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

二月二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从事三年亚夫营。

心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风夜雨声。

李商隐

公历2022年3月4日,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也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民间称为“龙头节”。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日在仲春卯月初,“卯”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为生发之大象。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

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

这天民间习俗众多: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二月二,占鳌头:相传是文昌诞辰,旧时上学、企盼学业有成的日子;美食多:水饺叫“龙耳”、春饼叫“龙鳞”、面条叫“龙须”......今天,北京冬残奥会也将拉开帷幕,龙抬头恰逢雪容融开工,为中国运动员加油!

重阳节日记250字8篇(孙静文学作品说说节日的事)(1)

中国人过年,从腊月初八就已正式开始,在二月初二才算真正结束。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这天“青龙”七星开始出现在东方,万物开始真正苏醒,春天真的来了,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更有深意的是这天一般处在惊蛰前后,在经历漫长的蛰伏之后,蛰虫正在苏醒,开始回到大地上,以崭新的生机和活力,开始全新的生发前行和生生不息。这也是一个伟大的人生寓言,告诉我们人循天道,应当如何去做。

这个人生寓言和龙抬头的意象,最全面而深刻的解说,在《易经》之中,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乾卦。乾卦六爻可以归纳为三种气象,那正是在龙抬头这个日子,我们应该抬起的三种精神头。有这三种精神头,是人行天道,自然得天之庇佑,好运当头。

龙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需要领悟易经及乾卦所教导我们的龙的精神。新的一年已经开始,动物们舒展筋骨,人也应振奋精神,投入到新一年的事业中去。

抬起三种精神头,一年好运必当头:抬起“能屈能伸”的头——最好的姿态。

乾卦第一爻,是“潜龙,勿用”,告诉我们的是沉潜之道。

重阳节日记250字8篇(孙静文学作品说说节日的事)(2)

抬起这种精神头,其实是学会低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低头,才是最高明的抬头。老子所谓“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也,故能为百谷王”,古人所谓“水低为海,人低为王”。

沉潜,是当自己还弱小时,隐藏自身,把心思用在修炼自己、积攒本事上。这是心性的沉静,是谋之于长远。背后的真正道理,便是能屈能伸四个字。能屈能伸,正是龙蛇之道,龙蛇之身向来是屈伸自如,故能蛰伏深海,亦能一飞冲天。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通过曹操之口,说出了龙的特点: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龙乘时变化……

曾国藩也曾引《杨雄传》中的话说:“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并解释道:“龙蛇者,一曲一直,一伸一屈。”这正是龙的根本精神所在。

曾国藩运用龙蛇之道的事例很多,比如同治三年(1864),他领兵攻破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人生登上巅峰。但在向朝廷报捷的时候,他特地将官文列在捷报之首,以表谦让之意。

随后他为了消除朝廷对他的忌惮,避免因功高震主而危及身家,主动裁撤了自己一手打造、实力强劲的湘军。但他只从自己开刀,特地保留了淮军,交待李鸿章按兵不动,因为自己手中若没有资本,就只能任人宰割。

他的这种处理手法,正是龙蛇之道的生动体现。人活世间,行龙蛇道,当曲则曲、当伸则伸,能屈能伸、屈伸自如,才是最高明、最从容的姿态。

抬起“自强不息”的头——最大的修行。

乾卦的第二、三、四、五爻,是“见龙再田”“终日乾乾,夕惕若”“或跃在渊”“飞龙在天”,告诉我们的分别是:积极历练、勤奋谨慎、等待时机、一飞冲天。这正是干事业的一个完整过程,也是人生修行的一个完整路径。

用更平实的话说,这个过程便是:先要历练自己,在历练中才能不断逼出自己的缺陷和弱点,于是才能够一点点去修正、完善,并将自己的心性磨砺得更圆满、更有弹性、更坚韧。

王阳明所谓“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孟子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心性,是成大事最重要、最根本的根基。

所以我们经常有这种感受:一个人很冷静,遇事不慌乱,我们就会觉得他是做大事的料。反之,一个人为人浮躁,做事毛躁,我们就会觉得他不靠谱。

所以,历练,一定要积极;成功,一定不能急。越慢,才越扎实,最后的成功才越大、越稳当。

有了这种心性,勤奋就是水到渠成的事,谨慎也会自然而然。勤奋不懈则是成长的最好动力,谨慎小心则是不栽跟头的最大保障,于是才能走得更快、更稳。先要本事到,还要时机到,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实现最大的效果。时机不到,就要等待;时机一到,紧紧抓住,便是一飞冲天。

龙,从深深的水底浮出水面,屈身积蓄力量的同时小心觉察周围的危险,然后终于等到一个雷鸣雨作的日子便一飞冲天,就是这个过程的绝佳寓言。这就是进取之道中龙的精华精神所在。

本事的训练贯穿这整个过程,这就是干事业最大的要诀。心性的磨砺也贯穿这整个过程,所以是最大的修行。做得成事业,修得成心性,就是入世出世的最大圆融,就是做人的格局和气象。

重阳节日记250字8篇(孙静文学作品说说节日的事)(3)

抬起“知进知退”的头——最高的境界。

乾卦第六爻是“亢龙,有悔”。大部分人对“亢龙有悔”的认识,来源于金庸武侠——“降龙十八掌”的第一招,就是“亢龙有悔”。

一条乘云高飞的龙,飞到了最高的地方,却四顾茫然,既无法再上升,又不能下降,就只能忧郁悔闷了。“孤独求败”这个名字,表达的也许就是这种心情。天道忌满,物极必反,到了这种程度,要么是在现实中走向反面,要么是精神上遭受反噬。

“亢龙有悔”启示我们,做人做事切忌过头,在任何事上都要知进知退,既要前进,又要为自己找好退路,否则就会有凶险。这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格局和眼光,能不能在一开始就考虑到长远和周全。

“汉初三杰”的结局之所以不同,就在于这一点——知进不知退的韩信以谋反罪名被杀,没做好进退的萧何也被治罪下狱,惟有急流勇退的张良一生平平安安。张良用事实告诫世人:放得下,才能保得住。

北宋诗人黄庭坚7岁随父游黄袍山,在参观张良的“良山道观”和“伐桂书院”时,曾赋诗一首:牧童骑牛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重阳节日记250字8篇(孙静文学作品说说节日的事)(4)

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知进知退的关键,在于戒骄戒躁。骄傲和浮躁,是人性中根深蒂固的癌瘤。俗话说“善泳者死于水,善武者死于斗”,越是自己擅长的东西,越容易让自己栽跟头,所以切忌恃长而骄。浮躁的背后,则是人心的浅薄,心浮则人躁,人躁则事乱,所以做不好事,做不成事,更别说大事。

乾卦配谦卦,才是人生大吉之道。乾卦教人刚健进取,自强不息,却容易落入“亢龙有悔”的陷阱。谦卦,则正是最好的药方。易经六十四卦,唯有谦卦六爻全吉,这正是古人所暗示我们的终极智慧。

飞得越高,越需要谦之道。老子“处下”的真谛,也在这里。入世越深,阅历越多,活得越通透,就越能体会这一点。

这三种抬头,其实是低头、抬头、回头。低头,是为了更好地抬头;头抬高了,还要懂得适时回头。人生须往前,回头才是岸。看遍了世间的花红柳绿,终究要回到自家的春暖花开。

总结为一句话就是:不忘初心,坚定前行,且行且珍惜。

二月二,龙抬头,在惊蛰前后的日子,在春暖花开的时光。能悟及此,方能不负这融融春意,不负人生的大好旅程。

农历的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从这天开始万物复苏雨似油,年年角宿光明亮,岁岁如意大丰收。因为“龙抬头”,就意味着结束冬眠、万物复苏、昂首挺胸,扬眉吐气的意思,故自古以来,人们也把二月二这天,作为了一个辞旧迎新、转来好运的日子。大家在这个节日里会做一些吉祥的事情,抬起一年好兆头。

第一吉:采龙气。一般就是在二月二这天面朝着东方深吸5口气,这就是采龙气,象征着吸走了财气,运气,福气,喜气和人气,寓意着一整年都要福气满满。

第二吉:剃龙头。民间最大的习俗是“剃龙头”,不管是老人小孩,剪发、修容,让自己焕然一新,预示着可以求得一年的好运。

第三吉:吃龙食。这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习俗就是吃“龙食”,人们把各种能和龙沾上关系的食材,化身成龙的影子,认为吃了“龙食”以后,也能沾上龙气,给家人纳祥转运,来年图个好兆头。

二月二,龙抬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不知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态迎接这新的一年,愿君一切静好,愿君前途似锦!

责任编辑:丁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