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娟娟 何艳玲 陈龙清

中国荷花文化

荷花有诸多雅称。这些名字或描述荷花外貌特征,如莲花、芙蓉、菡萏、红衣、翠钱、金芙蓉、草芙蓉、佛座须、芬陀利花等;或暗示荷花生活习性,比如水芝、水花、水华、水芸、水旦、水目、泽芝、芙蕖、红蕖、鞭蕖、溪客、水芙蓉等;或赋予荷花圣洁高雅的气质,如灵草、玉环、玉芝、静客、君子花、天仙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六月花神等。

关于荷花的古诗词出淤泥而不染(唐诗宋词中荷花五感感知与康养潜力)(1)

▲宋 佚名 《高阁观荷图》上海朵云轩藏

关于荷花的古诗词出淤泥而不染(唐诗宋词中荷花五感感知与康养潜力)(2)

▲明 张宏 《止园册页》洛杉矶艺术博物馆藏

自古至今,中国人都爱荷花倾国倾城之貌、出淤泥而不染之姿,并将最美好的人格赋予荷花。荷花是和合之花,“荷”与“和”“合”、“莲”与“联”“连”谐音,荷花(莲花)象征着和平、和谐、合作、合力、团结、联合;荷花是清廉、君子之花,“青莲居士”李白有诗作“心如世上青莲色”,白居易有“似彼白莲花,在水不着水”,孟浩然作“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是广为流传。荷花是爱情、美人之花,《诗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以扶苏树喻男子,以荷华即荷花喻女子,象征美好的爱情。

唐诗宋词中荷花的五感感知

五感,即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佛教的“五根”,即眼、耳、鼻、舌、身也是类似的表达。人们通过身体的五感感知植物的色、香、声等,这一过程具有舒缓心情,减轻压力的益处,是园艺疗法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人通过五感感知荷花、疗愈身心,其中荷花的哪些特征尤其受到偏爱?我们从唐诗宋词中可管中窥豹。

关于荷花的古诗词出淤泥而不染(唐诗宋词中荷花五感感知与康养潜力)(3)

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全唐诗》与《全宋词》以“全”著称。两部巨著将5万首唐诗、2万首宋词网罗无余。《全唐诗》中提到的植物有250余种,荷花诗排在柳与竹之后,有1191首之多。《全宋词》中有163种植物,仍以柳为最多,梅次之,荷第三,有词826篇。

我们通过软件对《全唐诗》中的“荷”“莲”“芙蓉”“芙蕖”“菡萏”进行文字检索,共出现2693次。在剔除与植物景观无关内容后,最后获得所有与荷花五感感知相关的诗有1191首,其中用视觉感知荷的形与色的占比最高。

关于荷花的古诗词出淤泥而不染(唐诗宋词中荷花五感感知与康养潜力)(4)

关于荷花的古诗词出淤泥而不染(唐诗宋词中荷花五感感知与康养潜力)(5)

用视觉感知荷的形与色,占82.17%,共出现1535次。诗人多关注荷花颜色、形态和生长状态。颜色上“翠”“绿”“白”“红”等词为多,其中“白莲”出现41次;在形态上多是对“花”“叶”的描述;在生长状态方面,诗人常常被“新荷”“衰荷”“枯荷”“荷尽”所吸引。

用嗅觉感知荷的香气,占8.99%,共出现168次。其中“荷香”一词出现40次。荷花清而不腻的香味和清风相伴,荷风四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用触觉感知荷,占6.69%,共出现125次。荷花的触觉体验可分为主动触觉和被动触觉。主动触觉主要体现在采莲、采荷等,被动触觉是指通过风感受荷花带来的凉意。

在用听觉感知荷的数量不多,共出现33次,其中采莲曲有22次,其他多为雨打荷叶的声音,给人宁静,抚慰身心。而味觉感知更少,仅有7次,多是描写莲子的苦,例如“味苦莲心小,浆甜蔗节稠”。

关于荷花的古诗词出淤泥而不染(唐诗宋词中荷花五感感知与康养潜力)(6)

在软件分析的《全宋词》中,得到了大致相同的比例与结果。其中,荷花的视觉描述967次,占81.19%;触觉描述125次,占10.33%;嗅觉描述75次,占6.3%;听觉描述15次,占1.26%;味觉描述11次,占0.92%。

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荷花多种感官的结合表达也很多。从《全唐诗》数据可看出,视觉和触觉结合数量最多,共53首;其次是视觉和嗅觉的结合,有36首。

荷花的康养潜力

美国园艺疗法协会(The American Horticultural Therapy Association)定义园艺疗法:对有必要在身体以及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从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的一种有效方法。五感疗法是园艺疗法的一种。它通过园林植物的色彩、形状和质感等方面,对参与者产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感官刺激,激发参与者的感官系统,改善情绪,身心舒缓,从而达到减轻压力,疗愈身心的目的。

关于荷花的古诗词出淤泥而不染(唐诗宋词中荷花五感感知与康养潜力)(7)

荷花作为中国传统名花之一,广泛应用于中国传统园林造景。先秦到两汉,荷花从野生进入宫廷种植。隋唐时期荷花种植达到全盛,“曲江”既是皇家园林,又是观赏荷花的开放公园。宋人普遍莳花艺树,《洛阳名园记》《癸辛杂识》记载私家名园大多种植荷花。元明清时期,私人园林与皇家园林均发展至极盛,拙政园与承德避暑山庄都是赏荷胜地。赏荷、采荷、闻荷香,仍是现代园林景观重要的游赏内容。在当代喧嚣的城市生活中,美丽高洁的荷花透过美丽的外形,高雅的幽香,凉爽的荷风,为高压人群、亚健康人群提供了调节情绪、舒缓压力、健全人格的疗愈价值,具有重要的康养潜力。

关于荷花的古诗词出淤泥而不染(唐诗宋词中荷花五感感知与康养潜力)(8)

▲清上睿 《为友梅作行乐图册》苏州博物馆藏

经过上千年发展,荷花已具备独特的文化属性,是中国传统赏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一般的园林植物,荷花作为中国传统名花,能够更深层次地唤醒深谙荷文化的观赏者的积极情绪,引起身心共鸣,促进身心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