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文《痛风性关节炎》中讲到了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鉴别,但是很多网友对类风湿关节炎还是不很清楚,本文来较详细地介绍这一疾病。
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病理基础是慢性滑膜炎,特征是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早期表现为关节晨僵、肿胀、疼痛等,可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最后可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病率为0.28%~0.41%,男女患病比率约为1:4,约80%的患者为女性患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生于20~55岁之间,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病因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感染、吸烟等因素有关,但寒冷、潮湿的环境暴露与发病无显著相关。
1、自身免疫
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正常的关节组织当作威胁,并对其进行攻击,导致软骨、滑膜、韧带和肌腱等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炎症反应。
2、遗传
类风湿关节炎有家族聚集特征,由此与遗传存在密切关联。
3、微生物感染
微生物感染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关键诱因,其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普雷沃菌属、奇异变形杆菌、EB病毒、巨细胞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疱疹病毒等多种病原体感染与疾病发生相关。
4、吸烟
吸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之一。吸烟者患类风湿关节炎的风险明显增加,病情也更加严重。
症状与表现类风湿关节炎以关节病变为主,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其病理基础是滑膜炎症,也可扩大到肌腱等结缔组织,最后从滑膜侵蚀关节软骨和骨组织,导致关节受到破坏,进而影响患者正常的关节功能,导致活动受限。
1、前兆表现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出现关节症状前,患者常出现持续数周的低热,少数患者可表现为高热、乏力、全身不适、体重下降。
2、早期症状
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缓慢而隐匿地起病,一般关节痛与压痛时最早出现的症状,最常见的部位有手腕、掌、指,其次是脚趾、膝、踝、肘、肩部。疼痛的关节往往也会有压痛。
3、典型症状
类风湿性关节炎起病隐匿,通常是从手指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手腕等小关节最先起病,逐渐表现为对称性多个关节受累,最终有典型的关节炎症性改变,如长时间晨僵、肿胀、疼痛等,可导致关节严重畸形。
4、关节外表现
(1)呼吸系统:常见类风湿结节、弥漫性间质性肺纤维化(约占41%)、胸膜炎(约占38%)。
类风湿结节:常见于胸膜下、肺实质、叶间隔等部位。多见于关节病变较严重、RF滴度较高的患者。
(2)心血管系统:心脏损害发生率为35%,包括心包炎、心肌炎、瓣膜病变、冠状动脉病变。
(3)神经系统:类风湿血管炎、肉芽肿病变及滑膜肿胀增厚是引发脑、脊髓、周围神经、自主神经等损害。
相关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一般性检查
建议患者接受血常规、尿常规等一些检查,观察是否白细胞、血小板或血色素异常。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出现轻、重度贫血,活动期血沉(ESR)增快, C反应蛋白(CRP)增高。
2、特异性检查
大多会出现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抗MCV抗体)、抗核周因子(APF)和隐性类风湿因子(HRF)等抗体的阳性,血清免疫球蛋白升高,早期IgG增高有参考意义。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
X线检查是用于评估关节结构损害最常用的影像学工具。早期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后期关节软骨破坏、侵蚀,关节间隙狭窄、强直和畸形。但病程<6个月的 RA患者常规X线片可能是正常的。
2、超声
超声检测关节结构性损害的敏感度高于常规放射学检查。多普勒超声可用于确认滑膜炎的存在,监测疾病活动和进展,评估炎症情况。
3、磁共振(MRI)
MRI是检测早期RA病变最敏感的工具。MRI在显示关节病变方面优于X线,可早期发现滑膜增厚、骨髓水肿和轻微关节面侵蚀,对RA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其中,骨髓水肿能独立预测是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影像学进展,可作为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诊断依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
目前诊断标准常采用以下3种:
(一)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87年修订的诊断标准
评价项目:
1、关节内或周围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
2、至少同时有3个关节软组织肿胀或积液;
3、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区中,至少有1个关节区肿胀;
4、对称性关节炎;
5、有类风湿结节;
6、血清RF阳性;
7、X线片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狭窄表现。
上述七项中,符合4项即可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但1-4项要求至少持续6周。
(二)2010年ACR/EULA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的诊断标准项目评分
1、关节受累情况(0-5分)
1个中到大关节0分;
2~10个中到大关节1分;
1~3个小关节2分;
4~10个小关节3分;
超过10个小关节5分。
2、血清学(0-3分)
RF和抗CCP抗体均阴性0分;
RF或抗CCP抗体低滴度阳性2分;
RF或抗CCP抗体高滴度阳性3分。
3、急性期反应物(0-1分)
CRP和ESR均正常0分;
CRP或ESR异常1分。
4、症状持续时间(0-1分)
持续时间<6周为0分;
持续时间≥6周为1分。
评分6分以上可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小于6分虽然不能确诊,但需要密切观察,因为患者可能在未来满足诊断标准。
(三)2012年早期RA(ERA)分类诊断标准:
1)晨僵≥30分钟;
2)大于3个关节区的关节炎;
3)手关节炎;
4)类风湿因子(RF)阳性;
5)抗CCP抗体阳性。
14个关节区包括:双侧肘、腕、掌指、近端指间、膝、踝和跖趾关节;
以上5条中≥3条可诊断RA。敏感性84.4%,特异性90.6%。
鉴别诊断
(一)强直性脊柱炎
1、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部位起始于骶髂关节,而非四肢小关节;
2、关节滑膜炎不明显而钙化骨化明显;
3、类风湿因子检查阴性。
(二)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属于退行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关节局部无红肿现象,受损关节以负重的膝、脊柱等较常见,关节边缘呈唇样增生或骨疣形成,血沉多为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
(三)痛风
痛风多为急性病程,单个关节红、肿、热、痛,第一跖趾关节、足、踝关节、膝关节常受累。患者多有高嘌呤饮食诱因,血尿酸升高。
(四)银屑病关节炎
银屑病关节炎属于毁损性关节炎,可有骶髂关节及四肢关节受累,其中远端指间关节受累常见,出现关节畸形。患者一般有银屑病病史。
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可以完全控制,患者能恢复到正常工作、生活状态。
治疗目标:达到疾病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即达标治疗。其最终目的是控制病情、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强调的是,早期、规范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阻止或减缓软骨、骨及关节滑膜的病变,取得更好的预后。
(一)一般治疗
慢性期患者应减轻劳动强度,配合功能性锻炼、局部理疗来恢复机体的局部功能。此外,还要积极戒烟、治疗感染等。
(二)药物治疗
1、活动期药物治疗
在RA活动期疼痛明显时,患者应适当减少活动,适当的理疗能使疼痛减轻,加速炎症消退。但理疗不当也可能加重病情。
非甾体抗炎药(如洛索洛芬、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等)具有解热镇痛消炎的作用,对于活动期RA 患者能够减轻炎症的症状和体征,消除关节红、肿、热、痛,改善关节功能,但其无法消除产生炎症的原因。
2、抗风湿药物治疗
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是RA治疗的基石,亦是国内外指南共同认可的一线药物。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开始抗风湿药物(DMARDs)治疗(包括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艾拉莫德、羟氯喹等)。
(1)经单药规范治疗仍未达标者,建议联合用药。
(2)经传统DMARDs治疗未达标的患者,建议传统DMARDs联合一种生物制剂(如依那西普、英利西单抗和阿达木单抗、托珠单抗等),或传统DMARDs联合一种靶向合成DMARDs(如托法替布、巴瑞替尼等)进行治疗。
3、植物药物治疗
植物药物治疗也可用于RA治疗,可改善关节肿痛症状,具有减轻炎症、延缓关节破坏等作用。
(三)手术治疗
经过严格规范的药物治疗后效果欠佳,且患者出现关节畸形,严重影响关节功能的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具有矫正畸形、恢复关节功能作用。需要强调的是,手术的同时必须配合药物治疗。
并发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除关节受累外,还可能并发其他器官病变。
1、肺间质纤维化: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肺部最常见的疾病,表现为活动后气短。
2、结节样改变:使肺内形成类风湿结节,结节可液化,咳出后会遗留空洞。
3、胸膜炎:约10%患者可合并胸膜炎,可有单侧或双侧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
4、肺动脉高压:主要由于肺动脉受风湿影响,或肺间质病变引起。
5、心包炎:多见于RF阳性,有类风湿结节的患者,但一般无症状,心脏超声检查时可发现少量心包积液。
6、胃肠道损伤:主要由于长期大量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风湿有关,而非风湿本身引起,可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食欲差,甚至出现消化道出血,而表现为黑便。
7、神经系统病变:主要因关节变形,或局部组织肿胀压迫所致,例如正中神经被腕关节压迫,出现腕关综合征,表现为手指、手掌麻木、感觉减退、肌力下降等;脊髓受压可出现双手感觉异常、肌力下降,腱反射亢进等。
8、贫血:可能由于抗风湿药物引起消化道出血所致,也可能由于炎症本身引起,当炎症得到控制后,可改善。
9、血小板增多:主要与风湿活动相关,病情得到控制后,可逐渐缓解。
预后情况
类风湿关节炎目前尚无法治愈,但是,规范治疗能将症状缓解,防止关节畸形和残疾的发生。
预防管理与病情监测(一)预防
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但是,日常少接触冷水、防寒,可以减轻关节症状。
(二)日常管理
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自我护理非常重要,有助于帮助症状缓解,恢复一定的肌肉强度并延缓病情恶化。
1、饮食
建议患者参照地中海饮食方法,多吃鱼类、蔬菜、水果、橄榄油。超重肥胖者控制膳食总量,避免体重增加,加重关节负担。
2、热疗和冷敷
热疗:洗热水澡可以帮助患者肌肉放松,但在急性期进行热疗可能加重病情。
冷敷:急性期可在关节处冷敷,以缓解疼痛。
3、身心放松
身心放松有助于缓解疼痛。短时休息或睡眠可以缓解RA引起的乏力、关节僵痛。避免紧张、焦虑,保持良好的心态,可能让关节和全身情况好转。
(三)病情监测
在治疗初期应该至少每月复诊一次,病情控制稳定后每3~6个月复诊一次,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效控制疾病。
当症状得到缓解后,RA患者应该规律锻炼,有助于减轻关节炎所致的疼痛。
运动方式以保持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强度为主,比如手指活动和上肢运动。
能改善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骑自行车和游泳。
RA会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需要长期接受治疗,以此控制症状,并减少关节损伤。如果关节症状加剧,需要及时看医生。
就诊指南大部分患者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认知较低,且基层地区缺乏有效的诊治手段。而且,RA症状通常不典型,常与骨关节炎、滑膜炎、腱鞘炎等混淆,导致临床诊断延误、治疗不当等现象。就诊科室:风湿免疫科。
总结:类风湿关节炎是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症状的自身免疫病,早期表现为关节晨僵、肿胀、疼痛等症状,后期可致关节功能障碍等多系统受累表现。该病目前尚无法治愈,但是,规范治疗能将症状缓解,防止关节畸形和残疾的发生。
特别说明:本文主要内容整理自《实用内科学》、《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治指南》等,仅作医学科普学习,不做临床医疗使用,如果患有相关病症,请尽快到医院诊治。
如果您觉得文章内容不错,请点赞、收藏和评论,欢迎关注飞狐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