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玉的代表,和田玉从古直今都是爱玉之人的心头好,它以玉质细腻油润、颜色种类繁多等优势在众玉石之中独占鳌头,成为软玉之首。也正是因为和田玉的色彩变化非常多,所以和田玉的玉种分类,往往是人们根据不同的颜色来命名。
和田玉常见的颜色有白、灰白、绿、暗绿、黄、黑等色。多为不透明,极个别呈半透明,有玻璃光泽。
松风渔隐作者:李卓
白玉要说那种颜色最好,那就是白色了,因为和田玉以白为贵,而且在世界各地的软玉中白玉是极为罕见的。白玉是以白色为主的软玉,糖色必须小于整体面积的30%,它的质地相对细腻,属于和田玉中的高档品种,特别是白玉籽料,如今好的白玉籽料是极为珍贵罕见的。
由于实在太少见,所以也不是所有白玉都能达到纯白色,大部分白玉其实是由白到微带灰绿、淡青、褐黄、肉红或紫灰等等各种色调,它的色度是由透闪石的含量决定的。
羊脂玉
白玉中最佳者白如羊脂,称“羊脂玉”。因其颜色如羊的脂肪一样洁白,故而得名羊脂玉,世界上仅新疆出产,而且产出极其稀少,所以是十分名贵的品种。严格意义上来讲,只有透闪石含量达到99%以上才能称为羊脂玉。
羊脂玉的硬度仅次于翡翠,但其韧性和耐磨性却是玉石中最强的,即便入土数千年,也不会轻易沁染。
羊脂玉一般呈乳白、淡青、乳黄色泽,其的特点是质地细腻、富有光泽、油润如羊脂,过水而不沾,常常给人一种润而不腻,刚中带柔的感觉。
黄玉
相对其它和田玉而言,黄玉是十分罕见的,在几千年采玉史上,偶尔得以见到,其中好的黄玉质地上面的也不差,所以那些好黄玉是可以直接跟羊脂玉相抗衡的。黄玉的颜色由淡黄到深黄色,有栗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虎皮黄等等颜色。
黄玉产量比青玉要低得多,而且身价不菲,有一度它的价值甚至超过羊脂白玉,故有“一红二黄三羊脂”的说法,最出名传世作品要属清乾隆的黄玉三羊樽等。
青玉
青玉属于和田玉的四大类别之一,也是和田玉当中数量最多、硬度最高的一种,常能见大块。青玉的特质成分与白玉相近,成因也相似,颜色可由淡青到深青,从碧青到灰青、深灰青等等。
青玉在古代一直作为传国玉玺的主要选材,有“帝王之玉”之称,特别在清代尤为甚,它的优点在于玉色深重且多纯正一致,整体呈现出一种刚劲之气,寓意着基业长青而深受帝王喜爱。
碧玉
碧玉的一般呈青绿、暗绿、墨绿色、绿黑色,有些在不打灯的情况下甚至完全呈黑色,不过再黑的碧玉只要强光灯一打还是会露出绿色的底。
碧玉的形成分为两种,一是产于酸性侵入岩体的接触带,这种碧玉会显得更加的纯净,且质地细腻;另一种产于超基性岩体的接触带,这种碧玉通常杂质较多,常伴有黑色矿物包体,就是大家见看到的黑点。
有些碧玉与青玉颜色过于相似常让人分不清,一般来说,色调偏深绿色的定为碧玉,色调偏青灰色的定为青玉。
糖玉
因其颜色像红糖,所以被形象地称之为糖玉。糖玉一般形成于白玉、青白玉、青玉山料的外围带附近,主要是属风化作用的产物。
糖玉并非整块都是呈红糖色,一般大块的糖玉由内到外的颜色是过渡渐变,逐步加深的,可从白、青、浅黄色过渡到外层的褐红色。因受浸染程度不同,糖色的厚度也不同,从几毫米到几十厘米不等,通常附着在肉的表层,也有将肉色包裹起来,呈过渡关系。
当糖色的部分超过85%时就可以称为糖玉,一般以山料为主,新疆、青海、俄罗斯都产糖玉,不过质量以俄当玉最佳,细腻和油润程度都非常不错。
一红二黄三羊脂,和田红玉早已成了传说,而色如红糖的糖玉借着略微相似的色泽当起了“红玉”,然而在身价地位上,还是远远都比不上的。
墨玉
墨玉其实可算是青花的一个分支,同样是由于石墨的沁入而形成的,当青花的黑色部分达到了99%,就称之为墨玉,它呈灰黑到全黑色。
和田玉墨玉是一种较为稀有的资源,它的形成为一般和田玉形成时间的两倍之多,由于形成过程中受到了石墨的影响,时间越长,其墨色越浓,相对的价值也会越高,墨如漆最为珍贵。
常常有人将白玉底的墨玉,青玉底的黑青,碧玉底的黑碧混淆,因为在这打强灯的情况下,三都均为黑色,但打了强光灯之后区别就比较明显了。
黑青玉 ▲
黑碧玉 ▲
墨玉透光性差,光圈小,泛白光;而黑青打灯则透黄绿色的光;墨碧玉,则透透翠绿色的光。
左黑青,右墨玉 ▲
除了这些,和田玉中还有青白玉、青花、翠青、烟青等诸多品种,“历尽沧桑而光彩不改者”这就是和田玉,它秀丽而内敛,美而无锋芒,这大概也是中国“君子如玉”的道理吧。
,