早晨8点左右我准备去菜场买点蔬菜和生活必需品之类的物品。但走到小区门口时,保安告诉我,由于小区内核酸检测有阳性,所以10分钟前接到通知对小区实施封控管理,不能再出去了!

我一下子懵了,因为我家里的蔬菜已经没有了,米也所剩无几了。

于是,我在“楼栋微信群”里

@楼块长,讲了我的情况,而且反映这样的情况不止我一个人,呼吁居委会采取措施帮助解决困难。

谁知就在发了这个信息的第二天上午,我家的门铃在一个小时内接连响了3次。

“滴铃铃、滴铃铃”。我打开门一看,是个10多岁的小朋友,只见他手中拎了一马甲袋蔬菜。“我是102的,知道你蔬菜没有了,家里让我给你送点蔬菜来”。

不一会儿门铃又响了,打开一看,又是一个小朋友 “我是8楼的,妈妈让我给你送点蔬菜”。我问他是八零几室的,小朋友硬是不讲就走了。

第三次的门铃响起时,我打开一看,是一个60多岁的阿姨。“我给你送几个番茄和黄瓜,希望能帮到你”。我都不知她是几楼几室的。

501则在微信群里@我,“我家有大米,如果需要,我们给你送上来或者放在家门口,你自己来拿”。

还有好几个邻居也在微信群@我“叔叔,有什么困难尽管说,我们会尽力相助”!

小市街道临时封控小区(封控楼里的爱心暖流)(3)

这时的我深深感受到我并不孤独,楼里的邻居都是我的亲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像这样的守望相助的事例,疫情期间在3号楼里几乎天天发生。

这时我的心里突然萌发了一个冲动:用笔把疫情期间特别是封控管理期间楼栋里发生的一件件感人的事写下来,让他定格在字里行间,成为永恒的记忆。

因为这是一群善良的人。

虽然疫情期间,个别人出于对政策的不理解和封闭时间的延长,心情的烦躁,也会有些牢骚和怨言,但他们始终恪守着道德底线和良知,恪守着“公共精神”,自觉遵守着封控管理的要求,守护着自己的家,守护着3号楼。

因为这是一群充满爱心的人。

在疫情和楼栋封控管理期间,165户人家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拧成一股劲,心往一处使,用希望播下希望的种子,用爱心传播爱心的火炬,依靠自身和团队力量,共同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3号楼的邻居们,我们在一起”成了大家坚定信念,“自助自救”成了抗疫中的中流砥柱!

谁是抗疫英雄?

是医护人员,是志愿者,是疫情下的逆行者,但同样也是敬畏病毒,坚守本分,令行禁止的每一个普通人!

因为他们从小就知道“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纵然卑微如蝼蚁,也有螳臂挡车之力!

我不是抗疫一线的记者,也不是通讯员,我的文笔也不出彩,也没有人交给我什么任务。但我发自内心的想用我的笔,把疫情期间发生在3号楼的感人事迹写下来,让3号楼每个人、每户人家记住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记住3号楼这个充满爱心的大家庭!

——引子

春季,是阳光明媚,百齐艳争日子。然而,2022年的春季却黯然失色。

新冠病毒席卷,疫情肆虐猛于虎,上海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劫难,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整个上海万人空巷,按下了“暂停键”!

在这场疫情肆虐的劫难中,静安城小区3号楼的全体居民也和全上海的居民一样经历了一场劫难和严峻的考验。

静安城小区内的3号楼是高层共33楼,每个楼层5户,共计165户。3月28日上午因为小区内核酸检测有阳性感染者,突然宣布整个小区实施封控管理。

在突如其来的危机和灾难面前,楼栋165户居民拧成一股劲,心往一处想,守望相助,攻坚克难、依靠团队和自身的力量共渡难关。从3月28日宣布封控管理至今一个多,整个楼栋次序井然,刚需生活用品基本保证,大家同心协力守护住自己的家,守护住这座楼栋!演奏出一曲“远亲不如近邻好,危难之际见真情,众志成城抗疫情,攻坚克难夺胜利”的抗疫篇章!

小市街道临时封控小区(封控楼里的爱心暖流)(4)

“武西静安3号楼”微信群

在宣布小区实施封控管理后的第一时间里,楼组块长就首先健全和完善原有的“武西静安3号楼”微信群,保证每家每户都有微信群成员,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的全覆盖,群里成员从原来的100多位扩大到现在280多位,并要求每个群里的成员把在群里的昵称改为“楼、室”号,以方便每个成员的定位、联系、沟通和核酸测试、物品的发放等。

同时,还统计了整个楼里的老、弱、病、残人员,独居老人,需要帮助的对象,以便在整个封控管理中有的放矢的由志愿者给以帮助,共渡难关!

整个小区从3月28日封控管理以来,微信群在第一时间内成为了:

•了解和掌握居委会传递各类疫情防控信息、要求和相关政策以及3号楼疫情情况的窗口;

•串联起165户居民家“喜、怒、哀、乐”桥梁;

•传播和普及防疫知识的阵地;

•互帮互助、爱心传递、充满爱意的团队;

•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攻坚克难的堡垒!

虽然是足不出户,封闭在家,但“武西静安3号楼”微信群把165家居民的心紧紧的连在了一起,凝聚成一个“同命运、共呼吸”的大家庭。

翻看“静安微信群”,成为每户人家每天的必修课。成为整个大楼的主心骨、守望相助的主阵地。

“我们都是一家人”

曾经有人说,现代化的钢筋水泥楼阻断了邻里之间的情感交流,邻里之间仿佛是“熟悉的陌生人”、“陌生的熟悉人”,甚至有些人还怀念和留恋着老式居民区,老式里弄的生活方式。

小市街道临时封控小区(封控楼里的爱心暖流)(5)

然而,在疫情期间,特别是小区封控管理以来的日日夜夜,楼栋里相识的、不相识的,守望相助,共渡难关的一桩桩事例使我们深深领悟了“千金买宅、万金买邻”、“远亲不如近邻”的真谛,整个楼栋成为一个“爱“的大家庭!

403室把家里自制的面包腾出一部分放在4楼的电梯口,并在群里发布信息,有需要者可以自取。因为大楼有外籍人士居住,细心的403还特地打上了英文。

小市街道临时封控小区(封控楼里的爱心暖流)(6)

3001室看到封控管理后,保安和保洁阿姨依然坚守岗位,非常辛苦,于是把一箱牛奶放在家门口,让保洁阿姨带给保安以表示慰问。

不少居民户在微信群里发出了有多余可以帮助他人的物品信息,放在自己的家门口或楼层的电梯口,让有需要的自己去取。有蔬菜,肉,鸡蛋,包括盐、酱油、葱、姜、番茄酱、胡椒粉等调味品、还有饮料,甚至狗、猫等宠物的食粮。

有人说,如果把这些物品放在一起,那就是个小超市!

为了保障志愿者防疫用品需要:

•1301、1901、2104、3101捐出了一批N95口罩;

•3101捐出了消毒酒精;

•605、201、603捐出了一次性手套;

•602、804、1105、2405、3003则在微信群里发信息告诉大家,家中的小推车放在家门口或者所在楼层的楼道里,志愿者发货时或者有需要的邻居可以自己去拿着用。有人戏言这是疫情期间志愿者的“劳斯莱斯”!

“有困难、找警察”,这是我们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然而,在封控管理至今的20多天来的3号楼变成了“有困难、找群里”!谁家缺什么东西,有什么困难,只要在群里一求助,基本都是一呼必有应,件件有着落!

免费赠送,以物换物的事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可以说翻开3号楼的各个微信群,比比皆是,以至于笔者在此不知举那个事例。可以这样说,楼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爱”的传播者和“爱“的受益者!

在封闭管控期间的核酸检测中,发现了楼里也有几列阳性患者。这给团购送货到家,解决最后100米的志愿者带来了感染的风险。

在团长的网络会议上,有人提出必须给这些志愿者买大白防疫服。可这防疫服60元一套,费用怎么办?

有人建议把防疫服费用摊到团购费用上。就是说每一次团购货到后一般需要三个志愿者完成这最后100米的发放,需要3套防疫服。每套价格60元,总费用180元。这180元按参团份数平均分摊。这可是个金点子!

金点子发到楼组的微信群征询意见时,100%通过。

于是购买防疫服的先期费用由2703先垫付,然后每团购一次,收到的费用再转给她!防疫服的费用问题就这样完美的OK了!

大楼封控了,然而保安还在执勤,守护着整个小区的安全。保洁工阿姨们还在留守着,每天骤增的垃圾收集,楼道的消毒,都落在她们身上。为整个楼栋的次序井然默默的奉献着!然而,他们也有困难。生活必需品也开始捉襟见肘,而且又没有团购渠道,有的连智能手机也不会操作。

得知这一情况后,团长群讨论后提出建议,每次团购,多购二份,捐给保安和保洁工阿姨,费用也按团购份数分摊。这个建议发到微信群征求意见,又是100%通过。既解决了保安和保洁工阿姨的后顾之忧,又把物业保安、保洁工凝聚在一起!

邻里之间的守望相助深深的感染了住在楼里的外籍人士。楼栋里的韩国插画设计师在楼层的电梯口摆了个“设计作品分享区”,与大家分享自己作品,也可以用小礼品进行交换,给封闭的楼层频添了些许的温馨!

小市街道临时封控小区(封控楼里的爱心暖流)(7)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

正是这每一个善举,每一句温馨的言行,漾起一波波真情的涟漪,推动着“爱心”的循环,从而筑成一道众志成城的抗疫防线!

失去的是一段时间的“自由”,收获的是满满的爱心!

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

“ 团长” 最可爱的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那是作家魏巍赞颂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战士的著名文章。

然而,在疫情肆疟、封控管理的这段日子里,如果你问楼里的每一户居民“谁是最可爱的人?”,大家都会异口同声的回答说“团长是最可爱的人”!

“谢谢团长!”“你们辛苦了!”,这是楼组微信群里出现的最多的词句之一!

由于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之间宣布实施小区封控管理的,随着封控管理天数的推移,每户人家日常基本生活的必需品和冰箱里的库存也开始“动态清零”。于是,微信群里出现了基本生活用品缺少和求救的信息,也成为了群里的主要话题。

在这最困难时刻,“2703”发起了由1902、2104、2801、3001以及郭老师组成的志愿者“团购代办群”,并在线上召开了“代办群”第一次会议。

在这个“团购代办群”志愿者的组织、协调下,“3号楼蔬菜群”首先建立了起来。考虑到楼里还有一些老人不会手机操作,又建立了“3号楼代下单群”,每当要组团购物时,把信息发到这个群里,咨询他们意见,若有需要,代为下单。针对楼里老年人多的情况,“3号楼配药群”也相继建立起来。

到目前为止,《3号楼临时团购联盟》由刚开始的4、5个人发展到现在16个人。

群里的这些“团长”,他们可能都没有见过面,甚至互不相识,只知道每个人所在的“楼号”,有的连名字都叫不出来。是“疫情”、是“危难时刻”、是“爱心”、是“奉献”精神使他们走到了一起,拧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成为大家的依靠,不愧为抗疫时期“最可爱的人”!

据统计,从4月6日团购的第一批猪肉到货开始,到笔者截稿为止,共团购成功36次(不包括有些楼里居民自发的团购),有蔬菜,鸡蛋,肉类,半成品、水果、消毒酒精、防疫用品等各类物品近4000份,从而大大缓解和解决了165户居民基本生活的刚性需求,依靠自身力量保证了封控管理后生活的基本正常。

为需要的老人和居民到药房或者医院配药3次

这一系列的数据中,倾注着“团长”们的大量心血。

通过几次的团购实践,讨论制定和完善了团购攻略,使团购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从而大大提高了每次团购的成功率,做到“零差错”。

•开团:寻找团购信息,联系供货方,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

•整理信息:包括团长的室号,单价,额外费用等

•建群:发布团购信息,建立专题团购群,有意向的直接进群。

•公示信息:在新建的群内公示团购信息,统计参团的室号和份数。

•截单:规定截单时间,统计参团人数,如果没有达到团购要求的份数就告示后解散,达到要求,建团成功

•收费:团长统一收费后提交供货商。

•召集志愿者:货到后配合团长一起分送到团购人员的楼层或家门口

•联系物业:告诉到货时间,由保安将大门口的货物送到3号楼。

•由志愿者分发到每个团购成员的家门口。

“跟着团长有饭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是楼里居民对团长们最朴实的赞美!

就在我撰写这篇文章翻看楼组微信群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微信群二维码,群号是“1601小卖部”。

这时还有开小卖部的?

我带着好奇的心情也加入了这个群。进入群后,我才发现其实也是一个团购群。群主团长自称“1601小卖部老板娘”。之所以称为“小卖部”是老板娘利用自己供货渠道的优势,既可为大家团购,还可以零卖。物品既有刚需的生活必需品,还有休闲食品包括咖啡,薯片等。对于老年顾客还可以送货上门。很受大家欢迎,特别是年轻白领欢迎。

短短几天,群里顾客就达到了120人,不但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而且还“名声在外”,小区内其他楼栋的也来了不少顾客。为此,老板娘还聘用了一个助手“店小二”。

经过了解“老板娘”就是那个在楼道里摆放“设计作品分享区”的韩国插卡女设计师。

“我快3年没回国了,最近经常想家,各种乱想”、“这样忙点,帮帮你们,不会多想,我真的很开心”。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老板娘”的心声。

疫情期间“老外”在楼栋开小卖部,当购物团长也可谓是疫情期间一朵奇葩,成为小区里的趣闻、美谈!

“志愿者”—— 无私奉献的人

小市街道临时封控小区(封控楼里的爱心暖流)(8)

上面的这张照片是我在收集素材,通过微信语音采访部分楼里的居民时501提供给我的。照片中的二位女士正在细心的统计着3号楼抗原自测的数据 。

大家在核酸检测时,一定看到过二个人的身影,但不一定叫的出她俩的名字,不一定知道她俩是几零几的。那么,我在这里告诉你,她俩是居住在我们楼栋的二个有孩子的“宝妈”,也是居委会静安城志愿者队伍成员。

封闭在家的孩子要照顾,要上网课,还要居家办公,然而她俩舍小家为大家,活跃在志愿者队伍中,默默无闻的为楼里的居民服务着。

“我是党员、我来报到”!

小区宣布封控管理,特别是4月1号整个浦西实施封闭管理后,3号楼在职的20多名党员“量身份、见行动”,立即到所在地居委会报到,组成一支以在职党员为主的志愿者队伍。

小市街道临时封控小区(封控楼里的爱心暖流)(9)

小市街道临时封控小区(封控楼里的爱心暖流)(10)

小市街道临时封控小区(封控楼里的爱心暖流)(11)

在职党员志愿者们协助配合社区居委会,配合楼块长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引导核酸检测,发放抗原试剂、运送物资、服务老人、心里疏导、维持秩序,齐心协力 筑起一座防疫、抗疫的“安全墙”!

我已经记不清封控管理以来,做了多少次核酸和抗原检测的次数了。但我知道每次核酸检测从准备开始到结束需要4个小时左右。每次抗原自检统计结果,一家一家的电话打过来需要2个小时左右。每次把发放的物资送到楼里的每户人家,需要4到5个小时左右,可志愿者们都是无怨无悔,默默的奉献着,哪怕有时还要遇到个别不理解的居民的埋怨和牢骚!

下图是3304室和2202室在微信里和退休支部的支部书记聊天的截图。

小市街道临时封控小区(封控楼里的爱心暖流)(12)

小市街道临时封控小区(封控楼里的爱心暖流)(13)

在微信语音采访中,我曾经想知道这些志愿者们是几楼几室的和他们的名字。但后来我打消了这个年头,因为我知道就是问了他们也不会告诉你。

但是我可以告诉你,这支志愿者队伍中,绝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共产党员”!

小市街道临时封控小区(封控楼里的爱心暖流)(14)

志愿者姐妹花

说完在职党员志愿者队伍,我还得说说为减少人员聚集,完成最后一百米,把团购货物送到团购成员的家门口的支援者队伍。

这是一支不固定的志愿者队伍,但却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每次团购的货物一到,团长们只要在群里一发布信息,马上就有人志愿报名,团长们从没有因为没有人加入志愿者队伍而发愁过。

封控管理以来,整个大楼团购的各类物资近4000份,就是这些志愿者们一份一份份的发送到团购的每户人家家门口。

“半成品购物团”到货时间,开始接到供应商信息时说晚上8点可以送到小区,团长在群里发了信息后,3个志愿者整装待发。可由于疫情期间,情况多变,硬是从晚上8点一直等到晚上11点货才送到小区门口。把货整理消毒后再分发完毕已经是半夜12点多了。

“只要没有差错,大家满意,我们辛苦点也是应该的”,三个志愿者如是说。

疫情期间,情况多变,晚上8、9点钟到货是经常的事。楼里的居民说:志愿者们不仅把货物送到了家门口,更是把温暖送到了我们的心坎里。

小市街道临时封控小区(封控楼里的爱心暖流)(15)

封控管理以来,我每天都要翻看楼里的各个微信群,这样的事例实在是举不胜举,这里列举的仅仅是一部分,是一个缩影。为了写这篇文报导,寻找素材,我从头到尾一边又一遍的翻看楼组各个群里的聊天记录,每翻看一次,就会感到一股“爱”的暖流在心里涌动,感叹万千,为之动容,甚至潸然泪下!

同心守“沪”、同心守“楼”,

同心守“家”、义不容辞!

“3号楼互助抗疫日记”

小市街道临时封控小区(封控楼里的爱心暖流)(16)

如果说“武西静安3号楼”微信群,是疫情期间3号楼守望相助战疫情的主阵地,那么“3号楼互助抗疫日记”则是3号楼守望相助战疫情的又一个阵地,充满着满满的正能量,凝聚和激励着楼里的每户人家,每一个人为抗疫守住自己的家,守住3号楼而从我做起,从每一个家庭做起!

为了让足不出户的每一户居民及时了解和知晓3号楼疫情和抗疫的整体情况,记载这段不同寻常的日子,志愿者“3001”从4月2日起开始撰写“3号楼互助抗疫日记”,每天发布在“武西静安3号楼”微信群内。

3001说:“团结抗疫,安心生活,三号楼的邻居们,我们在一起”这就是我撰写抗疫日记的初心。她的这一举动也得到了她家人的全力支持!

小市街道临时封控小区(封控楼里的爱心暖流)(17)

“3001”在担任团长的同时,精心编写“3号楼互助抗疫日记”,记录下在大楼封控管理以来,每天发生的重要之事。

基本栏目有:

•今日新鲜事;

•近期楼内疫情情况;

•大家关心的问题。

同时,根据不同时期和阶段的需要发布各类布告和倡议,科普各类防疫知识。

•志愿者防疫物资使用;

•最大限度地降低团购风险的倡议;

•阳性楼栋防疫指南;

•团购物件消毒知识;

•蔬菜保鲜保存小技巧;

•日常生活相关的如楼道的消毒、垃圾收集时间、快递安排,紧急联系的电话等等;,

•常用群的群主及二维码。

当我在“武西静安3号楼”的微信群第一次看到“3号楼互助抗疫日记”时,就被吸引住了,“日记”的整个版面安排井井有条、思路清晰,精致有序,简明扼要。编者是用“心”在做。在微信语音采访中,我了解到“3001”还要居家办公,是工作、志愿者二不误,可见其是倾注了多少心血。

首先,编者要了解抗疫每天要做的事、团购的动态,每天发生的事情;在基本栏目不变的前提下根据疫情变化,抗疫要求的变化调整“日记”的有关栏目;还要加强自身学习,根据楼里疫情变化情况,收集和普及各类抗疫的有关知识。

在楼里核酸检测出现阳性患者的时候,编者在“抗疫日记”又及时推出了“守护3号楼八件小事”的海报,动员大家从我做起,从家人做起,共同守护好3号楼这个大家。

小市街道临时封控小区(封控楼里的爱心暖流)(18)

我在想,以一个楼组为单位,撰写抗疫日记,记载下封控管理中每天发生的事,可能不多见。如果疫情结束,它将是一份珍贵的资料,因为它的意义不单是记载了3号楼在疫情期间所发生的一件件事,它更是疫情期间,上海的居民守望相助战疫情的一个缩影!

“生活总是伴随着苦难,但荒漠中开出的花往往最鲜艳”!

如果说,疫情的肆虐是一场苦难,是一片荒漠,那“3号楼抗疫日记”就是荒漠中那朵鲜艳的花,让我们看到春天的希望,给我们以鼓舞和力量!

小市街道临时封控小区(封控楼里的爱心暖流)(19)

小市街道临时封控小区(封控楼里的爱心暖流)(20)

跑赢人生马拉松的秘诀,就是熬不下去的时候,再坚持多熬一会儿!熬过最难过的日子,便是阳光满地!

就在笔者完稿之时,居委会发出了通知,3号楼从封控楼改为了管控楼。也就是说在3号楼全体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抗疫已经取的了阶段性的胜利!

但是我们清醒的看到疫情还在流行,抗疫之战还在继续,务必克服“疲劳、厌战”情绪,务必“坚持、坚持、再坚持”、丝毫不能懈怠!因为坚持就是胜利,坚持一定胜利!

3号楼里的每一户,每一人将继续自觉遵守管控楼的要求,落实好各项防疫措施,继续守望相助,众志成城、严防死守。从我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努力使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成为隔断病毒传染的狙击点,让各个狙击点连接起来,从而筑成一座阻击病毒的堡垒,那3号楼必将成为“无疫楼栋”!

到那时,我们将一起去拥抱蓝天白云,拥抱大自然、拥抱静安城、拥抱大上海!

上海必胜,我们必胜!

加油上海、加油静安城、

加油3号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