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1)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唐朝时期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大唐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地频繁与活跃,都给文化艺术地发展带来了新地机运,使绘画艺术形成灿烂辉煌的局面,涌现出一批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画家。

唐代绘画体裁仍以人物画为主,宫廷衙署及寺观壁画占相当比重,褒扬功勋的功臣画像仍在继续,石窟及寺观壁画较南北朝有着更大的发展,其规模之宏伟、技艺之卓绝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佛寺壁画中流行大型的经典题材,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穿插描绘有大量的生活场景,塑造的佛教形象中人性化的成分明显增强,甚至出现以宫娃为模特塑造菩萨形象的现象,附于佛寺壁画中的供养人占了更大壁面,这一切都展示出佛教绘画适应社会好尚而趋于世俗化的倾向。

唐代书法艺术,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初唐以继承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晋代书法的劲美。中唐不断创新,极为昌盛。晚唐书艺亦有进展。

唐代最高学府有六种,即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其中书学,专门语养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是唐代的创举。历朝名家辈出,灿若繁星。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中唐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是书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书,李鹗的楷书和杨凝式 的“二王颜柳”余韵。

唐朝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都留下了极为珍贵的书法作品,楷书、草书、行书在唐朝也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具有鲜明突出的时代特点,对后世的书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有“书至初唐而极盛”这一说法。此外,唐朝的书法教育也为唐朝书法取得非凡成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书法是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工具的特殊性是书法艺术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借助文房四宝为工具,充分体现工具的性能,是书法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文房四宝,书法艺术便无从谈起。

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汉代以来的书法理论,具有自己的系统性、完整性与条理性。

这里分享四大楷书书法家之一欧阳询书法作品。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2)

欧阳询(生卒年不详),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人。唐朝大臣、书法家。欧阳纥之子。

隋炀帝即位,欧阳询出任太常博士。武德三年(620年),投靠夏王窦建德,授太常卿一职。武德五年(622年),归顺唐高祖李渊,授侍中,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册封渤海县男,主持编撰《艺文类聚》。贞观初年去世,时年八十五岁。

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中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欧阳询精通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善于书法,父子俩被合称为“大小欧”。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代表作:楷书有《皇甫诞碑》《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塔铭》《虞恭公碑》《兰亭记》,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黄帝阴符经》(现藏于徐州市博物馆)《荐福寺碑》(已佚) 《张翰思鲈帖》《卜商读书帖》《丘师墓志》,正草有《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皇甫诞碑》《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唐朝时期唐人楷书第一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赏析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3)

唐刻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全图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4)

唐刻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之一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5)

唐刻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之二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6)

唐刻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之三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7)

唐刻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之四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8)

唐刻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之五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9)

唐刻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之六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10)

唐刻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之七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11)

唐刻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之八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12)

唐刻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之九

宋拓唐刻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拓本半开纵209cm,横13.9cm。1956年张明善捐献文化部文物局拨故宫博物院藏。欧阳询楷书字帖《九成宫醴泉铭》李琪藏本彩色图片50张。

《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此碑立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碑高2.7米,厚0.27 米,上宽0.87米,下宽0.93米, 全碑共二十四行,每行四十九字。 今石尚存,但剜凿过多,已非原貌。传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旧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碑身和碑首连成一体,碑首有六龙缠绕。正面隶书“九成宫醴泉铭”六个大字。碑座已经破损。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七十五岁的作品,最能代表他的书法水平,《宣和书谱》誉之为“翰墨之冠”,赵孟頫说:“清和秀健,古今一人。”充分体现了欧阳询的书法结构严谨、圆润中见秀劲的特点,此碑书法,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用笔方整,紧凑,平稳而险绝。被视为“楷书法的极则”,也就是说是楷书研究的出发点、终点站,是历代学书者的楷模。

唐朝时期唐人楷书第一欧阳询《化度寺塔铭》赏析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13)

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之一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14)

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之二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15)

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之三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16)

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之四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17)

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之五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18)

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之六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19)

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之七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20)

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之八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21)

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之九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22)

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之十

(唐)欧阳询楷书《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煌残本 唐李百药撰文,欧阳询书。碑立于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楷书35行,行书33字。此碑书法笔力强健,结构紧密。早《九成宫》一年而书,故风格极相似,但谨严有余舒展不足。元赵孟俯评论云:"唐贞观间能书者,欧阳率更为最善,而《邕禅师塔铭》又其最善者也。"清代金石家翁方纲对此碑书法评价极高,认为此碑胜于《九成宫醴泉铭》。赞誉虽嫌过头,但可以说明此碑的书法确有其独到的地方。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23)

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之十一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24)

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之十二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25)

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之十三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26)

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之十四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27)

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之十五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28)

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之十六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29)

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之十七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30)

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之十八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31)

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之十九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32)

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之二十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33)

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之二十一

碑文: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右庶子李百药制文。率更令欧阳询书。盖闻人灵之贵,天象攸凭,禀仁义之和,感山川之秀,穷理尽性,通幽洞微。研其虑者百端,宗其道者三教,殊源异轸,类聚群分。或博而无功,劳而寡要,文胜则史,礼烦斯黩。或控鹤乘鸾,有系风之谕;餐霞御气,致捕影之讥。至于察报应之方,穷死生之变,大慈(阙)运宏济群品,极众妙而为言,冠元宗以立德,其唯真如之设教焉。若夫性与天道,契协神交,贻照灵心,澄神禅观,则有化度寺僧邕禅师者矣。禅师俗姓郭氏,太原介休人。昔有周氏,积德累功,庆流长世,分星判野,大启藩维。蔡伯喈云:「虢者郭也。虢叔乃文王所咨,郭泰则人伦攸属。」圣贤遗烈,奕叶其昌。祖宪,荆州刺史,早擅风猷。父韶,博陵太守,深明典礼。禅师含灵福地,擢秀华宗,爰自弱龄,神识沈静,率由至道,冥符上德。因戏成塔,发自髫年;仁心救蚁。始于?岁。世传儒业,门多贵仕。时方小学,齿骨上庠,始自趋庭,便观入室,精勤不倦,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明老易。然雅有志尚,高迈俗情,时游僧寺,伏膺释典,风鉴疏朗,豁然开悟。闻法海之微妙,毛发同喜;瞻满月之图像,身心俱净。于是锱铢轩冤,糟粕邱坟,年十有三,违亲入道,于邺西云门寺,依止稠禅师。稠公禅慧通(阙)戒行勤苦,道标方外,声溢区中。(阙)睹暗投,欣然惊异,即授受禅法,数日便诣幽深。稠公尝抚禅师而谓诸门徒曰:「五亭(阙)念尽在此矣。」头ヌ兰若,毕志忘疲,仍来往林虑山中,栖托游处。后属周武平齐,像往林虑,入白鹿深山,避时削迹,藏声戢曜,枕石漱流。(阙)岩之下葺茆成室,萝裳薜带,(阙)唯粪(阙)之衣;饵术餐松,尝无麻麦之饭。三迳斯绝,百(阙)为群,猛鸷毒螫之徒;潜形匿影,白鹿青鸾之辈。效祉呈祥,每梵音瞻礼,焚香读(阙二字)奇禽异兽,攒集庭宇,俱绝(阙)倚毕来俯伏,貌如恭敬,心疑听受。及开皇之初,宏(阙)释教,于时有魏州信行禅师,(阙)明佛性,大转法轮。实命世之异人,为元门之益(阙)以道隐之辰,习当根之业,智禅师Т世幽居,遣人告曰:「修道立行,宜以济度为先,(阙)善其身,非所闻也。宜尽宏益之方,昭示流俗。」禅师乃出山,与信行禅(阙)修苦行。开皇九年,信行禅师被敕徵召,乃相随入京。京师道俗,莫不遵奉信行禅(阙三字)之(阙二字)持徒众,以贞观五年十一月十六日,终于化度寺,春秋八十有九。圣上崇敬(阙二字)赠帛追福,即以其月廿二日,奉送灵塔于终南山下鸱鸣圯,禅师之遗令也。徒众收其舍利,起塔于信行禅师灵塔之左。禅师风范凝正,行业精勤。十二部经,尝甘露而俱尽;五百具戒,凌严霜而未?。虽托迹禅林,避心定水,涉无为之境,绝有待之累,(阙)寓形岩穴,高步京华,常卑辞屈已,体道藏器。未若道安之游樊沔,对凿齿而自伐弥天;慧远之在庐山,折桓元之致敬人主。及迁神净土,委质ヌ林,四部奔驰,十方号慕,岂止寝歌辍相,舍佩捐珠而已?式昭景行,乃述铭云:绵邈神理,希夷法性。自有成空,从凡入圣。于昭大士,游(阙二字)正,德润慈?。心悬灵镜,(阙)蒙悟道,舍俗归真。累明成照,积智为津。行识非想,禅(阙三字)观尽三昧,情销六尘。结构穷岩,留连幽谷。灵应无像,神行飞速。敦彼开导,去兹(阙三字)绝有凭群生仰福,风火(阙)妄泡电同奔。达人忘已,真宅斯存。刹那(阙二字)净域(阙五字)乐永谢重昏。

石久佚,宋代已有翻刻本数种流传。上海图书馆藏本为今存唯一原石拓本。此碑拓本以临川李氏藏本,吴县吴氏四欧堂藏本及敦煌石室本为佳。四欧堂本现归上海图书馆收藏。历为明王偁(孟阳)、清成 亲王、荣郡王、潘祖荫及今人吴湖帆所藏。有翁文纲、成亲王、荣郡王、王同愈、罗振玉、沈尹默、吴湖帆及法人伯希和题跋。吴氏合其所藏宋拓《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虞恭公温彦博碑》装成一匣,上镌“四欧宝笈”。

我们在继承古人的传统上必要有自己的风格,并且这种风格越突出,对后世的影响就越大,清代姚孟起学的欧体惟妙惟肖,终却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临出帖。而这种没有临出帖的人在古代占绝大多数,可见书法中的创新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当然,我们并不需要因为没有临出帖而难过,临的足够好、足够像也能成为一代大家,这已经非常不错了,在元明时期,很多名留史册的书法大家虽然风格相近,近乎赵孟頫、董其昌之风,与魏晋风格类似,如柯九思、康里巎巎、唐寅、彭年等人,他们一样可以成为时代的佼佼者,一样会被后人记住。

所以学习书法一定要传承古人之经典,在临摹古人的基础尽力去创新,至于能不能创新、风格是不是足够另类,这已经不太重要了!自己应顺着个人的喜好学习书法,切不可一味最求名利,不然就背离了书法学习的本质,堕入魔道。

欧阳询塔碑(唐朝欧阳询楷书化度寺塔铭等两幅书法艺术作品赏析)(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