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必背(书法知识正式进入中高考)(1)

2019年北京中考《考试说明》指出:在“基础·运用”中,增加对“认识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了解其大致演变过程”的考查。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必背(书法知识正式进入中高考)(2)

说到汉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可能会想到仓颉造字。卫恒《四体书势》说:

“昔在黄帝,创制造物。有沮诵、仓颉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盖睹鸟迹以兴思也。因而遂滋,则谓之字。”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必背(书法知识正式进入中高考)(3)

仓颉观察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然后描摹绘写,造出不同的符号,并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仓颉把这种符号叫做“字”。

当然,仓颉造字只是传说,汉字是古人在漫长的社会劳动、社会交往中发明出来的,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但从仓颉造字传说中,我们也看出汉字最初是从图画和记事符号中演变而来的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必背(书法知识正式进入中高考)(4)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必背(书法知识正式进入中高考)(5)

甲骨文

汉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书(大篆、小篆),都是古文字阶段,这一阶段汉字的象形特征明显。当汉字从篆书发展到隶书、楷书时,就进入到今文字阶段。这一阶段,汉字基本摆脱古文字象形的特征,笔划逐渐趋于符号化、抽象化。以“射”为例: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必背(书法知识正式进入中高考)(6)

从篆书到隶书的演变过程,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隶变。如果把汉字的演变过程比作人的成长过程,那么隶变阶段就正处在汉字的“青春期”,从不成熟走向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字形在许多方面都是极不稳定、动态变化的。

那么汉字的“青春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一、篆书写法与隶书写法并存

篆书具有行笔圆转、呈纵向取势等特点;隶书具有一波三折、“蚕头燕尾”、呈横向取势等特点。

在这一时期,汉字从总体上已具有隶书的形貌,但如果仔细推敲,很多汉字的写法还带有篆书的意味。如果将这一时期汉字的写法进行整理,我们就可以大致了解汉字从篆书到隶书发展演变的轨迹。例如: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必背(书法知识正式进入中高考)(7)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必背(书法知识正式进入中高考)(8)

二、部件位置不固定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必背(书法知识正式进入中高考)(9)

裘锡圭

文字学家裘锡圭说:“在古文字里,偏旁位置不固定的现象很突出”,在小篆这种经过整理的标准字体中,仍然存在。而在隶书楷书中,偏旁位置不固定的现象也没有绝迹。那么在隶变阶段,这一现象仍然大量存在。例如: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必背(书法知识正式进入中高考)(10)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必背(书法知识正式进入中高考)(11)

三、部件之间通用、替换

当两个部件在形体、意义或读音等方面具有某种相似性时,就具备了部件通用的可能性。例如: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必背(书法知识正式进入中高考)(12)

四、字形的简化

在汉字发展演变过程中,字形的变化往往跟字形的简化是相伴随的。在隶变阶段,字形的简化现象非常突出。

“树”有省略最右边偏旁的写法,“杀”有省略部首“殳”的写法。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必背(书法知识正式进入中高考)(13)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必背(书法知识正式进入中高考)(14)

赵平安

文字学家赵平安指出:

像这种减省字的大量出现,“反映了旧的汉字体系被破坏,新的用字规范还没有确立之时,人们写字较为自由奔放的特点。”

一些相同笔划或部件较多的汉字,在书写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对其进行了减省。例如: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必背(书法知识正式进入中高考)(15)

还有些汉字在书写过程中为了追求速度,常常将笔划比较多的部件改写成简单易写的横画。例如: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必背(书法知识正式进入中高考)(16)

或将整个部件连写为一笔。例如: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必背(书法知识正式进入中高考)(17)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必背(书法知识正式进入中高考)(18)

-END-

作者 | 夏一

责编丨阿加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