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语言与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敬词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的生活交流当中,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用语。

什么是敬词?敬词的定义是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的用语,在中西方中都有这一类的词语,在汉语中有很多词语有很明显的倾向性,用于对他们表示敬意。敬词一般是含有恭敬口吻的用语,在人们日常交集和书信来往当中经常被应用到。同样,在西方语言文化当中,敬词也是必不可少的用语之一。但两者之间也还存在差异。

一:谈话中的敬辞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比较。

在中方文化中,在跟长辈或者上级说话时与同辈或者下级说话时是不一样的,往往要使用一些尊称或者敬词。如果对不同的人使用同样的词语,就会认为这个人用词不当而显得有失礼数,甚至会被别人认为该人很高傲不容易相处。在近二三十年来,这种情况虽然有所改观,但是并没有消失,敬词虽然不想从前那么普遍,但是仍然在使用。

在西方文化中,敬辞的使用很少,但是会在名词前加上形容词已做修饰,显示对对方的尊敬和敬爱。所以讲英语的人在使用汉语交谈时,对敬辞的问题就会搞到特别困难。在西方国家中,当同自己的上级说话需要比较尊敬的语气,但是不需要什么特殊的词语。不管对方的年龄是大还是小,级别地位是高还是低,“你”就是“你”,没有像汉语中“您”的这种称呼。

汉语当中的敬词(敬词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1)

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中国人在说话时,总是会用表示礼貌性的或者表示客气的词语,比如说敬辞。中国人的表达方式比较传统,他们不习惯用平常的话不加修饰、直截了当的和比他们年长的人、有地位的人或者家中的客人说话,甚至当他们在用英语交流时,也不大习惯于接受对方的表达习惯。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近二三十年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渐渐的平等起来,于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使用过于拘谨的、礼节性的套语也大大减少了。而且许多显得很庄重、很客气的尊称和敬辞也已经被淘汰。有一些敬词或者套语也还有人用,但主要是上了年纪的受过教育的人。

例如当遇到了地位比自己高的,值得尊敬的人,就会说:“久仰、久仰大名”。当自己把写的书或者其他作品赠送给别人是常常会说:“敬请指正,起提宝贵意见等”,当读了别人的书时便会说:“拜读了大作”等。

二、请帖中的敬辞在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

中方人讲究传统和长幼尊卑,在请帖措辞中一般会显得比较客气,文雅有礼貌。李大钊曾经总结过西方人的性格特点勇猛好斗,冲动激情善辩,而中国人则内省保守,谨慎顺从善思。所以在西方人的请帖一般是显得简明扼要,直截了当。

下面有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请帖中的敬辞在中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差异比较。

例一:兹定于星期一下午7时在寒舍举行便宴,敬请光临。

Will you please honor me by coming to my humble home for a simple meal this Monday evening? We will be very pleased if you can come at seven o'clock...

例二:迈克,请你跟你爱人星期日晚上来吃饭,六点在我们家。你能来吗?

Michael, we'd like you and your wife to come over for dinner this Sunday evening. Six at our place. Can you make it?

由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前一个的请帖的措辞非常客气,而且文雅有礼貌,后一个请帖的措辞则显得简明扼要,直截了当,用最为浅显易懂的白话说出来要表达的内容。

汉语当中的敬词(敬词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2)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英文请帖写的都是非常随便的,有的请帖也是相当正式。例如:

Dr and Mis. Don cheadle

request the pleasure of the company of

Mr. and Mrs. Li Xuelei

at a reception

in honor of the arrival the ——delegation

2:30 p.m. , June 10

Peace Hotel

P.S.V.P

唐·钱德尔博士及夫人

敬请李雪雷伉俪

莅临欢迎某代表团招待会

6月十日下午2点30分

和平饭店

请敬赐复。

在这份英文请帖中没有用到“you”和“we”,而是用了主人和客人的姓名,所以语气显得非常的庄重,而且这一类的请帖的格式也是固定的。

三、书信中的敬辞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

在中方中的书信中格式中会应用到很多的敬辞,用来表达对收信者的恭敬和尊敬。写信的时候需要根据写信对象,书信内容和场合来选取不同的合适的敬辞。平常生活中,无论是邮件还是信件,都需要使用一些敬辞来表达心中的敬意。例如一般写信格式中表达敬辞的“此致敬礼”。虽然在近二三十年中,随着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敬词的使用也越来越少,但是这并不代表不复存在,在很多时候仍然需要,并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例如:在请示上级或请示领导时,可以用“妥否请批示,并请函复,请教”等,在答复长辈的书信时可以用“肃此奉查,肃此敬达,敬此”等。在回复平辈的书信时可以用“草此奉闻,特此奉达等”。在答谢别人的时候可以用“敬申谢意,敬抒辞意,心领肃谢”等。在。 表示对长辈的请鉴可以用:“伏乞恩鉴,伏祈垂察”。在表示对平辈的请鉴时可以用“统祈爱照,诸维朗照”等等。

汉语当中的敬词(敬词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3)

而在西方的书信格式中也有敬辞的应用,人们一般回在开头写“Dear...”用来表示和对方的友好关系。结尾也会写上祝福性的话,而且里面也会用到很多的礼貌用语。

由此可以看出,敬辞在中西方语言与文化中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也有相同之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东西方语言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种差异也在变小。敬辞的使用虽然没有从前那么频繁,但是仍然是语言文化交流中不可代替的一部分。所以,在中西方语言与文化的交流中,我们应该了解这些差异,并且尊重这种差异,这样才能是关系友好发展,共同构建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