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诗歌中的对比衬托手法)(1)

一、知识梳理

在古典诗歌中,对比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是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构成对比的前提条件必须是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的修辞。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反衬一般又包括动衬静、声衬寂、乐衬哀。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对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对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二、方法归纳

1、诗(词)中将XXX(事物或内容)与XXX(事物或内容)对比

2、突出强调了XXX(内容),表达了XXX(感情)。

三、课堂精讲例题

【例题一】(2012年宝山二模)

五 洲 夜 发

阴 铿(南朝)

夜江雾里阔,新月迥中明。

溜船惟识火,惊凫但听声。

劳者时歌榜,愁人数问更。

【题目】最后两句采用 的手法,简析其作用。(4分)

【答案示例】对比, 用船工不时的优游自在的歌唱与“愁人”的内心急切、焦灼不安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愁人”想家的强烈,归家的心切。

【例题二】(2013年普陀区二模)

【双调】 天香引·西湖感旧

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春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光景蹉跎,人物消磨。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题目】这首小令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简析其作用。(4分)

【答案示例】这首元曲将昔日西湖繁华安逸的生活场景和今日破败荒凉的景象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连年战乱带来的剧变和危害,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和伤时忧世的心境。

四、课堂训练题

【例题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 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题目】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

【参考答案】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 【注】如果考生回答触景生情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例题二】(2009年高考海南、宁夏卷)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运用了对比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比。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例题三】阅读下面一首元小令,然后回答问题。(2012年普陀区二模)

[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①府

乔吉

 笙歌梦断蒺藜沙①,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恨兴亡怒煞些鸣蛙。铺锦池埋荒甃②,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

【注】①福王:南宋理宗的弟弟赵与芮。②蒺藜沙:长满蒺藜的沙地。③荒甃(zhòu):荒凉的断井颓垣。

【题目】简要赏析本曲对比手法的妙用。

【参考答案】这首元曲将昔日的“笙歌”、“罗绮香”、 “铺锦池” 、“流杯亭”与现实中的“蒺藜沙”、“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荒甃”、“破瓦”作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昔盛今衰的景象,有力地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

五、课后自我检测

【例题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2012年闸北区一模)

华清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华清宫

崔 橹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注]华清宫:唐代宫名。故址在今陕西临潼骊山北麓。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温泉宫。天宝六年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

14.晚唐诗人 (填写作者)也写过《过华清宫》,其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无人知是荔枝来”。(2分)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以上两首诗用的是同一韵脚,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

B.吴诗取材于华清宫兴盛之时,崔诗则取材于天宝之乱以后的华清宫。

C.吴诗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崔诗流露出的是一种哀婉感伤的情绪。

D.以上两首诗均属七言咏史绝句,写作目的都是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16.简析吴融《华清宫》一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4分)

【例题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2013年四川高考卷)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

【例题三】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2010年湖北高考卷)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

【例题四】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城南 曾 巩雨过横塘①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西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②,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释】①横塘:古塘名,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②箔:用苇或秫秸织成的帘子。 1.《城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理趣?请作简要分析。(4分) 2.两诗都描写“急雨”,在内容和风格上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例题一.【答案参考】

14、杜牧(杜牧之、杜樊川);“一骑红尘妃子笑”(1处1分)

15、(2分)D

16、(4分)要点:此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运用对比(2分),作者将华清宫内融暖的景象与宫外凄寒的环境构成强烈的对比(1分),鞭挞了唐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1分)。(意思对即可)

例题二.【答案参考】

(1)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志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

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

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4分)

例题三.【答案参考】

(1)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2)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来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③通过“重搅别离心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来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例题四: 1.运用了对比(1分),将暴雨过后零落殆尽的桃李与翠绿齐整的青草对比(1分),赞扬了青草难以摧毁的顽强精神(1分)。暗示了桃李虽艳丽而生命力却弱,青草虽朴素而生命力甚强的哲理(1分)。 2.《城南》着重写雨后桃李零落和青草翠绿的景色(1分),富有阴柔之美(1分),《西楼》主要写雨前风吹云涌、海奔雷鸣的景色(1分),具有阳刚之美(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