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名窑新消息(六古窑的前世今生之)(1)

离京都不远的群山环抱之间,有座以“桃花源”闻名的美术馆,这就是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美秀美术馆。这座博物馆收藏着众多精美的东方艺术品,而其将建筑与自然、现代科技与传统美学巧妙结合的建筑设计更为人们津津乐道。

从美秀美术馆前行不远,就是以信乐烧闻名的信乐町。海拔300米的信乐町位于滋贺县最南端的甲贺市,与三重县和京都府相邻,自古是连接关西和关东的交通要道。浮世绘名家广重在杰作《东海道五十三次》里面就描绘了两幅甲贺地区的风景。

五大名窑新消息(六古窑的前世今生之)(2)

一幅是土山:春雨。

土山在去往京都的最后难关、有八百八谷之称的铃鹿峰上。站在高处,可以看到大名行列淋着淅淅沥沥的春雨前行。河水暴涨,给整个画面带来生动感。

另外一幅就是水口:名物干瓢。

这幅画描述的是一个静谧的小村庄的景色。人们在忙着制作当地的特产干瓢,温暖的画面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五大名窑新消息(六古窑的前世今生之)(3)

这种人与自然的共生,也造就了陶都信乐的辉煌,NHK的晨间剧《绯红》就是以此为舞台而展开的。信乐町为四面环山的丘陵地带,盛产红松,有着丰富的燃料。并且在1300度的高温烧制过程中,这些木材的灰与陶土发生反应,成为天然釉。因为柴灰厚薄不均,在烧物表面会留下不同浓淡的焦痕。这里盛产粘性强、富含铁的黏土,烧物多为绯红色。陶土中含有长石颗粒,烧成后器物表面有白色斑点,被称为雹眼。

五大名窑新消息(六古窑的前世今生之)(4)

信乐烧的器型古拙质朴,在近1300年的烧制历史中,主要制品为植木钵、火钵和砂锅等。虽然有说法是信乐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中叶的天平年间,圣武天皇在信乐町修建行宫紫香乐宫时,工匠就地取材,在当地烧制瓦片。不过现在遗存的烧物多为镰仓时代之后,据考证这才是信乐烧的确切起源,是由常滑烧的技术发展而来。从镰仓时代至室町时代的古窑址要远远少于濑户窑和常滑窑。室町时代时,信乐烧的主要制品是壶。

五大名窑新消息(六古窑的前世今生之)(5)

在茶道兴起后,天然质朴的信乐茶壶和信乐茶碗成为追求侘寂之美的茶人,如村田珠光及千利休最钟爱的茶具,有“茶陶信乐”之称,著名的则有绍鸥信乐烧和宗易信乐烧等。近代民艺倡导者柳宗悦就曾提到他偶然间以极低的价格购入一个信乐茶壶,兴冲冲地跟友人河井宽次郎分享这种喜悦。“这只中型茶壶高一尺多,壶颈处泼了漆一样的黑釉。而这泼釉方法之精湛纯熟,与纹样之清新雅致,着实令人称奇。是直线与波浪相间,形色均十分清丽,整体相当完美,我从没见过这般精彩的泼釉壶。”(摘自 柳宗悦 《收藏物语》)

五大名窑新消息(六古窑的前世今生之)(6)

进入近代之后,信乐烧也在不断地适应社会,进行创新。诞生于明治时代的狸猫摆饰,因为其发音有“超过他人”之意,而作为生意兴隆、家业昌盛的吉祥物而受到欢迎。1951年,昭和天皇行幸信乐町,看到沿途都有狸猫在举着国旗欢迎他。他想起自己从孩童之时就喜欢收集狸猫饰物,就做了一首和歌「をさなき日あつめしからになつかしも信楽焼の狸をみれば」,使之名扬天下。不过,现在信乐烧的制品除了传统的佛用品、茶道具、食器和狸猫外,也烧制瓷砖、灯罩等建材。

五大名窑新消息(六古窑的前世今生之)(7)

当代信乐烧作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将时尚的要素融入烧物,创作更适合当代生活的烧物。如山田晃一郎的系列作品就是将土与火的淬感加入时尚因素,在每天的餐桌上寻找舒适和惬意。 “文五郎窑”更是在信乐烧中成为首屈一指的存在,很多人专程到信乐去探访此座于1862年开窑的窑元。五代家主奥田文悟主要烧制大型器物,而弟弟奥田章则是将造型简练、时尚雅致的设计风格用于餐具设计,色调以黑色和白色为主,适合各种风格的房间和餐具,受到女性顾客的广泛好评。而已经有400多年历史的明山窑则是在长时间的摸索中,对陶土、窑火和匠人工艺都精益求精,生产餐具、生活用品和装潢材料以及节庆摆饰等多种制品。

五大名窑新消息(六古窑的前世今生之)(8)

五大名窑新消息(六古窑的前世今生之)(9)

跟着白洲正子《旧时之美》,造访信乐小镇,看山间冒着白烟的陶窑,进入其间,欣赏那独特的韵味,品味器物之美,也不失为一件赏心乐事。

五大名窑新消息(六古窑的前世今生之)(10)

文字:昭静

编辑:菊子

...THE END...


莳绘之路没有终点,也做不到极致,但我却想不断靠近。

——矶田达也(京都漆器手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